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不远的地方,陈列着超过50年的老黑茶、一卷被精心保存着的清朝年间茶政科考试卷、从海外拍回来的20世纪英国皇室镀金茶叶盒……
2017年,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正式成为中国茶叶博物馆发起的“全国茶叶博物馆联盟”一员,成为“藏茶之都”“爱茶之都”——东莞的一道底蕴深厚的茶文化风景。
18展区8000件藏品展示茶文化
“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每一次参观,东莞茶文化博物馆馆长叶志强都亲自带队讲解,对每件藏品都如数家珍。
这间创建于2015年的博物馆坐落在东莞市高埗镇昌兴存茶二楼,面积125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为东莞市乐人谷藏茶叶有限公司独资创办的民间茶文化博物馆。据介绍,馆内分为18个展示专区,有20多个展示单元,5个文化主题橱窗,1个藏书馆,1个影视厅,两个场景不同的年代饮茶空间以及茶文创产品分享和公共活动区。
目前,馆内藏品总数约8000件,年代从宋朝起跨越元、明、清、民国、建国初至现今,与茶文化相关的有三大系列:一是以藏茶为主的陈年老茶系列,还包括茯砖、青砖等,老茶时间最久的超过50年;二是茶器系列,有多款铜、铁、银壶和茶具、饰品等;三是多与茶史、茶亊相关的旧书画,包括报刊、字画、古籍和一些旧時票据等。
暖色灯光下,茶器展区的古老陶壶、残缺漆盒、锈迹斑斑的茶叶铁罐整齐排列着,旁边是简洁的中英双语解说。该馆副馆长奕鸣表示,通过专业系统的馆藏列展和传播交流,博物馆致力于不断提升东莞茶行业的文化高度,提升同业人士及爱茶者的文化自信,“品茶时除了有质量评价,还要有历史可讲述,有故事可分享。”
在不少体验空间,声光设备和智能化装置提升了体验互动的自主性、趣味性和便捷度。“我们将收藏品进行主题化、链条化、情景化和科普化呈现,除了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对于茶文化的体验同样重要。”叶志强告诉记者,博物馆的灯光、音响、植物、饰品,以及模拟重现年代旧茶号及制茶现场等都是邀请专家设计的,“要让观众全身心沉浸在中国茶文化中。”
多层次互动打造茶文化传播体验基地
提起东莞,“藏茶之都”、“爱茶之都”的名片已响遍茶界。在东莞的大街小巷中,茶楼、茶馆星罗棋布、风格各异,成为了人们休闲品茗、陶冶身心的驿站,也成为了茶文化浸润的人文景观与城市名片。
“自开馆起我们就充分发挥博物馆文教、科普、评鉴及个性化服务等功能,让茶文化走进市民生活,令城市变得优雅。”奕鸣细数茶文化博物馆建馆以来的各种活动,除了与国内茶界的互动,也有博物馆行业的专业考察,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4月,来自新西兰西湖男子中学的学生来到博物馆,成为了第一批“洋嘉宾”。
在2015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活动中,茶文化博物馆与东莞图书馆合作,以“品茶、品书、品生活”为主题正式面向茶行业,面向茶文化爱好者,推出多年的茶文化收藏品,把茶文化系统地推向市民。紧接着,又以文化轻骑,流动展馆的形式先后在四川雅安藏茶村、第二届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等活动展出,受到了政府领导、茶界人士和市民的热情欢迎。
叶志强表示,今后博物馆的运营方向除了举办收藏品展示和交流等主题活动,还有茶文化培训普及、藏品鉴定拍卖、整理出版,并推出茶文化旅游、礼品与个性化茶订制服务,“以茶会友、以茶代礼、以茶修心,依托昌兴存茶,和东江画院、普洱银行以及多家品牌店连成一个整体化的茶文化传播体验基地。”
与中国茶叶博物馆共建全国茶博物馆联盟
2017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发起成立“全国茶叶博物馆联盟”,东莞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成为联盟一员。同年6月30,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吴晓力一行来到东莞,对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进行了考察和工作交流。
据当时在场的工作人员回忆,吴晓力一行边品饮陈年老茶,边仔细观阅乐人谷未展出的票据珍藏品。这些藏品都是难得一见的稀缺资料,如创建宋聘号的乾利贞商号在民国时期写的关于国外紅茶生产加工的考察报告,再如清代论述中国茶叶经济与国防的科举考试卷,还有云南省洋务运动时期的涉茶公函并加盖清晰的印章以及其它的诸如照片、公约、档案等等。
吴晓力对馆藏数量丰富的票据、茶叶罐尤为感兴趣,提出两馆应该合作办展,让更多的公众可以欣赏到这些珍贵的藏品。“这种规模已足够在中国茶叶博物馆专门做一个茶叶票据展,”吴晓力表示,要把这些票据书籍等进行整理编档,尽可能找到出处,以便汇编成书,让更多人分享交流。
据悉,中国茶叶博物馆是国内最具专业性、权威性和代表性,最具公信力、影响力和呈现力的茶博物馆,不仅在国内外茶界位置凸显,也在诸多重大的国事和外事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全国茶博物馆联盟的发起单位,中国茶叶博物馆希望各成员单位能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多交流互通、资源共享、携手共进,推动茶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信在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关心指导下,在联盟成员单位的互动支持下,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一定快速成长成熟,以最好的馆藏形象,最佳的文化呈现和最大的价值体现迎接同行的检验和公众的评阅,为’藏茶之都’、’爱茶之都’的东莞增添一道底蕴深厚、靓丽生动的茶文化风景。”叶志强说道。
【记者】陈琬莹
【摄影】江国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