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南外”)微信公众号上的一张照片很有意思:它记录了今年2月26日,该校新学期开学典礼的台上嘉宾名单。
细看,其中包括了桂城中学(以下简称“桂中”)校长梁瑞娟,南海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南实”)校长林景飞,美伦国际学校校长黄秋艳,南外校长黄新古及副校长张娟红、李西鹏。
一所民办学校的开学典礼,为何来了四所学校的校长?四位校长交织着怎样的故事?仔细追寻,在执教31年的南外校长黄新古身上,能找到“来龙去脉”。
22年的二度“迁徙”
桂城中学可以说是一个“起点”。
桂城中学教育集团、石门中学教育集团是南海区集团化办学的先行者。2000年9月,南海区第一所民办公助全日制寄宿学校——石门实验学校创办,标志着南海集团式办学的开端。
南实、南外两所民办学校则隶属桂城中学教育集团。南实是集团首个“得意之作”。它由南海区政府规划、桂城属下桂城建筑公司投资兴建、桂城中学主办,在2001年9月1日正式开学。
2009年,这所学校已发展成佛山市内数一数二的民办初中,连续四年夺取南海区中考第一名。
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桂城中学副校长的黄新古暂别从事了22年的高中任教,于当年调任南实第三任校长,开始他在南海教育版图中的“迁徙”之旅。
这并非黄新古的第一次职业“迁徙”。
第一次“迁徙”发生在1996年。这一年,因为爱情,他离开了任教9年的江西省上高二中,来到佛山南海,通过应聘进入桂城中学任教。
在桂中,他作为政治高级教师带过多届高三毕业班,做过班主任、年级组长、学科组长、德育主任、副校长、校长,是佛山政治学科带头人、南海政治学科骨干教师。
来到南实后,他与时任副校长的黄秋艳、周秀丽搭档。从到任的2009年起,南实开始试行被媒体称为“地震式改革”的减负三部曲:早上推迟30分钟起床;在初一初二实行“周末零作业”;压缩语数英等必修课程课时。
“质疑声不少。”黄新古说。结果,这所学校以各项综合指标蝉联南海冠军作为回应。
完成了“减法”,让学生有了发展时间和空间,黄新古和他的搭档们开始做“加法”。在校内开展仁孝节、体艺节、器乐节、英语节、读书节、科技节“六大节日”活动,深入推进“六个一工程”,在校内开设小语种、书法、游泳、击剑等二十多门校本课程,成立南实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率先开办国际课程实验班。
2015年,他被省教育厅推荐进入校长国培计划,成为名校长领航班全国64名培养对象之一,在他身上,既有教育者温和的理性,又有着变革者大胆的创新精神。
这些探索,也为南海外国语学校、美伦国际学校的创办,以及黄新古的第三次“迁徙”埋下了伏线。
泡汤的首年计划
黄新古来到南海实验学校的第4年,2013年,学校蝉联了南海区中考十一连冠。这年12月,南实主办的南海外国语学校奠基。翌年9月,南外正式开学。
2014到2016年,黄新古兼任南实和南外两校校长。南外以小学和初中为主,规划有高中部,计划实行“12年一贯制”。
将南外的出现形容为“改变南海教育生态”,或许并不为过。过去,南海区内的国际化教育资源分散在南海实验中学、桂城中学、南海一中等。而在南外,学生可以选择在这里接受12年一贯制教育,也可以选择到各个初中、高中的国际部,成才路径更多。
尽管如此,没有升学率、品牌美誉的“加持”,2014年初创时的南外几乎是一张白纸,头一年就遭遇了招生计划泡汤的尴尬。
黄新古曾向媒体介绍,该校将面向全国招生,首年招生960人,其中初中一年级600人。但现实是,在初一招生计划调整至400人的情况下,依然只招到了280人。
这一局面其实并不意外。此时,距南海第一所试验类民办学校——石门实验学校创办已过去14年,包括南海在内,佛山的教育发展开放格局显现雏形。
以南海为例,通过积极探索公办和民办学校共建、联办、合作、转制、委托管理等有效途径,南海区已吸引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执信中学等省内名校在区内开办民办优质学校。
《佛山市南海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有关“十二五”主要成就的总结中这么论述:
“大力推进集团式办学,以公办名校为龙头,组建了石门中学教育集团、南海中学教育集团、桂城中学教育集团和南海区职业教育集团,发展了4所民办优质名校和1所公办优质名校,组建了南海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等18个幼教集团。”
公办学校坚挺,民办学校崛起,南外首年招生困难事件的背后,不单是生源争夺的“白热化”,更可视作优质教育产品在佛山实现存量优化和增量提升的表现。
三年“逆袭”的背后
遭遇了首年招生滑铁卢的南外,在三年后实现了“逆袭”。
2017年,佛山中考700分以上的高分成绩全部被屏蔽。在南外,2名学生的成绩被屏蔽,280名毕业生的中考平均分超过了630分,其中38位同学进入南海区前600名。这意味着,这38名学生直接拿到了石门中学的入场券,八成以上学生成绩达到了桂城中学的录取分数线。
“出人意料”的好成绩,让南外一炮而红。一个最直接的表现是:全国各地的咨询电话蜂拥而至,该校今年的初中一年级招生现场报名人数接近6000人,招录比超过了8:1。为了满足学生、家长的需求,学校不得不申请增加班数。
南外的快速“爆红”,当然离不开该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这所学校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力促高效课堂向‘智慧课堂’转变。为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它更成立了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更设立了学校的“名师基金”。
22年,在黄新古从桂城中学到南实、再从南实到南外的“迁徙”路线,呈现的是南海教育多元开放格局的构建构成,打开的是“教育强区”炼成的微观察。
2017年,南海区石门中学成为了佛山市首家重本上线人数破千人的高中,上线率达到93%,全区培养进入北大、清华考生的公办高中增至5所。当年中考,南海继续领跑佛山,全市20名成绩被屏蔽的学生中,15个落在南海,公办初中和民办初中均有斩获。
展望未来,受广佛同城化红利驱动,南海已开启新一轮的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改革。
据《佛山市南海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南海将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融通发展,积极探索建立区域间、城乡间和学校间教育协同发展机制,积极推广对口帮扶、名校办分校、委托管理、学区制管理、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联盟等办学体制与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大力提升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它将打开一个怎样的新图景?一切都值得期待。而作为见证人和亲历者,黄新古也开始了他的征途。2016年,黄新古主动辞去南实校长一职,全力投入到南外的办学工作中。“变九年一贯制评价为学段多元评价制”等多项尝试已悄然开始。
【撰文】何帆燕 龚晶
预告
一位校长,可以怎样改变一所学校?可以怎样影响一群学生?甚至,可以为一个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做什么?佛山大课堂正陆续推出“校长来了”系列报道。下期将带来:禅城区玫瑰小学女神校长李丽华的迁徙故事与“玫瑰情怀”,戳我关注。
你有任何建议和想法,欢迎关注系列报道在评论区留言,也可发邮件至fsdkt@qq.com与我们交流。
“校长来了”第一期报道:
【统筹】王雅铄 黎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