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气”的10亿美元竞价融资前,大疆早年也曾被鄙视过……

创新资本论
+ 订阅

有媒体近日发布消息,科技公司大疆创新日前敲定新一轮融资,金额10亿美元,公司估值高达220亿美元。

天眼查显示的大疆创新融资信息

大疆创新融资和估值的规模都较高,但更让投资界关注的是这次采用新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结合的方式,被称为“牛气的创业公司”。

实际上,大疆从创业伊始,也曾受过不得投资人待见的气,刚好汪滔导师李泽湘教授曾讲过大疆早期融资的经历,值得回味。

债权+股权竞价融资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3月20日以来,关于大疆创新融资的消息甚嚣尘上。首先是国外网络媒体The information 发文,称大疆创新拟以150亿估值美元启动融资。

大疆创新创业期早期四个人员,右一王堂

The information 介绍,大疆创新此次融资金额在5亿—10亿美元,融资结构是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结合。这是2015年获得Accel Partners 7500万美元融资以来,大疆创新启动的最大一笔融资。

随后路透社跟进报道称,大疆创新在本轮融资中的估值约为150亿美元,接近2015年估值的两倍。大疆创新明年可能在中国香港或内地挂牌上市。但大疆创新一名发言人在电邮中表示未筹划IPO。

之后,引起广泛关注的,是华尔街见闻旗下媒体全天候科技报道《大疆创新的“融资奇景”》。

大疆创新创始人汪滔

报道进一步介绍,大疆创新此轮融资采取了一种“D类+B类”股票结合的新型融资形式,即投资机构需要投资一定比例的D类无收益普通股,才能获得B类普通股的融资资格。单个机构B类股投资上限是5亿美元,起投金额为1000万美元,D类股不设最低投资额要求,且缴纳10万美元作为保证金。

另据懂财帝介绍,大疆创新此次D类股本质上是一种“无息债”和“认股权”,无投票权,转股期不确定,B类可以享有投票权。

全天候科技还介绍,由于本轮融资认购金额早已超出预期,D/B股认购比例几乎成了大疆创新筛选投资者的唯一决定因素。在给投资人邮件中,大疆创新提醒其不会接受任何人的推荐,选择仅在于D/B认购比例的高低。

红杉资本主席迈克尔·莫里茨(Michael Moritz)

截至4月3日,首轮竞价结束,共有近100家投资机构递交了保证金和竞价申请,认购金额较计划融资额超过了30倍。到4月15日下午,大疆创新公布第二轮竞价最新进展:截至当日15时30分,最高5亿美元的平均D类/B类股的认购比例为1.61:1。

根据最新竞价进展,有机构测算,这意味着大疆创新投后估值或将达到240亿美元。但最终的竞价结果并不知悉。

“大疆这么牛气,也跟它现在的业绩表现有关。”5月初,一家深圳知名民间投资机构人士介绍,其参加了大疆创新本轮融资,因为签订有保密协议不便透露具体内容。该人士对大疆创新未来颇持信心。

香港科技大学时期的汪滔与其导师李泽湘

一直以来,大疆创新的财务信息并未公开,但据全天候科技介绍,大疆创新财务数据显示:2015—2017年,大疆创新营收分别达59.8亿元、97.8亿元、175.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则从14.2亿元跃升至19.3亿元和43亿元人民币。2017年,大疆创新消费级无人机业务的营收占总营收的85%。

可见,2015年至2017年净利率分别达到23.75%、19.73%、24.47%。而且,大疆创新给出了美好的预期: 2012年—2021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90%以上;净利润复合增长率70%以上。

市场研究机构Frost&Sullivan的2016年数据显示,大疆创新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份额达到70%。

对于大疆创新的未来,大疆创新总裁罗镇华认为,随着公众收入提高、消费水准提升,整个休闲消费行为会有改变,旅游、户外、影视泛文娱等领域会有越来越强的需求。而且,大疆创新以往以消费无人机取胜,最近两年,又走向了行业无人机市场。

“基本上我们的做法是有很多的学科,我们各自深化各自的学科,突破了技术难点以后,再用集成的方式,设定出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体验的产品。”罗镇华介绍大疆创新研发模式是介绍。

早期融资吃过闭门羹

大疆创新此轮融资方式,令一些投资人悻悻不爽,但也让一些创业者“扬眉吐气”,认为“把投资人的套路给投资人来了一遍”。

大疆创新总裁罗镇华在2018年初的一个演讲中介绍,2006年大疆创新创立,经过11年多发展,其员工已超过1.2万,在7个国家设立了17间办公室,销售网络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

历史上,大疆创新有多次融资。天眼查提供的不完全数据显示,本轮融资前,大疆创新已经在2013年1月到2015年5月完成了5次融资,融资金额多的达7500万美元,少的也在数千万美元。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中国、远瞻资本、麦星投资、中恒星光、新天域资本、Accel Partners等。另外,大疆创新也多次接受过天使轮投资,比如远瞻资本。

此前汪滔导师李泽湘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称,汪滔在车公庙一间不足20平米的仓库里创办了大疆创新。据报道,大疆创新创业地点是在深圳车公庙的阳光高尔夫大厦汪滔舅舅家杂志社的仓库中。

大疆创新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在2013年1月1日,获得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数千万美元的融资。在此之前,大疆创新也曾吃过投资机构的闭门羹。

在香港科技大学参加过两次机器人大赛表现出色的汪滔,本来像很多同学一样准备本科毕业后申请欧美名校出国留学,但遗憾错过了机会。李泽湘看到汪滔的天分,招其为硕士,研究方向是飞控,这是汪滔本科论文研究课题。在李泽湘支持下,2006年,26岁的汪滔来到深圳创办了大疆创新。

李泽湘介绍,大疆创新的飞控一开始主要面向发烧友,客户会拿它去搭配美国GoPro运动相机,自己组装后玩航拍,但性能并不稳定,而真正航拍工具操作要求高,需要专业学习6个月。

后来,李泽湘、汪滔等人去硅谷找到GoPro老板,建议双方合作做一体化产品,大疆创新负责研发,GoPro来销售。GoPro老板同意,表示可以给大疆创新分成三成。

虽然在当时全球市场上这样的分成已经非常具有诱惑力,但汪滔在GoPro公司楼下的车库想了想后拒绝了GoPro。经过3个月努力,2013年1月,大疆创新首款航拍一体机精灵1代横空出世。

研发一体机后,市场推广要钱怎么办?李泽湘回忆,大疆创新开始融资。当时大疆创新找了多家公司,其中一家是深圳某知名投资公司,但对方以不感兴趣拒绝。

李泽湘通过人又找到红杉国际主席迈克尔·莫里茨(Michael Moritz)。

迈克尔·莫里茨(Michael Moritz) 曾是《时代》周刊科技记者,他是第一个采访乔布斯的人,但与乔布斯吵了一架,写过乔布斯的早年传记《小王国》;后来作为三位发起人之一,加入红杉资本,主导投资了Google、YouTube、Yahoo和Paypal等著名科技企业。

李泽湘回忆,美国老头问了三个问题,汪滔回答都非常漂亮,迈克尔·莫里茨认为这是以前没有的产品,而且有很不错的市场切入点,他在自己的Linkedin上写道:“DJI的精灵2 Vision基本就相当于一个飞行着的Apple II。”

大疆创新通过美国市场影响力,迅速奠定了其在消费无人机的地位,开始了不断逆袭之路。

【记者】李荣华

编辑 祁觊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