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华园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华园里行走时突然停下脚步,环顾周围,却发现你对每天生活的地方似乎不是特别了解,这片土地上发生过什么?有哪些人曾经在这里生活?又书写过怎样的故事?为了让大家更加熟悉校园历史、校园文化,华南理工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特开通“口述华园”这一栏目,希望通过声音拉近你与华园的距离,了解华园的故事。欢迎大家和主播一起,走近华园,聆听华园之声。
下面,我们就来聆听口述华园第一期节目《老体育馆》。
从中山像往东走,在学校游泳池旁有一幢颇具特色的老建筑——老体育馆,它也是原国立中山大学体育用馆。2002年7月,该馆也被列入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老体育馆是一幢框架结构的中外混合式建筑,由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师关以舟、余清江设计,广州德联建筑公司承建。工程于1936年6月动工,1937年9月竣工,建筑面积为2 905.4平方米。楼前正门门额上“体育馆”三个字也是时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邹鲁所题写。作为大跨度公共建筑,全馆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为体育馆两层辅助用房,后一部分为一层约900平方米、铺设了柚木地板的室内运动场。
1937年拍摄
1947年拍摄
看到这栋很有特色的建筑,是否也激发了你想了解老建筑历史的兴致?老体育馆既有西方古典建筑风韵,如西式平顶,立面采用西方古典建筑常见的檐、墙、勒角竖三段分法和横三法;又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如女儿墙、檐部分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如意纹和回纹图案;在檐壁、门廊等地方又添加了传统民族风格的线脚、浮雕或彩绘纹样等装饰构件。
这幢老建筑不仅建筑上独具特色,还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意义。由于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国立中山大学礼堂也没有建成,抗战胜利后,这里就成为唯一可以作为集会的场所,当时也作为文艺节目演出的地方。在解放战争中后期,体育馆见证了国立中山大学进步学生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面对面斗争的情景,以及许多宣传动员群众的场面。
2001年之前,老体育馆前半部一直是学校体育教研室用房,后来逐渐成为学校机关办公场所,体育馆的体育色彩也慢慢褪尽。
老体育馆几经翻修,提高了屋顶防漏水能力,改善了通风降温条件,现在后半部配备的780多张舒适座椅,是中小型集会的场所,也是师生们周末看电影的好去处。
一栋建筑就是一段历史,一处景观就是一个故事,它们在岁月的洗礼和打磨中与一代一代的华南理工人心手相连,执着而真诚地守望着华园这一片母亲般亲切的热土,共同见证着学校百年办学发展的风雨历程,承载着代代华南理工人薪火相传的人文精神。
这就是本期节目带领大家领略的华园故事,下期《口述华园》,再会!
华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