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老照片!原来60年前佛山祖庙长这样……

禅城发布
+ 订阅

在佛山的中心,

有一座城中之庙。

提起佛山祖庙,无人不知晓。在常人眼里,或许只是佛山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佛山之行的必来之地,是匆匆一瞥的古建筑,亦或只听闻它的盛名,却未深刻读懂祖庙。

一墙一隅一屋脊,藏着的何止近千年岁月,还有道不完的故事。有些变故,埋藏在流年旧影;有些感情,扎根在一代代佛山人心中。

流年旧影,让时光倒退60年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一位工匠打下“祖堂”第一根木桩。近千年间,这座建筑历经多次重修和扩建,终成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时光倒流,让我们回到60年前,重现旧日光景。

▲1960年的祖庙公园透过正门口,正面可见1958年9月安装的大型陶塑双龙壁。

▲1960年,祖庙锦香池前建筑。

▲1958年9月30日,大型陶塑双龙壁在祖庙公园安装完毕,双龙壁从制建到安装历时20个月。

▲1960年的灵应牌坊

▲1956年石雕龙柱。

旧时景象与如今景物衔接如天衣般无缝,可见古建筑的保护是如此纯粹完好。在祖庙背后,有一群人在默默坚守,一晃也有大半辈子。

祖庙人,佛山情

◆ 百年修缮,他有空便爬上祖庙屋脊 ◆

说起祖庙,不得不提起北帝,可以说他才是祖庙的主人。“北帝公把我‘召唤’来了。”说起与祖庙的故事,馆长凌建打趣说道。这位祖庙人,从2009年便与祖庙结缘,爬过祖庙的屋脊,走过祖庙的每一处。

9年前,凌建从顺德博物馆馆长调任,正式成为从80年代起的第六任祖庙博物馆馆长。刚上任,便遇上祖庙百年修缮。

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凌建心里没有火,只有“活”。当时,佛山最长的一条陶瓷瓦脊利用了“整体顶升”技术进行修缮,而他几乎一有时间便爬上屋顶勘察现场。修旧如旧,2010年,百年修缮功告成。

“了解了祖庙的历史,就相当于了解了大半个佛山的历史。”凌建说道,在他心里有个信念——数百年历史沉淀下来的宝贵文化,不该被埋没。9年间,文物修缮保护、文化内涵提升、总体制的理顺成为了他的工作重心。

如今千年祖庙焕新颜——北帝诞万人空巷,开笔礼孩童齐聚,万福台上粤韵悠扬,“佛山有礼”文创品让文物“活”了起来......未来,凌建说文物修缮仍是重点,“与北帝公结缘,我也会尽我所能让祖庙越来越好。”

◆ “祖庙二代”,用38年时光亲历祖庙变化◆

常说官二代、富二代,在祖庙工作了大半辈子的汤兆红,是真真正正的“祖庙二代”——“我的爸爸是祖庙保卫组组长,我80年到祖庙工作,今年已是第38个年头。”祖庙博物馆馆藏研究部主任汤兆红说道。

对于老佛山人汤兆红来说,对北帝一直心存敬畏。38年给汤兆红带来了很多,这些年对北帝文化和民俗活动的研究,让她亲历了祖庙的变化,祖庙也见证了她的成长。

天上观瓦脊,地上看神兵

也许,祖庙千年的故事并非一朝一夕讲完,倘若你走进祖庙,那些饱含岁月印记的建筑和文物,会把历史静静诉说给你。

双龙壁:“双龙戏珠”陶塑。

祖庙红墙。

红墙内,才是旧时祖庙的地方。想游历祖庙的精华,你需要活动一下颈椎↓

抬起头,看看祖庙瓦脊三雕和两塑(砖雕、木雕、石雕,陶塑、灰塑)吧。这里有最大的“花脊之王”石湾陶塑人物瓦脊,长31.7米,大约有300多个生、旦、净、末、丑角色服饰的粤剧人物,亭亭而立,栩栩如生。

位于祖庙三门上的“花脊之王”

看完屋脊,看看地面神器。正殿之侧,全国最完整的72件北帝出巡的兵器仪仗分列整齐,二十位天兵虽高达两米,神气逼人。而正殿供奉着的,正是明景泰年间制作的大型北帝铜像。

◆ 祖庙三门 ◆

走出正殿,返回三门。崇正社学、灵应祠、忠义流芳祠三座建筑物的正门联建在一起,成为祖庙三门。

◆ 锦香池 ◆

祖庙三门前,一泓碧水之地,称为锦香池。

◆ 灵应牌坊,烛火长盛飞檐翠 ◆

走过锦香池,来到灵应牌坊,这里烛火长盛。飞檐叠翠,白柱子、红斗拱,历经五百多年依然岿然矗立。

◆ 万福台,一曲粤韵悠扬去 ◆

穿过灵应牌坊,一曲粤韵扬长去。万福台坐落在祖庙古建筑群最南端,每天依然大戏上演,来看大戏者,亦络绎不绝。

◆ 千年祖庙,处处皆故事 ◆

赏完雕像,听完粤剧,可以到黄飞鸿纪念馆品味一番武术的韵味。这里既有精彩的舞狮表演,又能看到 “宝芝林”重建后的模样。

▲佛山黄飞鸿纪念馆前,醒狮表演依旧每天上演

▲叶问堂,走进一代宗师的世界

▲孔圣园与孔庙,来感受一场儒家文化的洗礼

▲岭南圣域,光影科技展现佛山祖庙历史文化

九百多年的光影流转,凝聚岭南文化的建筑之美,历久弥新的武术之魂,在无边的岁月里,依然闪烁着光辉。相信未来,佛山已做好准备,把这座更具魅力的“东方民间艺术之宫”,交给下一个九百年。

若你来佛山,就到祖庙吧!

看一屋脊,数一数三百多个生旦净丑,

赏一场戏,聆听穿梭千年的悲欢离合,

穿梭在建筑之间,遨游古老的历史长河。

来源 :佛山旅游

图片来源:佛山新闻网 陈韵琦、麦靖怡;部分由祖庙博物馆提供

编辑 朱苏娇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