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峰会上,他们喊出了哪些“梦想”?

南方+ 记者

5月10日,在“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018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峰会上,多位专家喊出对大湾区发展的“梦想”: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王海峰表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中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承担更大使命、作出更大贡献。

——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坦言:“我对大湾区的梦想就是两句话:国际一流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但梦不是靠做出来的,要靠奋斗!”

——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向晓梅希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际青年创客的乐园、创新型企业的摇篮、创新型经济的集聚区。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彭斌说:“从大学毕业到广州工作,从创业到今天,希望未来能够成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的高质量企业。”

本次峰会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方经济智库承办,得到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南方日报社社长刘红兵,中国人寿广东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向荣,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章扬定,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商务厅、省统计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等单位相关负责人,首批入驻经济智库“南方号”矩阵的智库机构负责人出席。

刘红兵在致辞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高端智库机构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峰会,紧扣国家战略与广东机遇,意义重大。希望通过各方努力,将活动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影响力的论坛品牌,汇聚各方智慧,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发展。

会上,多位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为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且看他们畅所欲言——

1、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

将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紧密相关,高质量发展主要对内,高水平开放主要对外。”霍建国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因此中国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就是两者的“结合点”。

霍建国指出,要将高水平开放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落实改革开放新举措。关键是要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尤其是公平公开透明的法律制度与政策体系、科学严谨的执法、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等。

此外,霍建国建议,粤港澳大湾区要以优化对外投资为突破口,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支点之一。“最终要培养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实现对外投资的利润回流。”

2、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

粤港澳大湾区要建立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毛艳华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创新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引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竞争发生了根本改变,由价值链份额的竞争转向价值链升级的竞争。粤港澳大湾区要在价值链升级上走得快,才能赢得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纵观全球,欧美发达国家企业的知识资本投资总量已远远超过实物资本投资。“粤港澳大湾区要适应由实物资本向知识资本投资的转变,建立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环境。香港作为传统贸易中介的角色需要在全球价值链竞争中进行调整。”毛艳华说。

毛艳华还表示,全球竞争载体的内涵正从国家转变成区域、企业。未来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应成为先行区,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

3、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

打通体制机制创新“最后一公里”

陈鸿宇表示,高质量发展就看三个关口有没有跨越,即经济发展方式有没有改变、经济结构有没有优化、新旧动能有没有转换。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打通“最后一公里”,要有新型合作模式和多元合作平台。

这些关键要靠体制机制创新来实现。“现在香港有很多资本、很多创新资源,但还流不到珠三角,因为面临着两地资金流通使用、基金共同构筑、孵化器共同设立、人才来往和知识产权相互保护等多种问题。所以现在行动不能停留在‘应该干什么’上,而是要研究具体怎么干,哪一条必须从哪里突破、哪些需要争取中央授权、哪些可直接由粤港澳三方协商解决。”陈鸿宇说。

4、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王海峰:

希望创业公司依托大湾区闯入全球500强

“希望在彭斌这样的企业家创业的下一个11年,他们的公司能依托大湾区建设进入全球500强。”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王海峰说,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存在两种制度、三个关区,差异性非常大、可塑性也非常大。尤其是湾区内有香港、深圳、广州三个全球性的金融中心,未来如何进一步促进三地金融支持科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为关键。

同时,王海峰提出,无论是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是今年全国两会,无论是过去自贸试验区的探索还是未来自由贸易港的探索,核心词是营商环境。一个企业成长和创新需要怎样的营商环境?大湾区能否给企业这样的营商环境?值得广东思考。

5、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

大湾区有强大的市场和产业基础

向晓梅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使命是成为中国未来的创新引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和窗口。“大湾区有强大的市场基础和产业基础。”

市场基础在于,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6000万-8000万人口,未来人均GDP提升将促进人们更加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从而带动消费升级。

产业基础在于,珠三角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并与港澳互动融合发展,产业腹地广阔。

向晓梅建议,下一步既要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港澳青年来粤学习、创业、生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圈;也要推动实现大湾区内部“共享人民币贷款业务”,三地企业可跨区域自由获得金融服务。

6、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彭斌:

政策要兼顾监管和激励“双作用”

在粤创业11年,彭斌已带领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业无人机企业之一。彭斌希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可以在政策和制度设计上“减少对企业创新的阻力”,还应鼓励资本更加开放,着眼科技创新、着眼长远发展。

在彭斌看来,广东政府心态开放、服务意识强、“将市场的事交给市场”。他建议,下一步政府制定政策时可更加精准细致,同时兼顾做好政府监管和激励企业,尤其不要在约束性政策上“一刀切”,避免因此扼杀企业创新。

【记者】陈晓

【摄影】吴伟洪

【校对】曹柏英

编辑 唐嘉欣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