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产值规模超千亿元的思科(广州)智慧城项目在番禺区的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破土动工之后,5月9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项目又在这里启动了!
凭借得天独厚的科创以及人才资源,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广州市番禺区频频受到创新龙头的青睐,高端创新资源接踵而至的“番禺现象”已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项目的动工,意味着番禺创新发展再添新引擎。
站在创新发展的风口浪尖,番禺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该区负责人提出,番禺将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使科技创新和人才成为番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驱动力和重要增长极,力争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抢抓先机、赢得主动,推动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形成。
剑指世界一流国际化校区,番禺创新发展再添新动力
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中,番禺区内的广州大学城—国际创新城被纳入总体规划的十大核心创新平台。广州大学城目前已经聚集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2所高校的20多万师生以及一大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广州大学城不仅是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研人才交流的中心,更是中国南部的知识港和智力中心,它能够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资源,以及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5月9日,这一创新平台的建设又传来好消息:选址于番禺区南村镇、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起步区的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正式动工。华南理工大学校方介绍,该校区将于2021年全部建成。该校区是华南理工大学继五山校区和大学城校区之后建设的第三个校区,与广州大学城隔岸相望,将以打造世界一流、千载格局为宗旨,争取在短时间内建成理工特色、世界一流的国际化校区,逐步实现约12000人的办学规模,建立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
未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还将通过校企合作推进协同创新,打造创业人才汇聚舞台,主动对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坚持“教研产”衔接,与国内外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开展校企合作,拟建成先进材料国际化示范学院、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大数据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量子与光通讯工程学院、绿色建筑与智慧城市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学院10所高端学院,以及华工-港科大联合研究院、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生物医药与再生医学联合研究院、材料基因工程创新中心、广州智能工程研究院、华南海洋工程研究院等多个研究院,努力成为广州、广东乃至中国的智谷。
科技和人才是区域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建成后,广州大学城—国际创新城创新资源将更为丰富,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强大脑”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人才高地”的地位将更加稳固。坐拥这一丰富的创新资源金矿,番禺创新发展的独特优势也将被进一步放大。
高端创新资源接踵而至 番禺营商环境日益优化
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项目,到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产值规模超千亿元的思科(广州)智慧城项目,再到年产值1700亿的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年产值过百亿的华南超竞泛娱乐电竞产业园,年产值166亿元的“智之公园”人工智能综合产业园,近年来,作为传统制造业强区的番禺接连受到众多创新龙头的青睐。
高端创新资源接踵而至的“番禺现象”,已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专家认为,除了得天独厚的科创资源以及人才储备之外,番禺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一个关键因素。秉承“服务至上、效率至上、人才至上、环境至上”理念,致力于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开展“多证合一”企业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商事主体设立登记“一口式”,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整合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激情。
特别是2016年底,番禺重磅发布了“1+4”人才政策,番禺每年用于产业领军人才资助、补贴和配套服务以及相关组织、管理、服务工作的经费不少于1.2亿元。加上产业、科技、创新等专项配套政策共同发力,番禺每年用于人才创新创业资金合计近10亿元。
根据该政策,番禺新引进的创业领军团队,最高人才经费资助单个将达到500万;对贡献大的杰出产业人才,单个最高补贴达500万;创新领军团队最高项目经费资助也将有1000万。该政策文件还提出要实施“青蓝计划”,鼓励青年人才在校门口创新创业。2017年是“1+4”产业人才政策实施第一年,番禺1383个个人(团队)经评审获得资助,拨付总额近1.5亿元,98个“青蓝计划”项目通过评审实现落户,补贴金额1000万元。番禺还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用于产业发展与人才创新,总规模为10亿元,加速“高精尖缺”创新创业人才集聚。
高端产业蓬勃发展,番禺创新发展轴线初露峥嵘
番禺地理优势得天独厚,战略地位不断升级;坐拥“最强大脑”,配以重磅人才政策,近年来,区内以IAB为代表的高端产业蓬勃发展。如今,思科(广州)智慧城正在建设国内首个以智能制造云产业为核心、产值规模超千亿元的智慧城;全省首个基金小镇——万博基金小镇已入驻投资基金159家;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蓄势待发,自主创新品牌广汽传祺汽车供不应求……数据显示,番禺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1000家,番禺以IAB为代表的高新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专家表示,番禺作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上的关键核心节点,随着全球创新企业、人才等资源的涌入,以及走廊内各创新核心、节点的深度互动,番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协同发展的机遇;而 “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的大环境,也将推动番禺面向全球市场,变得更加开放、共享。
随着华工广州国际校区、思科(广州)智慧城等一批创新标杆项目落地,番禺创新驱动发展发展势头强劲。翻开番禺地图,自西向东一条串联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番禺汽车城、万博商务区、广州南站商务区等创新资源和平台的创新发展轴线已跃然纸上。
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
位于番禺东北部,处在广州市新中轴线的重要节点上,主要包括广州大学城和南岸地区,规划面积约73平方公里,是广州市战略性发展平台之一。充分依托大学城丰富的教育、人才、科研、创新资源优势,积极发挥引导和服务作用,着力整合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环境,初步形成了以“一核”(智核)定位、“双擎”(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广东国际创客中心)引导、 “三园”(广州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集聚、“十二校”(各高校创新创业平台)支撑、“多极”(大学城公共区域形成了多个创新创业孵化群)发展的创新创业格局。而大学城南岸区域,旨在打造全球首个智慧城市样本的思科(广州)智慧城,2017年4月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产值规模超千亿元的思科(广州)智慧城项目破土动工,思科(中国)创新科技公司及其20多家全球合作伙伴揭牌运营,当年全年营业收入达11.5亿元。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项目就在思科(广州)智慧城旁,建成之后将为番禺创新发展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丰富的创新资源。
番禺汽车城
作为番禺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引擎,2017年,汽车城实现总产值764亿元。今年,番禺区将按照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理念,壮大汽车产业集群。推动新能源、无人驾驶、车联网等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研发应用,争取番禺汽车城年内产值突破800亿元。加快番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价值创新园建设,力争新能源整车工厂(一期)年内建成投产。
万博商务区
定位为珠三角产业互联新高地、现代信息服务业总部基地,现在已是高楼密集,颇具气势。截至今年3月底,万博基金小镇注册落户各类投资基金企业159家,预计募集资金规模超过473亿元。今年,番禺区将统筹推进汉溪长隆万博片区整体发展。落实万博基金小镇发展扶持政策,吸引更多创投基金集聚发展,年内基金项目力争突破200家。
广州南站商务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枢纽之一,广州南站商务区的发展正在加速。今年,番禺区将按照“泛珠CBD”的规划定位,加快南站周边地区规划修编和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工作。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积极引进泛珠三角知名大型企业集团,逐步构建以高端商业服务业为主导、IAB产业为支撑、文体旅游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融合发展,着力将广州南站商务区打造成为泛珠区域和海上丝绸之路资源对接聚合的重要节点和区域。
番禺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创新动力源和人才高地的独特优势,力争将番禺打造成为全市和全省创新发展重要一极和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记者】刘怀宇
【摄影】肖雄
【校对】曹柏英
【通讯员】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