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八成深圳学生爱吃零食,家长请收好这份零食指南

南方+ 记者

孩子爱吃零食怎么办?怎么吃零食才科学?5月20日是第29个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营养+运动,平衡促健康”。

深圳市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深圳2—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率为81.2%,过多或者不合理零食消费行为可能增加肥胖及相关慢性病发生的风险。

为提高深圳市儿童青少年对零食营养的正确认识,2015年起,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和市教育局启动了深圳市儿童零食营养知识传播项目,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及家长,开展儿童营养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

深圳市2017—2018学年儿童营养知识传播项目于2017年10月启动,参与学校97所,对超过三万名二年级学生及其家庭开展儿童营养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零食营养知识和行为习惯,以及家长对孩子零食消费的态度。据介绍,项目调查了学生4717人和家长4479人,调查显示,在吃零食方面,深圳学生和家长有以下几个特点:

1、儿童零食消费普遍,超过八成二年级学生吃零食。

水果、面包蛋糕、果冻、饼干薯片和糖果巧克力位居孩子经常食用的零食种类前五位。白开水和牛奶酸奶是孩子经常喝的饮料,但果汁、可乐凉茶等含糖饮料所占比例也较高。

2、儿童零食营养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仍需继续提升。

调查发现,儿童对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限量食用油炸烧烤食品和碳酸饮料等知识点知晓率均超过80%。但对于经常食用奶及奶制品,不吃早餐导致低血糖、奶及奶制品富含钙等知识点知晓率较低,特别是不吃早餐导致低血糖的知晓率仅16.2%。

3、儿童规律早餐比例不高,每天喝奶和吃水果的比例较低。

近四成学生不能每天吃早餐,甚至接近两成学生每周吃早餐少于2次。仅16.5%的学生每周喝奶7次以上,超过三成学生每周喝奶少于2次。仅28.3%的学生每周吃水果超过7次,接近两成的学生每周吃水果低于2次。

4、好吃是决定孩子购买某种零食的主要原因,考虑营养和卫生的孩子仅占两成。

大约58%的孩子因为"好吃"决定购买某种零食,考虑营养(23.4%)和卫生(20.6%)的原因购买零食的比例与有赠送小礼物(21.5%)的相当。另外家里人和同学、朋友喜欢吃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5、儿童洗手和口腔卫生习惯较好,餐前洗手、餐后漱口的比例较高。

吃零食前每次洗手和经常洗手的比例为82%,吃完零食后每次和经常都漱口或刷牙的比例超过六成。但仍需要继续强化和提高。

6、家庭饮食习惯、同学朋友影响和广告宣传是家长认为影响孩子零食消费的主要原因。

近七成的家长认为家庭饮食习惯是影响孩子零食消费的原因,有64%的家长认为是同学朋友的影响,一半的家长认为广告宣传是主要原因,认为学校教育影响孩子零食消费的比例仅两成。

7、经常引导孩子零食消费的家长比例较低,主动获取儿童营养知识的比例不高。

仅有24%的家长会经常引导孩子零食消费,46%的家长会主动学习儿童营养知识。说明家长对孩子零食消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急需加强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营养的重视。

对此,营养专家建议:

1、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孩子饮食行为的重要场所,加强学生和家长的营养教育同等重要。建议通过组织开展家校联动的健康教育活动和学生间同伴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和家长的营养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

2、针对孩子不吃早餐、不爱喝奶等不良饮食习惯,开展专项活动,比如班级组织开展晒一晒健康早餐、做一份健康食谱等活动,加强孩子对规律早餐、平衡膳食的认识,逐渐改正不良饮食习惯。

3、学校商店或食堂不提供含糖饮料和高油、高盐、高糖食品等。加强对各类媒体广告的监管,不在儿童节目前后投放不健康食品的广告。

孩子如何吃零食才健康?请家长们收下这份儿童零食营养指南:

2018年5月1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旨在引导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和健康观,减少或纠正不良的零食消费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终身受益。

(一)2—5岁学龄前期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

这一阶段三顿丰富的正餐与两次适量的加餐是学龄前儿童获得全面营养的保障。如果需要添加零食,应该少量,且要选择健康零食。因此,针对2—5岁学龄前儿童的核心推荐包括:

1、吃好正餐,适量加餐,少量零食;

2、 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

3、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

4、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5、 零食应新鲜、多样、易消化、营养卫生;

6、 安静进食零食,谨防呛堵;

7、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二)6—12岁学龄儿童:饮食为过渡模式

6—12岁学龄儿童饮食模式逐渐从学龄前期的三顿正餐、两次加餐向相对固定的一日三餐过渡,正餐食物摄入量有所增加,但由于饮食间隔时间较长,容易产生饥饿感,且由于学龄前饮食习惯的延续,容易产生零食消费需求。因此,针对6-12岁学龄儿童的核心推荐包括:

1、正餐为主,早餐合理,零食少量;

2、 课间适量加餐,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

3、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

4、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喝含酒精、含咖啡因饮料;

5、 零食新鲜、营养卫生;

6、 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三)13—17岁青少年:青春期发育阶段

13—17岁青少年正经历着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发育阶段。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量大,对食物选择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更强,容易产生冲动性食物消费,甚至对某些零食产生依赖。因此,针对13-17岁青少年的核心推荐包括:

1、吃好三餐,避免零食替代;

2、 学习营养知识,合理选择零食,优选水果、奶类 和  坚果;

3、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及烟熏油炸零食;

4、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饮酒;

5、 零食新鲜、营养卫生;

6、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记者】向雨航 

【通讯员】熊静帆

编辑 吴治聪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