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扒镇渡头村的海菜你尝过了吗?村民靠它致富胜打工!

广东阳江发布
+ 订阅

阳西县沙扒镇海仔湖

每年盛夏来临之前

都能看到团团簇簇的海菜漂流入海

一片翠绿

这样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

不仅让人赏心悦目

它还能致富

海菜的价值

沙扒镇渡头村的村民最有体会

▼▼▼

海仔湖是位于阳西县沙扒镇的内海,紧挨沙扒渔港,非常适宜海菜繁殖生长。渡头村党支部书记邱景奎介绍,春、秋、冬三季都适合海菜生长,春季长得最快、最好,整个海仔湖每天可产出过五万公斤海菜。

邱景奎介绍

渡头村民打捞出售海菜已有20年左右历史

海菜最早是作为中药材

近年逐渐成为一种食材

鲜食可用于煲汤或煮粥

也可以用作零食加工的原料

市场需求量大幅增加

建设加工厂 提高效益

海菜不易保存

如果不及时脱水或晒干

寒冷天气放置一天就会腐烂

夏季甚至不够半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敢想敢干的渡头村民建起了加工厂

从前,村民只能通过天然晾晒的方式处理打捞回来的海菜。以这种方式处理,要晾晒3天,每公斤售价一般在4元左右,遇上阴雨天气就没有产出。去年,原来从事海菜收购的村民建了加工厂,解决了这一难题。在码头边上一间小厂房内,绿油油的海菜随着传送带滚动,过滤掉泥巴碎叶后,再经三次淡水清洗降低盐分。之后送到不远处的另一厂房,进行烘干和打碎,成为初加工品。

供应食品企业 销路不愁

加工厂负责人甘建峰介绍,工厂向村民们收购海菜,加工成半成品。10到15公斤的海菜,可以加工出一公斤海菜干,售价达24元/公斤左右,效益比以前明显提升。目前每天加工的海菜超过1.5万公斤,主要供应到福建、浙江等地的食品企业,海仔湖的海菜产量多品质优,基本不愁销路。

加工厂的建成,让渡头村的海菜有了稳定的产出。邱景介绍,过去海菜打捞只是部分村民的副业,但今年从事打捞的村民已超百名,甚至成为部分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正在码头上运送海菜的村民梁叔告诉记者,他每天可以打捞500至2500公斤不等,按照0.4元每公斤的收购价,收入基本不低于200元,比打工强多了。

来源 | 阳江日报(文字 林显军 陈思捷)

编辑 | 周雅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