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塑,挥心灵之彩,塑屋宇玲珑 | 南粤工匠系列④

南方+ 记者

穿行在岭南古老的祠堂、庙宇、大宅时,屋脊山墙、廊门厢房和庭院连廊上那些活色生香、栩栩如生的灰塑工艺,时常让我们驻足观赏、流连忘返。历经几百年风霜的洗礼,灰塑这一古老的工艺在邵成村的手下依然散发着它最原始的魅力。

 邵家四代人坚守灰塑工艺,邵成村从十五岁起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灰塑,三十余载风雨相守,让他对灰塑以至于对岭南古建筑的精髓有了深切的了解。

△邵成村,非遗灰塑的传承人代表,先后对广州的六榕寺、五层楼、光孝寺、三元古庙、锦纶会馆、从化的广裕祠、佛山的祖庙、兆祥黄公祠等古建筑的灰塑进行修复,并创作了南海神庙内的灰塑人物和神像。

△邵成村先在空白处画出图案,然后徒弟们打上钉子绕铜丝。

△邵成村在灰塑原材料中加入了红糖、糯米浆,使其更具有黏性。

△灰塑用料朴素简单,却能塑出万千变化。

△一件灰塑作品的完成,少则耗时数天,多则数月才成型。

在邵成村看来,灰塑的精髓与岭南古建筑一脉相承,可谓“秀外慧中”:灰塑的“灰”让很多人误以为是暗淡之色,实际上岭南建筑最亮丽的色彩就来自灰塑。邵成村介绍说,灰塑的材料是由生活中最简单的石灰及柴米油盐按科学的方法调配而成,制作出来的作品能够保存几百年不变形。

△烈日下,邵成村和他的徒弟们正在修缮位于广州市萝岗区著名的玉岩书院。

△和其它工艺美术大师相比,邵成村自诩是泥水匠,户外高空作业,日晒雨淋,要技艺,也需要汗水加毅力。

△邵成村正在给一尊麒麟像上色。

△邵成村坚守灰塑工艺已有三十余载,他说,发扬和传承是他最大的责任,他的心愿就是让每一个人都了解灰塑、尊重灰塑。

编辑 王良珏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