“高大上”农业设备一应俱全!“五位一体”基地领航连州现代农业发展

南方+

■集“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每亩能节约人力成本5成,年产值增加1.5万元

■现代农业如何发展,特色农产品如何做强?此基地如能推广,不失为解决连州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的“一剂良药”

■科技人员(技术)的不足,以及资金的缺乏,如何克服这些现实的瓶颈,连州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连州仅有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带动面还不够广,影响力还不够大。

在西岸镇河田村的连州市现代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11个人围着一台全自动播种机,他们按照各自职能,放置培土、注入种子、滚动装盒……一天下来,能够育种600斤。而且是在室内操作,工作量少,又避免了日晒雨淋。

“如果是人工,1人1天最多育种1斤,更别说要先去整田等劳累活了。有了这台机器,效率整整提升了10倍。”务农50多年,68岁的连州市西岸镇河田村老农许来明对这台全自动播种机充满敬佩。

全自动播种机,是这个示范基地众多先进设备中的一个。

湿温调控器、水肥一体化设施、农业生产智能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基地里,这些“高大上”的现代化农业设备应有尽有,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呈现出一幅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型农业画卷。

“2017年底,示范基地建设正式完工,今年年初开始投入生产。”承接该项目的连州市连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连正公司”)总经理陈洪辉说,基地产出的蔬菜,亩产量和利润比传统生产模式高30%,人力成本则降低了五成。

2016年,广东省下达了省级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计划,目标是实现示范基地对粤东西北部地区76个县(区、市)全覆盖。连正公司是连州市唯一一个承接该项目的企业。

仅仅投产不到半年,示范基地的效果已显现出来,预计基地每亩年收益比传统农田增加1.5万元!“目前奎池村委会正在按照河田模式打造现代农业基地,目前基础设施也已做好,开始着手播种了。”西岸镇党委委员黄宁金介绍。

这个以“五位一体”(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为目标的示范基地,已成为连州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在连州探索振兴现代化农业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不过,由于示范基地仅仅一个,带动面还不够广,科技人员(技术)的不足,以及巨大的资金投入,让不少农业企业望而却步——如何克服这些现实瓶颈,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连州仍然任重道远。

探路:

解放劳动力

一个人可管理30亩地

在河田村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点的大棚内,68岁的老农许来明一人掌管着30亩地的灌溉作业,他拧下开关,自动喷淋系统就会“紧张有序”地作业,然后他只需巡逻检查即可。“以前要肩挑手抬,现在有了自动化设备,工作轻松多了。”

原本这部分需要人力操作的工作,现在由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取代,大大解放了基地的劳动力。

“如果用人工淋水作业的模式,一个人一天最多可以完成一亩地,现在使用喷淋系统后,一个人就可以管理30亩地。” 连正公司总经理陈洪辉说,原本的这部分劳动力可以分配到其他生产环节,大大节省了成本,提高了基地的生产效率。

在当前人工薪酬越来越高,工人越来越缺乏的情况下,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基地上务工的都是50后、60后,年轻的劳动力很少,如果没有这些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很难满足规模化生产作业要求。这也间接减轻了基地的劳力成本。”

比如播种。11个人负责服务一台全自动播种机,放置培土、注入种子、滚动装盒……一天下来,他们能够育种600斤。“如果是人工,1人1天最多1斤。有了这台机器,效率整整提升了10倍。”务农50多年的许来明说。

基地里的全自动播种机,相比传统手工作业,效率整整提升了10倍。

陈洪辉坦言,如果没有这些现代化农业设备,他连2000亩都不敢承包,“现在有了这些现代化设备,5000亩我都敢做。”

这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总投资600多万元,其中上级资金400万,企业自筹200万,于今年初正式投入生产。

“第一批四九菜心有近5万斤,亩产高达1500斤,比传统种植方式的产量提高3成,实现一个月一批的生产速度。”陈洪辉说,特别是生产周期减少五六天,一年下来就能多产两造,“菜心全部销往广州江南农产品市场,利润可观。”

不仅如此,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传统的露天种植模式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严重时会带来巨大损失。” 陈洪辉说,即使是传统的大棚种植,也十分麻烦,早晚都需要人工作业才能够保证棚内的温度适宜,现在采用现代设备后,重要的生产环节基本可以实现自动化,规避了风险。

成效:

节约成本提高产量

基地每亩年收益增加1.5万元

除了设备,技术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连正公司从2006年成立至今,凭借雄厚的技术和资金优势,以品牌开拓市场为特色,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

此次承接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运营,陈洪辉直言公司还是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在技术方面,我们在菜心种植过程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得请省里的农业专家前来帮忙解决。”

