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阳山、善美之县,感谢您的关注!
编者按:
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阳山教育系统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系列行动,以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为抓手,继续抓好教育强镇复评工作,重点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重点项目建设等工程,大力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一年来,全县学校、幼儿园(含师生个人)获市级以上荣誉或奖励达544项次,其中国际级2项次,国家级34项次。
为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用辉煌的成就鼓舞人心,用美好的前景催人奋进,《清远日报·阳山新闻》和阳山发布陆续推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系列专栏报道,通过对全县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宣传报道,传递教育好声音,讲好教育故事,凝聚发展正能量,共同谱写新时代阳山教育事业追赶超越新篇章,敬请垂注!
阳山县碧桂园小学创办于2016年9月,办学仅一年多但已初显“贤”文化特色,去年就获得了市级以上荣誉和奖励达63项。学校教育大胆创新,教研抓得实,校园管理到位,教风、学风浓厚,教育、教研工作齐头并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省级“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广东省基础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学校、清远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清远市“文明校园”、县“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还被推荐创评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和“广东省中小学信息化中心学校”;学校有省级课题2个、市级重点课题2个,市级一般课题2个。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7年,阳山教育系统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系列行动,以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为抓手,大力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
科研引领造贤师
碧小以教育科研课题为抓手,以“教育科研”为主线,让课题实验成为教师成长的“加速器”,调动老师积极性、挖掘潜能、发挥智慧。县教研室对全县教研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引领、提质增效作用,以“工匠精神”落实蹲点帮扶指导,切实做好课题全程指导、赛课技能指导、教学论文指导、组织学习培训等工作,促进相关学校教研教学提质增效。“我们正副校长都具有副高级职称,都是课题主持人,都是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都注重引领着老师走专业发展之路。”副校长赖宁静介绍,碧小注重引导教师通过主持或参与课题实验研究,让更多的老师逐步实现由“教书匠”向“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据介绍,碧小有两项省级立项课题已于2017年4月和5月份顺利结题,目前重点研究的有3项市级立项课题,其中语文的《小学语文‘体验式’习作教学的研究》和英语的《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山区学生英语学习实效的研究》是市级重点课题,还有一般课题《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的‘两读一练’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定期组织成员学习相关理论,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研讨,指导实验教师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反复进行实践,实验教师能融入新课程理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使课题研究成果不断向实践转化,形成效益。
碧小甘宝卿老师说,“我的目标是做个研究型教师,那么参加课题研究就是必经之路。我们学校有省级、市级等多个课题,我自己参与了一个省级课题,一个市级重点课题,主持一个市级一般课题。把过程当作一种兴趣来对待,看到学生更喜欢我们的课,爱上了阅读与写作,我便会乐此不疲了。”
该校课题研究在全县乃至全市影响力极大,硕果累累。据统计,五大课题组在一年多来成果展示活动共35次;送教下乡和外出交流活动25次;获得国家级优秀课例一等奖2人、省级4人、教师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县级以上奖励共有16篇、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共有14篇;教师获得县级以上荣誉称号共18人次;课题组成员成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11人。课题的研究不但是教师成长的“加速器”,更是名校品牌的“助推器”。2017年12月,该校正式公示成为广东省基础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学校,目前正在创评“广东省中小学信息化中心学校”。
师德建设造贤团
教师是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学校确立了‘人才强校’的理念,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师德高尚、敬业爱生、业务精湛的贤师团队,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胡国坚校长说,学校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教师团队建设为载体,采取全方位、多渠道培养措施,聚焦内涵发展,力促教师教育理念更新,锻造可持续发展的贤师团队。
