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葵扇做成了奢侈品,一把能卖几千元 | 南粤工匠系列⑤

葵扇:愿沐葵风逐新夏

“驱以葵扇风,熏以艾烟湿。”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诗句,记录着一段古老的仲夏记忆。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匠人,就把寻常的葵扇做成了奢侈品。

△廖惠林:广东新会人,学习烙画技艺20多年,第三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新会葵艺传承人,新会葵艺厂最后一任厂长。 1988年,他代表国家参加法国民间艺术博览会获好评;2001年,他创作的传统葵扇工艺品在广东省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中荣获最佳设计奖。

△新会葵艺为传统手工艺品,源于江门新会,有着1600多年的发展历史,早于上世纪初便扬名国际。2008年,新会葵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廖惠林将葵树上葵笔拉开,形成一个扇形,现在的小伙伴们可能不知道葵扇原料是什么了。

△廖惠林在察看刚从葵树上采下来的葵笔,这原材料能不能做成葵扇,他看一下就知道。

△葵笔经过晒、剪、焙、焗、漂等多道工序后,象个拂尘。

△这是在编织葵扇,这道工序被称为“合扇”。

△晒干的葵笔经过烘焙才能继续加工,这一环节称为“焙扇”,将葵笔放在炭火上烤,这一传统工程仍然保留,焙扇的人是挥汗如雨。 

△廖惠林在检查烘干情况如何。

△巴掌大的葵扇上,一支火笔飞快地游走于一棱一棱的葵梗间,约摸两三个小时,一幅栩栩如生的梅花跃然扇面上,让人爱不释手。

△廖惠林专心在扇上烙画,成品后一把能卖到几千元。

△《小鸟天堂》葵扇是廖惠林自己设计创作的一款畅销产品。

△葵在廖惠林手下还可以织成时髦的手提袋,价格是数千元。

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每一柄葵扇里,都凝结了廖惠林与他的员工们的汗水和心血。一把葵扇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前工序”与“后工序”两大类,前后需要20多道流程。任何一个细节出了差错,成品都难登大雅之堂。

【图文】张由琼

编辑 张迪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