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歇哭,一歇笑,
两只眼睛开大炮。
问姻缘,求富贵,
竹签锁头累累挂
城隍庙里旌旗展,
城隍老爷哈哈笑。
城隍庙,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
东都城隍庙,原为广州府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期岭南地区最大、最雄伟的城隍庙。据载,广州府的城隍由于是受省级长官拜谒,地位比本省其他府城城隍高,到了清雍正年间,广东观风使焦祈年奏请朝廷,广州府城隍升格为管辖全省的“广东都城隍”,与同期北京的“都城隍”平级。
城隍是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宗教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广州都城隍庙大殿和拜亭建筑宏达,造型轩昂,现供奉刘龑、海瑞、杨椒山三位城隍神。逢农历初一,食物和神诞日都会固定举行祈福法会。
【图片】喻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