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上午,清远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在市会展中心举行。清远市委书记郭锋在会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清远有机遇、有基础、有优势,更有潜力。清远要把握机遇,全力抓好“四个致富”,促进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会议由清远市长黄喜忠主持。
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三农”工作,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近年来,清远着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清远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目前,通过“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深入调研,并在总结调研成果的基础上,清远研究制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近日将正式印发。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新模式。 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产业致富
推动三大产业规模化发展
“清远鸡、柑橘、茶叶,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也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在全市范围内都可以种养。水稻、蔬菜、笋竹、桂花鱼等种养规模也很大,我们要再打造几大主导产业。”郭锋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要加快打造“3+X”特色产业体系,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三大产业规模化发展。
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省建设1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今年首批建设50个。他强调,清远要抓住机遇、及早谋划、加快建设、积极申报,力争今年建成4到5个,明年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条件比较好的县(市、区),争取到2020年建成2到3个,英德红茶现代农业产业园要打造成国家级。
郭锋表示,要继续推进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康养基地建设,加快部署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在沿路、沿江、沿城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推动农村产业多样化发展。
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新模式,争取今年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家庭农场1000个、农业龙头企业8家。
此外,要积极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投资,“特别是投入开始盈利后要允许农民按资本金购买公司股份”。
乡村致富
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特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做好“乡土文章”。
会议透露,今后3年,清远将再统筹20亿元资金,继续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推动创建3000个美丽乡村,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发挥村民管护主体作用,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扎实推进村庄规划、村庄整治、村道硬化、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集中供水、“厕所革命”,着力破解基础设施薄弱这一制约新农村建设的最大瓶颈。
以美丽宜居乡村作为综合大专项,创建村作为项目载体,统筹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创建、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任务清单,实行创建标准、创建方式、考核办法、奖补标准“四统一”,以村小组(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统筹推进。统筹打造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美丽乡村示范点。
坚持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乡村旅游新名片,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
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引导、支持各地发挥民智民力,结合当地自然风光、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因素,因势利导乡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带动农民奔康致富。
体制致富
激活土地资金资源发展要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需要进一步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激活土地、资金、资源等发展要素。
郭锋指出,要继续抓好“三个重心下移”“三个整合”。探索“燕回巢”计划,引导外出务工经商、本村大学生、村籍退休干部等群体中党员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制定集体经济市场运营机制,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推动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空闲农房、宅基地,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围绕解决人、地、钱等要素供给,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破除束缚“三农”工作的不合理限制。制定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扶持政策,推动各路人才“上山下乡”到乡村创业就业。不断完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推动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
脱贫致富
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如期全面脱贫
会议要求,要按照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资源整合、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如期全面脱贫。
实施好增收脱贫行动,推广“公司(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合作形式,通过深化与珠三角劳务对接、吸引企业投资兴业等方式,多渠道促进贫困人口参与分红、转移就业、就地就近就业。
对需要提升就业技能的贫困人口,要组织多种形式的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技能。同时,要深入开展贫困户脱贫思想教育,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淡化“贫困意识”,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良好导向。
此外,紧抓广清对口帮扶机遇,继续深化产业对接、劳务协作、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方面合作,争取把广州的外溢资源效益放到最大。坚持和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志愿者帮扶工作机制,继续做好驻村工作队的选派和管理工作。
清远县域如何发力?
