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一条流经大良、伦教和勒流三个镇街的城中河,全长达21.5公里的桂畔海水系素有顺德中心城区“母亲河”之称。桂畔海水系的水质状况直接影响顺德中心城区的水环境质量,去年4月,顺德启动桂畔海水系综合整治工程。
这是顺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体整治项目,总投资达25.58亿元。这也是顺德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水环境治理工程,涉及56条河涌。这更是顺德广受关注的民生工程,覆盖40多万人口。
对此,顺德将桂畔海水系综合整治工程作为推进全流域综合整治的试点,以及全面实施“河长制”的示范工程。攻坚桂畔海水系整治,顺德不仅将还市民一处魂牵梦萦的水乡风情,更希望从中汲取科学治水的经验,有序推开其他水系综合治理工作。
桂畔海水系综合整治项目的子工程数量多达129个,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那么,作为桂畔海的区级河长,顺德区委常委黄海如何肩负起“科学治水统筹者、推动者”的重任?
水,赋予了顺德与生俱来的灵秀和神韵。对一座城市而言,拥有一条穿城而过的河流何其幸运,它总能让城市更加开阔和灵动。被称为顺德中心城区“母亲河”的桂畔海水系,更是承载着顺德市民浓浓的乡愁记忆和水乡情怀。
当前,顺德正凝心聚力建设现代化顺德,打造与经济大区相匹配的高品质中心城区。可以说,桂畔海水系的水环境直接影响着顺德的形象。改善桂畔海水系的水环境,不但能系统治理区域内外水环境、彻底解决水污染问题,还能提升中心城区的生活质量,擦亮顺德的名片,还带动水系两岸土地的升值。
因此,作为桂畔海的区级河长,我深感责任重大。全水系治理是桂畔海整治的一个重要亮点,它覆盖城区面积达90多平方公里,涉及56条主干河涌和支涌,包括129个子项目,而且必须在2019年6月底前完工,时间紧、任务重。这倒逼着顺德必须以桂畔海为试点,走出一条科学治水的新路子。
传统河涌污染整治以“碎片化”为主,一个管道坏了就修一个管道,一段河涌淤积了就清一段河涌,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事实上,水系综合整治一般会跨很多行政区,也涉及许多行政部门,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科学统筹机制,它的质量标准、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以及施工进度就难以形成合力。
我认为,河长制就是综合统筹理念的体现。水系综合治理涉及部门、专业众多,有城建、水利、环保等,河长的职责最重要的就是代表区政府对河涌综合治理进行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全力做好河涌的治理措施和管理维护。
在桂畔海整治中,我们充分体现全区“一盘棋”治水的工作思路。首先,在治理模式方面,改变以往镇(街道)、部门各自为政的做法,实现“统一平台,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由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作为政府购买服务主体,由广东顺控环保水务有限公司作为承接主体推进桂畔海水系综合整治工程。
在治理思路方面,改变以往单条河涌整治的方式,避免碎片化治理,提高治理效果,优先实施污染严重的水系,兼顾“一河一策”和黑臭河涌整治任务,实现全水系综合治理。
桂畔海的整治内容包括截污、生态修复、景观改造、活水调水等多方面开展,涉及建设截污、面源污染(河岸垃圾及养殖污水)治理、管网普查及破旧管网修复、底泥清污(淤)、岸坡修复、水体活化等多项工程。
目前桂畔海各项工作按计划顺利开展,迄今已经完成4项截污工程,17项截污工程正在施工。完成7条河涌清淤工作,9条河涌正在开展清淤,合共累计清除淤泥83800立方米;完成管网修复17514.4米等,我们有信心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按期完成任务。
作为河长,除了要科学统筹,优化项目顶层设计,提升内部管理效能,也要有责任心,就是必须全面了解自己所管河涌的情况,对重要事情、矛盾焦点、难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河涌的巡查、治理不能走过场、应付了事。
桂畔海整治工程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例如征地拆迁等等。而且由于项目施工范围广、施工点多,以及部分施工地点接近民居,必须要进行大量的协调工作。大家都能理解水环境整治是受到群众拥护的,但是具体到某一个点却有可能跟群众的现实利益产生冲突,比如村道改道、居民房屋拆迁、一些加固和改造工程影响到居民日常活动,就需要各级政府去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有一些是实在难以处理的,在工程设计上也要做适当变更,努力在工程效果良好和群众满意之间取得平衡。
对顺德而言,桂畔海整治是全面落实“河长制”的示范工程,也是开启科学治水的新起点。
一方面,桂畔海水系整治要实现水质延伸达标,在工程措施完工后,要通过综合信息化手段,不断监控水质达标情况,确保长期稳定达标。
