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900米高空到最终着陆,机长刘传健和他的3U8633航班经历了惊心动魄的20余分钟。
5月14日,中国民航局西南地区管理局官方通报,3U8633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在民航各保障单位密切配合下,机组正确处置,飞机于7时46分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有序下机并得到妥善安排。
据官方通报,备降期间右座副驾驶面部划伤、腰部扭伤,一名乘务员在下降过程中受轻伤。川航已协助旅客安排后续出行,相关后续保障有序开展。
高原航线:
9900米高空挡风玻璃突然爆裂
川航3U8633于5月14日早上6时26分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原本计划飞行1620公里,于8时55分抵达拉萨贡嘎机场。
这是一条高原航线。早上7点刚过,飞机爬行到9900米高空后,在距成都约150公里处,驾驶舱突然发出一声“轰”的巨大声响,一块挡风玻璃突然爆裂,舱内开始失压。
这像是纪录片《空中浩劫》中的那一幕。
“飞常准”信息显示,3U8633的机型是空客A319,机龄6.8年,航程可达到7200公里,是空中客车A320系列中航程最长的型号。
“飞常准”数据显示,该航班满舱能载136名乘客。
挡风玻璃爆裂后,据悉,副驾驶徐瑞辰的半边身体在窗外悬挂。业内人士推测当时飞机时速在八九百公里,此时驾驶舱面临着多重考验。
首先,瞬间失压会对耳膜造成很大伤害。其次,舱外温度在零下40℃左右,极度严寒会造成人的身体冻伤。再次,因为挡风玻璃破裂,驾驶舱内物品飞起,噪音极大,驾驶员无法看清仪表。
春秋航空一名机长告诉南都记者,“人在万米高空,有知觉的时间是20秒左右。”超过20秒,脑缺氧可能会发生头晕、呕吐、记忆力衰退等情况。
这一切考验着驾驶舱。飞行了该航线100次的机长刘传健,在氧气面罩自动脱落后,凭自身经验靠手动控制和目视,抑制住身体发出的巨大抖动,手动操纵方向杆,控制飞机进行紧急下降和减速,同时向塔台发出7700紧急指令。
随后,3U8633航班从9900米高空紧急下降到约7300米,再从7300米高空下降,直至最后平安着陆。对于没有直接下降的原因,刘传健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直接下降的话,会造成飞机和机上人员的伤害。”
所幸,成都上空万里无云,极高的能见度也帮助了3U8633。
乘客:
那时候什么都不晓得了,吓死了
微博上的图片显示,空客A319的一整块挡风玻璃完全脱落,控制台被大风吹落。此时,客舱内的氧气面罩已脱落,地面上杂物散落一地。
有机上乘客事后回忆道,“当时正值空姐在派餐,刚好到我们附近。那几秒飞机就像失去动力一样,很颠簸,我也有失重的感觉。乘务员叫我们系好安全带,用上氧气面罩。”“当时感觉自己要完了,很多乘客在哭。”
这名乘客回忆,当时机务人员通过广播安慰,“相信有能力、有信心处理好。”
另一名乘客在航班成功备降双流机场后回忆,“惊变是猝不及防时发生的,突然飞机顶部传来一个声响,机舱骤然变暗,飞机开始失重,极速下降。我脑子里一片空白,看了一圈周围确认不是梦之后,才机械地按照空姐指挥把氧气面罩戴上。空白过后是恐惧的涌动,我清楚地知道我正在经历一场飞行事故,压抑、恐惧、恐慌充斥着我,脑海里走马观花地闪现往事。”
一则微博视频显示,该航班一名乘客在成都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受采访时,因为头晕半晌说不出话。她表示,“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晓得了,吓死了。”
同样密切关注川航3U8633的空乘人员田小姐表示,“玻璃破了用业内话叫‘释压’,这种情况还是极速型释压,客舱内压力迅速降低,客舱内所有氧气面罩会脱落。乘务组对这种情况有标准操作程序,叫做释压的迫降程序,第一时间首先固定自己并吸氧,提醒身边的旅客吸氧”。
她告诉南都记者,乘务组积极安抚受惊的旅客并指挥他们戴上氧气面罩吸氧,说明“这次迫降航班的飞行机组与客舱乘务组训练有素。”
经过20多分钟的紧急时刻后,7时46分,飞机成功备降成都双流机场,落地后,消息逐渐传播开来。
微博图片显示,当班机长被抬出后,其左手已经冻伤发紫。
有网友推算,驾驶舱身穿短袖的两人要承受800KM时速的狂风。事后,副驾驶徐瑞辰的衣服已被大风吹得碎烂。
这一幕让人感到似曾相识。
1990年6月10日,英国航空5390班机在爬升到5300米高空时,驾驶室发出巨响,一块挡风玻璃突然飞脱,机身立即在高空失压,并将机长吸出机外。
凭着副机师的努力,22分钟后,航机安全降落于南安普敦。机上87人全部生还,正机长也奇迹般生还。后来,该事故被录入纪录片《空中浩劫》第二季。
有网友评价,“相比5390班机是在5300米遇到挡风玻璃破裂,3U8633航班是从近万米的高空遭遇这一切,并顺利备降。这堪称世界级迫降奇迹。”
业内人士:
爆炸性失压对驾驶舱整体冲击很大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很有可能是近年来最重大的成功案例。南都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了业内有多年高原飞行经验的资深机长,请他们分析本次事件。
有二十年飞行生涯、飞过十年高原航线的西藏航空机长董海龙告诉南都记者,本次成功迫降在整个航空史上都很少见。
“飞机驾驶舱遭遇这种突然的爆炸性失压,对驾驶舱内的整体冲击是很大的,而且是在近1万多米的高空。”董海龙表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机组人员能够沉着、迅速反应,采取正确的动作将飞机成功降落,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
董海龙分析,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有可能是飞机的风挡玻璃的加温系统出现了故障,也有可能是线路发生了短路,造成挡风玻璃的受损。
“在没有挡风玻璃的情况下,驾驶舱的噪音、风的吹袭、极度低温,加上当时飞行的速度,这些都对驾驶舱内人员有很大的考验。”董海龙表示,在高空飞行,风速达到了几百公里,人身上的衣服会吹烂。“瞬间失压的过程中,从内往外,耳膜爆破都有可能。”
5月14日下午,四川航空通过官方微博回应,“非常感谢大家的关心。目前3U8633航班机长身体状况一切正常,正在休息,副驾驶皮肤擦伤。一名乘务员腰部受伤,正接受治疗。其余27名就诊旅客未见明显异常。川航已安排专人全程陪护旅客就诊。”
据了解,民航西南局、四川监管局已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对于该次事件,空客中国公司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已指派专门的技术团队,为由中国民用航空局主导的事件调查提供任何必要的支持。
(采写:见习记者 黄驰波 南都记者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