争创名优品牌夯实农业基础 打造连片示范区加快生态振兴
“各地的经验介绍各有特色,值得学习借鉴。”在16日举行的清远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清城、清新、阳山结合之前的做法和下一步发展思路作了发言,清远市委书记郭锋对此高度肯定。
作为农业大市,“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已成为清远转变发展方式、实施振兴发展的重要任务。记者梳理发现,如今,清远各地在乡村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有的打造农村特色产业带,推动农民致富;有的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为乡村振兴创造了新空间、新活力和新动能;有的重点抓“一村一业”建设,逐步走上了特色乡村振兴路。
美丽乡村
英德率先探索激励机制
如今走进清新区禾云镇塘头村,一个风景优美、设施相对完善的美丽乡村呈现在眼前。
清新区禾云镇塘头村
不少村民回忆,在2015年前,这个村是一个没有公共基础设施的“原始村”。当时村道还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泥路,雨天泥泞不堪,村中杂草丛生,污水横流。
近年来,清新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投入各级资金2亿元,共创建美丽乡村290个,开展整治项目3010个。
清城区则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成4个镇垃圾压缩中转站和2574个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清运农村垃圾;建成200多个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并投入使用,完成全区70.3%的20户以上自然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阳山积极推进五级(整洁村、示范村、特色村、生态村、美丽田园)梯次创建,目前全县15.8%的自然村(20户以上)创建成为市级美丽乡村,今年可达到40%的创建目标。
英德率先探索制定“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激励机制,以及先农村综合改革后建设新农村、先规划后设计、先拆危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村里后村外、先环境整治后绿化美化以及先村庄建设后政府奖补“七先七后”经验,激发了村民筹集资金、投工投劳的积极性。
目前,英德全市共建成美丽乡村646个,其中九龙镇活石水村被评为第四批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河头村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和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基本实现了生态宜居。
产业兴旺
品牌带动农业作用凸显
日前,2018年广东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正式公示。清远英德市等全省9个县被评为2018年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要求,是农村集体增收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也是清远各地的重点抓手。农产品品牌带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作用日趋凸显。
清城区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飞来峡镇主打黑皮冬瓜、清远鸡等产业,源潭镇着重打造淡水鱼养殖大镇,石角镇不断扩大蔬菜示范基地规模,打造了凤中皇清远鸡等特色品牌。下一步将着力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实现产业振兴。
佛冈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促农业发展。发挥佛冈特色推动产业振兴。以“3个三工程”作为重要抓手,实现产业兴旺。切实发挥国家柑橘种苗繁育基地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动以沙糖桔为主的柑橘产业复兴。
连州积极争创名优品牌,提高本地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目前,连州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有机食品认证23个、绿色食品认证2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74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9个,农产品品牌带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作用日趋凸显。
乡村旅游
打造连片示范区加快生态振兴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五一”期间清远乡村旅游大放光彩,乡村民宿深受旅游者追捧。清远各地推出乡村休闲、农业采摘、田园体验、农家美食等形式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游客纷纷走进乡村、品味农韵。
记者留意到,目前清远重点打造了壮瑶民俗、现代民宿等乡村旅游产品,全市乡村旅游呈现全面开花、齐头并进的良好形势。
下一步,清城区将积极打造连片乡村旅游示范区,加快实现生态振兴。计划投入10亿元资金加强保障,全力打造连片乡村旅游示范区。重点注重顶层设计,迅速组织实施源潭镇新马村“田园综合体”、伦洲岛乡村休闲度假胜地等连片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建设,每个镇街至少打造一个具有清城特色的连片乡村旅游示范点。
佛冈大力实施农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加快推进文旅特色小镇建设,深入挖掘古村农耕文化等历史内涵,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出一批集农村观光、农业体验、采摘赏花于一体的精品线路。
人才助推
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和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记者了解到,清远各地纷纷推动人才振兴,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佛冈坚持引育并举推动人才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好“谁来耕地”的问题。培育新兴职业农民,加强引导和技能培训,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发展出一批又一批的职业农民。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返乡干事,解决好“谁来创业”的问题。该县还强化农村干部教育培训,解决好“谁来接班”的问题。
连南则通过优化乡村发展环境,吸引本土大学生、致富能人等人才主动回乡创业。加强与高校、企业等进行农业合作,引进和培养职业农民。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选派好驻村“第一书记”。
连州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通过党支部成员交叉任理事会成员、严格执行党支部提事工作机制等方式,强化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文化引领
推动形成乡风文明新风尚
如今走进英德市九龙镇活石水村,一股文化新风扑面而来。
英德市九龙镇活石水村
该村结合历史文化建设迎福亭、“活石水”石碑、廉政公园等场所,既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场所,也在潜移默化中推动村民养成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受到村民的好评。
英德以乡风文明建设为落脚点,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治理水平。深入挖掘村庄历史文化元素,把优秀文化融入到乡村建设中,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率先出台政策将基层治理考核与美丽乡村奖补资金发放挂钩,引导村民“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
连南也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平安村和法治村等创建活动,力争到2020年全县文明村镇覆盖率达90%以上,全县所有自然村创建成为平安村。
连州将人才放在重要位置,培育打造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生力军,大力塑造生态美景、传承乡土美德,发扬燕喜文化、湟川文化、寿乡文化等本土文化,让乡愁有归属。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