另一方面,顺德将以桂畔海水系综合整治工程为标杆,总结经验,下一步将逐步推进容桂眉蕉河水系、龙江龙山大涌水系、杏坛水乡等水系综合整治工作。
总的来说,我对“河长”的理解就是几个字:统筹+责任。作为河长未必需要有专业背景,它其实跟个人的工作分工和能力特长没有太大关系,但河长一定要做到统筹全面,肩负起一级政府对一条河综合整治的责任,而且水环境整治是要用结果来说话的,水质如果没有达标,那么河长的任务就没有完成,所以河长这个担子是沉甸甸的。
顺德是岭南水乡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之一,自古以来顺德人与水就有紧密的关系,水是顺德的灵魂。顺德境内有1541条河涌,这1541条河涌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把它们整治好。
桂畔海水系整治是顺德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项目,涉及中心城区40多万人口,虽然过程中有很多困难要克服,也会遇到很大的压力,但我们相信桂畔海水系综合整治取得成功后,将会极大鼓舞我们的信心,让我们用更大的勇气和更大的决心,投入到顺德水环境全面整治这个重大的战役中来。
巡河记
5月16日上午,“佛山明星河长巡河”系列直播走进佛山市顺德区桂畔海(戳这里看巡河),记者与顺德区委常委,同时也是桂畔海区级河长黄海一起直击桂畔海整治工程第一现场,了解截污、管道修复、清淤等整治工作的最新进度。
截污修管
难点痛点逐个解决
在桂畔海银涌河施工现场,施工单位正在铺设敷设管线。届时该工程所收集的污水将通过管道最终排入顺德大良大门污水处理厂。
桂畔海水系各支涌截污程度不一,水质参差不齐,但大多因未完全截污或截污不彻底,生活污水直排到河道,造成了污染。据了解,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针对“沿河而建”的房屋的截污问题。
为此顺德根据管道设计埋深和河涌两侧的实施条件进行选择,分别采用涌内包管(如银涌河截污工程、大良河截污工程)和涌边道路支护开挖铺管(如大良大门河截污工程的部分管段、伦教龙田涌截污工程)等方式对沿线排污口进行截污。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地基加固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拆迁、减少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
目前,已有南苑西路等4项截污工程完成主体工程施工;17项工程正在开展施工,累计敷设管线7056米。
随后,记者随同黄海来到大门村委会大门路,现场观看管网修复工程。为提高工作效率,施工单位采用了一种不需要破坏路面的快捷施工方法。
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在完成对管道的清淤后,他们先将CCTV机器人送进要修复的管道里面,透过镜头观察管道内的情况,同时将已加工好的内衬管道放进原有管道内壁,通过粘合剂将这两种管道进行粘合形成一体,确保管道不再渗漏。
“如果开挖修复的话大概需要半个月,采用这种新型工艺只要一个下午,对交通影响比较小。”现场施工人员说。
黄海介绍,管道修复的难点在于发现问题。要做全面的排查和勘测,发现问题以及判断管道修复的严重性。
痛点就是扰民以及对城市运作的影响。管道修复如果在居民区,需要取得市民的理解,在道路上,就需要进行交通疏解工程。“要解决难点和痛点,就是要细化工作。在前期排查需要请专业机构,花时间进行精准分析和排查,涉及痛点就要做好应急预案以及沟通工作,几百个修复点可能涉及几千人的沟通量。”黄海说。
据施工方介绍,顺德城区共发现缺陷管道5万多米,目前大会涌、大良河、鸡洲大涌、逢沙大河片区的管道修复工作均按计划进行中,现在已经完成管道清淤(修复)17514.4米。
清淤整治
确保水质长期稳定达标
到了新城区龙盘涌,一艘满载着淤泥的小船正在紧张作业中。岸上的操作人员把钩机伸入装满淤泥的箱柄上,再把它缓缓吊起运到岸上。
黄海介绍,河道清淤是水系整治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水利安全。如果在河道内作业,没有经过精准设计的话,挖得太深,会导致水利堤防的坍塌,因此要综合考虑水利安全和淤泥沉积。清理出来的淤泥要在干燥堆上做干燥处理,做无害化处理,最终运到有资质的填埋场进行填埋,防止二次污染。
负责清淤工作的张工介绍,清淤有三种方法:对于河涌比较窄,垃圾比较多,采用水下钩机的机械清淤方式;而涌面宽、水深的则采用绞吸船方式清淤;入不了船的桥涵、小河涌采用人工清淤。
黄海说,经过清淤和截污,还要进行水系生态化治理,利用微生物菌群调节水体营养平衡,恢复水系自我净化功能,才能达到水系治理的目标。
巡河的最后一站,记者跟随黄海来到临近华桂园的桂畔湖畔(迎宾路)。这里波光粼粼,水天一色,花开两岸。黄海说,这是庞大的桂畔海水系景观最为靓丽的区域之一,但水系是互通的,如果无法进行全流域综合整治,这里也无法一直保持着碧波荡漾的美景。
黄海表示,今年是桂畔海的整治高峰期,在明年6月30日整治完成后,还要采取一系列的监控和管理配套,保证桂畔海水质长期稳定达标。而未来,顺德也将总结出水体整治的“桂畔海模式”,打响水环境全面整治的攻坚战,还顺德市民一片绿水青山。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蒋晓敏 罗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