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家古村到“爱乐之城”:百年桔岭老村的“音乐奇缘”

南方+ 记者

夕阳西坠,暮色四合,观光路依然车水马龙,一天中最为忙碌喧嚣的时刻已经到来。

与观光路仅一箭之隔,一座客家村落静静伫立。落日余晖中,白墙灰瓦,安详而静谧,与马路的喧嚣宛然另一个世界。

这里是龙华区福城街道桔岭老村,深圳数百座硕果仅存的客家古村之一。


这里,也是第十四届文博会配套文化活动——“音乐无界·民族复兴”2018第二届深圳无界音乐艺术节的承办地——桔岭音乐村。

“空村不见人,音乐来相伴”。一场前卫、先锋的民俗音乐节,如何与一座百年沧桑的客家老村结缘?从破败的老村到音乐人聚集的乐土,桔岭经历了什么?

今天,就请大家跟随小南的脚步,一起来感受这座百年老村、“爱乐之城”的“音乐奇缘”吧。

从桔岭音乐村口向内,逶迤而行数十步,但见一排斑驳矮小的客家老宅早已被粉刷一新。雪白的墙壁上,大红的小灯笼挂的错落有致,十二生肖的彩绘涂鸦一字儿排开,色彩斑斓,鲜活灵动。

有没有感觉到,一股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事实上,不久前的桔岭村完全是另一幅模样:

因为原住民纷纷迁出,老村沦为了众多废品收购站、无牌无证小企业和三无小作坊的藏身之所、远近闻名的“问题村”。2015年至今,福城街道大力开展“双提升”行动,对桔岭老村实施“空屋行动”和“围合管理”,杜绝了环境脏乱差的发生和黑作坊的“回潮”。

“空屋”后的老村,寂静无声,曾经斑驳破烂的墙壁粉刷的通体雪白,等待着重生的机会。

正在感叹的当儿,一名在白墙前专注作画的黄衣少女闯入了眼帘。

雪白的老墙上,一支琵琶的图案已经绘就,少女正手执画笔,聚精会神地上着色。相信不用多久,这面单调的白墙就将变得色彩斑斓,生机勃勃。又或许,老村的彩绘都是出自于她的巧手吧。

继续缓步向前,白墙灰瓦、京剧脸谱、大红灯笼、伫立的游人,一切相映成趣,毫无违和感。

就在十米开外,小南不禁眼前一亮;两间老宅的交接处,方寸之地,却被匠心独具地布设成了一片小小的花圃!

红花吐艳,开的热热闹闹,绿叶多姿,可爱丝毫不逊于红花,令人顿觉春光无限!

其实,这样匠心精巧的花圃设计,在老村里可是不少呢。

再往前,就来到了老村的中心音乐广场。这里是桔岭音乐村的核心区,也是“音乐无界·民族复兴”2018第二届深圳无界音乐艺术节的主场。

原本泥泞的土地早已平整一新,铺上了彩色地砖,场地四围的老宅,从门面到墙壁,处处可见经过彩绘的流动的五线谱、跃动的音符、奔放的歌者与乐队,以及那似乎要破壁而出的摇滚激情!

被这么多音乐元素包裹着,似乎预示着一场音乐盛典随时可以揭幕!

幸运的是,就在现场,两位民俗音乐歌手当场献技,即兴表演了一段。

欢快的手鼓,轻灵的吉他,苍凉的唱腔,映衬着沧桑的民居……小南顿时觉得,有一股强大的的气压,笼罩住了这座沧桑的村落。音乐村,真不是盖得!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仍然困惑:桔岭老村如何会和音乐结缘?民俗音乐节为什么会搬进一座空寂的老村落?

这一切蜕变得从2017年第十三届文博会说起。那时,第一届深圳无界音乐艺术节在福城揭幕。

这场将民族方言音乐演出与民族文化展览相结合的音乐盛宴,震撼了所有人,也引发了福城街道主要负责人的思考。

“音乐节的民俗特色、原生态特点与桔岭老村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契合”,上述负责人这么解释,借力无界音乐节及音乐艺术资源,打造桔岭音乐村的思路正由此生发。

 “在桔岭老村,我们将规划建设集音乐创作与生产、民俗文化交流与展示、公共艺术教育与培训以及公共娱乐休闲四大功能区于一体的音乐文化基地,打造南中国最民俗、最纯粹、最原生态的音乐村落”,福城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

如今,桔岭音乐村的蜕变,已经引发各界广泛。龙华区委书记余新国亲自带队来到音乐村,感受音乐的力量与老村活化重生的魅力。

而桔岭音乐村的各项基础设施仍在加紧完善。

“以老村为基底,以音乐为媒,最大限度释放后发优势,让音乐文化激活老村历史人文细胞,并融入福城文化事业发展大局,为古村新生探索新路径,为宜居宜业、品质福城建设谱写新篇章”,福城街道主要负责人说。

毫无疑问,明天的桔岭音乐村,又将是更新的模样!

【记者】吴永奎

【通讯员】伍秋蔚

编辑 文海燕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