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法师、玉蝶、见血封喉……东莞植物园的“奇花异树”长啥样?

南方+ 记者

见血封喉、龙血、黑法师、玉蝶……这浓浓的中二气息是怎么回事?这些植物,样子平平无奇,名字却一个比一个酷炫,让来到东莞植物园的小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江湖风:见血封喉箭毒木,活血圣药麒麟竭

首先介绍的是活在武侠小说中的两位大侠——见血封喉箭毒木,活血圣药麒麟竭。

在名树名花园里,有一棵乔木被单独围了起来,提醒大家不要靠近。没错,它就是自带江湖BGM的植物——见血封喉。武侠小说的情节很多是虚构的,但见血封喉的剧毒却是真实存在的,见血封喉汁液就曾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毒药。

东莞植物园科普部部长李宇枫介绍,见血封喉又称箭毒木,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人畜伤口一旦接触,会导致心脏麻痹(心律失常导致),血管封闭,血液凝固,以致窒息死亡,因此得名。

在华芳苑,生长着另外一种与血有关的植物,它的特性却被用来拯救生命,这就是龙血树。

据称,龙血树又被称之为:流血之树、活血圣药、植物寿星,是名贵的云南红药——血竭,又名麒麟竭,与云南白药齐名,又是著名药品“七厘散”的主要成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誉之为“活血圣药”,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良好功效。

女侠风:热烈奔放黄风铃,落英缤纷山樱花

黄花风铃木是近年来另一种迅速蹿红的“网红”植物,在东莞植物园也有大量种植。东莞植物园科技中心主任黄小凤介绍,黄花风铃木原产中南美洲,是巴西国花,上世纪末期引进中国。它生长适温23℃~30℃,宜在广东这样的亚热带地区栽培。

黄花风铃木四季变化明显,具有春华、夏实、秋绿、冬枯的独特风韵。因此,它作为优良的景观树种被广泛种植,逐渐走红。春天,风铃状黄花花团锦簇;夏天长叶结果,翅果纷飞;秋天枝叶繁茂,葱葱郁郁;冬天枝枯叶落,满是沧桑。

火烧花是一种特殊的开花乔木,花期2-5月,花冠橙黄色至金黄色,由5~13朵花组成的短总状花序着生于老茎或侧枝上,如熊熊燃烧的火焰,故名火烧花。

黄小凤介绍,火烧花是典型的老茎生花植物,先花后叶,观赏价值非常高。在云南西双版纳,各族同胞还会用它来炒菜、煲汤,长期以来形成了外人难以体会的火烧花文化和感情。

“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樱花是蔷薇科樱属观赏花木类植物的统称,可以说是最经典的“网红”之一。

栽培樱花的品种极为繁多,绝大多数品种都源自5个野生种:大岛樱、霞樱、山樱花、大叶早樱和钟花樱桃。樱花花期一般在2-4月,东莞植物园的樱花集中在樱花苑、儿童植物园等地。

网游风:又萌又酷黑法师,一柱擎天光棍树

咳咳,我们说的是多肉和仙人掌。

黑法师、白牡丹、姬胧月,这些多肉的名字,不禁让小编又陷入了沉思……

据介绍,岩石园是东莞植物园重点打造的专类园之一,主要展示华南地区丰富的岩生植物。目前岩生植物未成规模,大量“萌宠”——多肉植物被请来“救场”,成为一大看点。

东莞植物园科研人员冯欣欣博士介绍,岩石园里引进了超过100种多肉植物,大多数为景天科,也有少量属于番杏科、龙舌兰科,均为常见商品苗,与大家在办公室、家里种植的盆栽没有区别,因此市民很容易与它们“套近乎”。而这些多肉植物也不负众望,成为东莞植物园“最上镜”的植物之一。

近期,网络出现一些“多肉入菜”的信息,让身为广东人的小编第三次陷入了沉思……对此,冯欣欣建议,很多植物都有毒性,特别是对不熟悉的植物,为安全起见,还是不要尝试的好。

在名树名花专类园内,东莞植物园为以仙人掌科为代表的多肉植物开辟了沙生植物区。与小型多肉植物多来自非洲不同,这里的大型多肉不少原产地在美洲。

两米多高的光棍树,形状像极了珊瑚;长满尖刺的铁柱,更像直冲云霄的钢鞭;一团一团的巨鹫玉,是大型仙人球的一种……冯欣欣介绍,沙生植物区同样种植了近百种多肉植物,以仙人掌科、大戟科为主,“这里的多肉特点就是大,有些超乎想象,与市民家里的盆栽形成了鲜明对比”。

异国风情的图腾柱、造型各异的巨石,沙生植物区总能吸引游客的围观。“由于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结果,仙人掌类原本的叶片退化为针状叶,而茎则成为光合作用和储存水分的主要器官;而一些多肉植物的叶片不同程度肉质化,呈现出胖嘟嘟的姿态。”冯欣欣说。

其中,名叫巨柱仙人掌的植物成功引起了小编的注意,据了解,巨柱仙人掌属中唯一的物种,也是世界最高的仙人掌品种之一,其学名是为了纪念美国企业家和慈善家安德鲁·卡耐基而起的。植株高大呈柱状,有分枝呈烛台状,刺座有褐色绵毛,有辐射刺,花刺叭形,开在茎顶附近的刺座上,浆果红色,果肉可食,素有“仙桃”之称。

【记者】陈琬莹

【素材来源】东莞城管、东莞日报

编辑 毛敏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