师德为立校之基。该校以师德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切入点,严格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帮助每一位教师确立服务意识,努力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工群体。“通过用制度管人、用奖励激人、用研修育人、用比赛练人、用评课促人,引领教师、激励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锻造一支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胡国坚校长说,学校将师德纳入《教师岗位目标管理考评》范畴,激发广大教师形成不断锤炼师德的内在需求,引导和激励教师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营造师德建设的浓厚氛围。
同时,学校坚持培养优秀的班主任团队和骨干教师团队,将班主任纳入骨干教师培养系列,有计划地培养骨干班主任。学校还将着力推进“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落实“师徒结对”计划,强化骨干教师的目标管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促使青年教师加快成长,改变教师学科结构,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阮书敏副校长介绍,“学校历来重视教师的培训提升,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是‘走出去’。每学年拨出专款10多万元,组织教师分批到县、市外先进学校听课。通过学习交流,教师的视野开阔了,眼界更高了,对他们的成长更有利。”一年多以来,梁婵娟老师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少队辅导员”;甘宝卿老师被评为清远市“十佳优秀少队辅导员”;欧水盛、陈秀丽、成素琼等27位教师获得县“四有教师”“最美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光荣称号。在刚结束的县小学美术、音乐、综合实践教师基本功比赛中,碧小的曾丽婵、温凯儿、丘秀清均获全县参赛学科的第一名。
活动多样育新贤
2017年,县教育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校品质,并且创新意识强,能够在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面不断探索,教育管理不断加强。各所学校全面落实县教育局的教育理念,学校形象得到提升。
碧小围绕着“为学生聪慧而幸福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本着“为学生聪慧而幸福的人生”奠基的理念,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系列活动与文化布置,初显“贤”文化特色。
漫步在教学楼的走廊上,看到每个班级外的墙壁上都贴着具有班级特色的墙报,每个班级都有自己响亮的名字,醒目的班训,墙报上贴着班级学生的优秀作文,班级小明星的照片,内容积极向上,丰富多彩。萌芽班、素雅班••••••学生脸上洋溢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我四年级转学到这里,很喜欢在这里读书,老师们和蔼可亲,课堂气氛活跃,我的成绩也进步了。”
上午十点多的大课间,学生们整齐列队到足球场上做操,伴随着广播中弟子规的朗读,孩子们一边朗读一边干脆利落地做着动作。梁婵娟老师介绍,学校自编的《弟子规》操、拉伸操、跑操,是碧小的特色大课间活动。“不同于以往的广播体操,《弟子规》韵律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拉伸操对他们身体的柔韧舒展很有帮助,“我们现在大部分同学都可以完成拱桥、一字马这些对柔韧度要求比较高的动作。”大课间结束后,记者看到,一些低年级的同学利用课间来到干净的塑胶跑道上快乐地追逐玩耍,做拱桥、下一字马、空翻,他们正在幸福碧小快乐成长。
“学校每个班级都设有班级小书吧,学生们可以交换书来阅读,可以向同学推荐书目,可以把自己喜爱的书带回来与同学一起读。”该校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有课前的三分钟分享活动,有面向全校同学的国旗下的分享活动。“在活动中,全校每位学生都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网络远程外教课是碧小现代化教学的一张闪亮名片,深受孩子们喜欢。每日一句英语、课间英语动画片欣赏、全英体育课、英语节系列活动,丰富多彩的英语趣味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口语能力。五年级的小陈同学自豪地告诉记者:“自从来到碧小以后,参加了很多有趣的英语趣味活动,学习的兴趣浓了,英语成绩也提高很快。”
记者了解到,每学期,该校还结合读书节、数学节、英语节、科技节、艺术节以及传统节日,举办书画作品展,手工作品展。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和能力。除此以外,学校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参观污水处理厂、消防大队、图书馆、博物馆,开展了“红领巾跳蚤市场义卖”活动、校外大扫除活动、传统节日系列实践活动等。“学生增长了文学、科技、环保、安全等方面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观察、交际、组织、统筹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了勇敢、辨析、创新的精神。”
一年多来,张恒钰同学荣获广东省“暑假读一本好书”三等奖;张雨晴、王伊诺同学在参加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钢琴比赛分别获得省一、二等奖;张雨晴、叶杰文同学参加2017届“一拼到底”英语电视大赛分别获得市二等奖、县一等奖;李柔等8位同学参加“规范汉字书写比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谢子谦、叶达深等同学获得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比赛二、三等奖;麦碧莹荣获清远市“优秀少先队员”称号。在刚结束的2018届“一拼到底”英语电视大赛,五六年级学生代表县参加市赛,均获市一等奖。
“今后,我们将继续落实‘为学生聪慧而幸福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牢牢把握学生、家长、社会对美好学校生活的向往,努力改革创新,打造让学生、老师都收获幸福感的现代化优质学校。”胡国坚校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