挑战恰恰是机遇。陈洪辉说,承接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省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会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及时了解基地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示范基地的建设过程以及现代化农业的生产技术都是一种积累,形成了成功的模式和技术体系后,今后可以辐射到公司的2000亩生产基地。”陈洪辉表示,目前基地30亩现代化大棚种植只是一个小尝试,如果生产效益好,他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河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西岸镇党委委员黄宁金说,在河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带动下,镇内有不少地方跃跃欲试,尝试要走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缺乏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是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短板之一。

不仅如此,这个以“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为目标的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已经渐渐成为了连州的现代农业样板区,在连州探索振兴现代化农业上迈出了新步伐。

有了上级资金和院校技术的帮扶,目前该基地运作正常,收益可观。“运用现代技术后,人力节省五成、产量提高三成、一年多产两造,按照目前菜心售价2.6元每斤的情况估算,一年下来,基地每亩的收益比传统农田增加1.5万元。”陈洪辉说,这就是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最大差别。

纵深:

如能加以推广

必成振兴连州农业的“良药

在全市干部大会上,连州市委书记欧国伟提出,今年连州市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农业品牌创建力度,深入推进农业“三品”工程,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连州菜心”“东陂腊味”等农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

现代农业如何发展?特色农产品如何做强做大?农产品如何实现深加工,如何延长产业链?在广袤的连州农村地区,要想在全域内一次性解决这些问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从西岸镇河田省级现代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和生产历程来看,其示范和带动作用明显,这恰恰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如果再加以推广,不失为解决连州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的“一剂良药”。

集“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基地,每亩能节约人力成本5成,年产值增加1.5万元。

目前,该基地的良种覆盖率达100%,全面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确保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辐射带动整个连州市的蔬果标准化生产。项目进一步推动了蔬菜无公害化、绿色生产,全面提高蔬菜品质,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显著提高,增加农民收入。

不仅如此,连正公司还成立创业培训基地,通过举办农家课堂,采取集中培训、个别辅导的方式,培训来自各地的农村党员群众,增强了农村党员群众的创业意识,提高了创业技能,在示范点建设项目的技术人员中,大部分就是从日常培训中掌握技术的当地群众,示范带动效应明显。

“连州现代化农业发展将以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为抓手,从生产端供给侧发力,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发展富硒功能农业、观光旅游农业产业、休闲农业、水果产业、蔬菜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以农业产业园区筹建为平台,积极开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连州市科农局相关负责人说。

下阶段,连州市将加快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用工业化的思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一村一品、多村一品”规模化发展,鼓励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开发特色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2018年,连州力争申报广东省名牌产品1个,省、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绿色食品认证1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

记者观察:

山区发展现代农业

资金和技术是最大短板

一直以来,粤东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为滞后,模式较为传统,现代化农业先行先试的地区很少。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现代化要素投入不全、农业经营主体辐射示范带动效果不强、设施装备发展滞后等等。连州也不例外。

在当下,发展现代化农业无疑已成为连州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所在,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连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现代化农业,连州有底气。作为“中国长寿之乡”,连州生态优良,所产农产品品质优良、声名在外。正如清远市长黄喜忠前来调研时所说:“连州的农业发展态势良好,连州菜心、水晶梨、油茶、瑶土猪等农产品都是珠三角地区市民梦寐以求的产品。”

从区位上看,清连高速、二广高速的相继开通,让连州融入了珠三角3小时生活圈;电商的发展,则让销售距离无限缩小。特别是,连州的旅游迎来了蓬勃的发展,2017年接待游客达900多万人次。乡村旅游的日趋火爆,为提升连州农产品知名度、拓宽销路,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但短板也不容忽视。连州的特色农业存在大而不强的弊病,多数农产品经营仍以浅层的买卖关系为主,缺少加工、流通环节的转化增值,产业链条短,农业综合效益不高。

不仅是特色农业,在连州全域内,各乡镇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是,由于生产资料和生产模式落后,现代农业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

如何突破这个农业发展的困局,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要以项目引进和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工业和现代农业。”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市干部大会上,连州市委书记欧国伟提出,2018年连州要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旅游与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的融合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振兴现代化农业。

市长江绍勇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激发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带动城乡融合发展。

作为农业大镇的西岸,镇内的省级现代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无疑是一个“破局之举”。

从目前来看,基地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特别是节本增收效果明显。

不过,面临的问题也不少。“首先是技术,虽有院校提供支持,但我们基地里还是缺乏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毕竟,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远水救不了近火。”陈洪辉说。

其次是资金。“基地里的高科技设备投入不下100万元,如果没有上级资金支持,我们这些山区的农业企业很难具备这样的资金支撑。”

另外还有就是品种问题。他介绍,目前基地刚刚开始试产,成功的品种仅有四九菜心一个,多元化开发品种还有待摸索,“也期望农业部门能在这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同时,由于示范基地仅仅一个,带动面还不够广,影响力还不够大,形成规模还有待时日。

如何克服这些现实瓶颈,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连州仍然任重道远。

【记者】黄津  何祥振

【通讯员】黄杰

编辑 李文晶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