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是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汕头12位妈妈齐聚时代广场,进行街头哺乳快闪。
此次活动由汕头市母乳喂养促进会主办,自2015年在粤东地区首次举办首届哺乳快闪活动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年,旨在呼吁社会关爱母乳喂养,保障母婴权益,为母爱留出空间。
母乳喂养现场温馨动人
当天上午9时许,12位怀抱宝宝的妈妈来到时代广场,她们掀起衣裙,进行集体哺乳,持续时间约10分钟。
与妈妈一起参加活动的宝宝们,最小的孩子仅3个月,最大的孩子有20月。只见妈妈们在喂奶时表情坦然,熟练地利用侧身位进行遮挡,以免走光。
去年初产下第二胎的谢女士是一名初中教师,如今,二胎子琪已有15月大,还在坚持母乳喂养。她告诉记者:“母乳可以让孩子拥有好体魄、让孩子能更有安全感。参加哺乳快闪活动,通过公益宣传推广母乳喂养,让更多妈妈认识到这一点,我觉得这样做很有意义。”
记者采访到现场的胡先生,胡先生来自湖南,现在在惠来居住工作,此次听说汕头时代广场有此活动,特地携妻儿前往参加。
胡先生的大儿子四周岁,目前仍在坚持母乳喂养。“先前因为对母乳喂养了解不够,在妻子有乳腺炎的情况下不敢喂奶,直到在医院听到相关介绍后才打消顾虑,所以觉得这种活动很有意义,专门过来参加”。胡先生明确支持母乳喂养,他认为母乳一定比配方奶粉有营养。
汕头市母乳喂养促进会会长张英璇介绍,近年来,尽管不少家庭母乳喂养意识有所提高,但中国的母乳喂养率总体偏低,希望此次活动能促进更多母亲获得母乳知识与经验,鼓励和帮助更多家庭科学哺乳,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母乳喂养更多的关爱与支持。
现场展出艺术照倡导母乳喂养
现场同时进行母乳艺术照展,此次共展出母乳艺术照36幅,希望借此让更多人感受到母乳喂养是一件自然、美好而正常的事情,激励对母乳喂养的正面宣传。
据协会秘书长罗镇丽介绍,现场展出的都是第四届募集的母乳艺术照,这项活动已举办四年,今年招募到的哺乳妈妈就有八十余名。艺术照中的出镜女性,并不是专业模特,而是通过线上招募的哺乳妈妈,让她们以相片形式留下哺乳时光的记忆。
记者观察发现,照片中,有些小孩已超过一周岁,但仍在坚持母乳喂养。罗镇丽解释,协会鼓励母乳喂养,并不限于年龄,因为母乳中的营养是另一方面,对一周岁以上的孩子,坚持母乳喂养有时也有哺乳妈妈的情感因素——哺乳成为母子之间一种感情的维系。
现场的邓女士站在宣传照片许久。她告诉记者,由于女儿是早产儿,根据医生建议,要一直坚持母乳喂养23个月。邓女士说,在女儿会说话之后,偶尔在公共场合说自己想喝奶时,旁人时常投来“审视”的目光。
但邓女士还是坚持了下来,“当时很辛苦,出门常带着一条薄薄的大毛巾,偶尔找不到隐蔽的地方,就用毯子蒙住喂奶。”虽然过程艰难,但邓女士表示,幸亏有坚持母乳喂养,如今女儿身体十分健康。
母乳喂养,第一口奶很关键
从事母婴行业17年的张英璇在日常工作中时常碰到不少妈妈对母乳喂养存在困惑和误区,这也让她意识到推进母乳喂养科普的必要性。为了更好指导妈妈们科学哺乳,张英璇通过培训考试,取得国际泌乳顾问认证委员会授予的“国际认证哺乳顾问”头衔,成为粤东地区目前唯一一位取得此项头衔的专业人士。
2014年11月,在市民政局的支持下,张英璇与多名专业人士共同发起成立汕头市母乳喂养促进协会,致力于在汕头乃至粤东地区推进“母乳喂养”、“第一口奶”、“母乳指导培训”等工作,为让更多孩子顺利吃上母乳而努力,至今为粤东地区培养了近百名专业母乳指导,协助数千名母亲实现“第一口奶”,举办了近百场母乳喂养讲座科普母乳喂养知识。
“事实上,母乳喂养,第一口奶的开始很关键,更是预防过敏的第一剂。”张英璇进一步解释,医学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应该“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对于母亲来说,婴儿是最好的“开乳师”,保障婴儿第一口奶吃上母乳,能够让婴儿与母亲达成更好的配合,也有利于开奶,避免生理性胀奶。对婴儿来说,“第一口奶”则是来到这世界上的第一剂疫苗,能够避免婴幼儿因服食牛奶等替代品而产生过敏反应,保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六个月后仍可进行母乳喂养
然而,目前多数医院存在医护人员人手不足等问题,无法对产妇提供一对一哺乳指导,不少妈妈在产后对哺乳的认识仍存在误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为了实现最佳生长、发育和健康,婴儿在生命的最初6个月应完全接受母乳喂养,即仅食用母乳。汕头市母乳喂养促进会更鼓励在六个月后继续进行母乳喂养。
汕头市母乳喂养促进会呼吁,妈妈在孕期的时候就要进行系统学习,母乳喂养是一项需要技能储备的能力。同时,母孕期对父亲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教育也可提高母乳喂养率。罗镇丽表示,哺乳妈妈单方面坚持会给她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家人的支持才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关键。
主办方表示,母乳喂养快闪已连续举办四届,但协会长期举办相关活动,如通过简单科普,使家长了解哺乳对宝宝的好处的公益活动,也包括走进企业,对企业在职的哺乳妈妈进行免费的科普讲座。
主办方称,新生儿在出院回到家里时,可以与该协会(4001058080)联系,志愿者将进行随访、家访帮助家庭母乳喂养释惑答疑,共同推进母乳喂养,保障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全媒体记者】余丹
【实习生】余依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