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莞两地交汇处又多了一所知名三级公立医院。
5月1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称“中山七院”)将正式开业,该院是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中山大学在深圳运营管理的第一家直属附属医院,是中山大学医科品牌在新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传承和发展。
中山七院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毗邻东莞黄江,规划占地面积23.52万平方米、总床位4000张。其中,一期工程床位800张,2018年5月11日开业。二期工程规划床位3200张,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深圳规模最大的公立医院。
据了解,医院开业后,将提供门诊、急诊、住院、健康体检、手术室和ICU的医疗服务,开设了临床科室22个、平台科室13个,包括消化病中心、神经医学中心、急诊与灾难医学救治中心、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心胸血管外科、妇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肤科、健康管理中心等。
一所好的医院必须有好的医生。中山七院筑巢引凤,广纳贤才。截至目前,已引进高级职称人员近70名,逾八成专家教授来自中大医科系统。
医院将立足深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医学人文和智慧化为特色,打造一所开放式、综合性、研究型的教学医院。
这家医院的服务有何特色?又有哪些重头科室?5月7日,南方+记者来到医院,进行了实地探营。
亮点一:智慧就医,零排队、少跑腿
站点:
门诊:一卡在手,走遍七院
智慧医疗时代,看病不排队、不多跑腿,没有繁琐程序是每一个患者的需求。
中山七院致力于建设智慧化医院,引进、开发了一套一流的信息化系统,实现诊疗全预约、一卡通、零排队。
医院的自助机服务就是智慧化的一种体现。自助机有办理就诊卡、预约签到、当日挂号、化验单打印、缴费、发票打印、电子病历等功能。这种自助服务机遍布门诊各个楼层。
到医院看病,先进行网上预约挂号。到医院后,在自助机上,自费病人就需要办理一张诊疗卡,有医保的就绑定社保卡,然后进行预约签到直接进入排号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医院没有开设人工挂号通道,全部采用自助服务。自助机有当天挂号功能,办卡后,可直接自助挂号签到,也可以直接到门诊就诊科室护士站那报到排号。如此一来,患者可根据时间,灵活选择来院就诊,减少现场挂号排队环节,达到零排队。
看了门诊,医生开了检查、检验、治疗、药品等项目后,患者还需要去缴费或者到其他科室预约。如今,这一步再也不用了。
在门诊科室,直接刷一下卡,就能进行缴费结算、复诊预约、检查预约等,省去了排队缴费和预约检查这一环节。
这张诊疗卡不仅适用于门诊,同样适用于住院患者,真正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七院”。
药房:8秒配齐一张处方的药品
看完门诊后,大部分病人还得去取药,人多的时候,也免不了要排队。
在中山七院的药房,全智能化的快速发药系统让患者取药也不用再排队。
这套快速发药系统包括快速盒装发药机、自动发筐机、智能调配机、传送系统。
发药机系统与his系统对接,患者在诊间刷卡扣费成功后,机器接到处方信息立刻预配药品。药师在自动发筐机的位置点击工号的头像,打印配药清单后进行药品调剂。盒装快速发药机,共有960个槽位,可储存约20000盒药品,8秒就可调配完成一张处方。
还有一些药品特殊管理的药品是放在一旁的智能调配机上,系统接收his系统处方信息后,就会指引药师从亮起灯光的盒子,取出正确的药品进行调剂,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药品出错率,提高患者用药安全。调剂完成后,药师将药筐放到传送系统,药筐自动传送到对应的窗口前台,窗口上方显示屏出现患者姓名,患者即可取药。
此外,中药房还配备了广东省首台全自动小袋装配方颗粒发药机。同样的智能原理,3秒内就能配完一剂药。据悉,药房还将引进中药饮片自动发药机,实现中药房配方发药全自动化。
当天没及时取药的患者也不用担心,系统还会自动发送短信提醒患者取药。这种预配模式提高了药房的工作效率,并且缩短了患者的等药时间。
亮点二: 有紧急医学救援队,10车组成“移动医院”
站点:急诊与灾难医学救治中心
作为“生命第一道防线”,急诊科是一家医院的急救、综合管理能力、医护水平等多方面“实力”的表现。
中山七院的急诊与灾难医学救治中心是医院重点发展的特色专科,包括急诊内科、急诊外科、院前急救、移动医院、紧急医学救援队等功能模块。开设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妇产科、急诊五官科等。专注并擅长如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创伤、中毒等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与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该中心定位为“深圳市公共卫生灾难防治中心”,除了承担院前急救,提供每日24小时不间断的临床医疗护理服务外,还将承担深圳市灾难医学救援任务。
据介绍,目前中心已经购置了10辆专业应急救援车辆组成“移动医院”,包括应急指挥车、手术车、检查车、门诊车等,就似一个“五脏俱全”的小医院。因此,中心还建立了紧急医学救援队,将开展院前急救、灾难应急医疗救援、移动医院、航空医疗、公众急救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亮点三:一种病,多个学科团队医生提供“一站式”诊疗
经常头痛,该去看哪个科室的医生?神经内科还是神经外科?
患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结果在一个个科室间转来转去,耽误了病情。
在中山七院,一种病,只要进入一个中心,就能得到有效的治疗,这就是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该模式下,多个专科团队医生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大大提升了疑难重症诊治水平,让患者少跑腿。
站点:
神经医学中心:睡眠诊疗和神经血管超声是特色
神经医学中心是中山七院重点建设学科。科室具有先进的诊疗设备和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目前拥有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12名、初级职称14名的强大医生团队,以及一个涵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心理、神经康复、神经医学研究等多个专科的专业医疗团队。
现任学科带头人周列民副院长是广东抗癫痫领域的医学“大牛”,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事神经科医、教、研工作35余年,兼任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会员,中国抗癫痫联盟常委及广东省抗癫痫学会会长等职。
中心以癫痫中心、脑血管病中心为发展重点,有睡眠诊疗、神经血管超声两个特色平台。目前开设床位87张,其中神经重症监护室床位2张。到2020年,开设床位数500余张,其中神经重症监护室床位40张。
站点:
消化病中心:著名胃肠外科专家何裕隆教授是学科“掌门人”,为住院病人提供惊喜服务
消化病中心是医院重点建设和发展学科之一,也是医院多学科合作的示范中心,按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际消化医学名院的标准进行建设。
目前中心设置包括2个病区(各开放35张床)、临床营养中心、内镜中心和门诊部,诊治范围包括消化系统内科及外科的各种疾病。
消化病中心汇集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医疗专家和科学家,包括消化病中心首席科学家、著名胃肠外科专家、加速康复外科专家何裕隆院长。著名胃肠外科专家、临床营养学专家张常华副院长,美国著名华人消化病专家张全亮教授,在美国从事多年医学科学研究的资深科学家钱志荣教授和朱澂明教授等。
临床上,中心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为各种疑难疾病提出最优化的治疗方案。疾病管理上,以病人为中心,采用专病管理的模式,以加速康复外科的和全程规范的营养管理的理念为指导,实现最优质的治疗治疗效果,并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终身管理健康。
在消化病中心的病房,手术后的痛不用忍,可以大声喊出来。中心建立了无痛病房,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后,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同时,病房还为患者提供惊喜服务,提倡加速康复外科的护理理念。
术前:以前病人都是饿着肚子去手术,而消化病中心病房则定制了恒温箱,手术前晚上10、手术当天6点为病人提供暖暖的饮品,减轻饥饿、口渴、焦虑情绪,也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的发生率。
术后:以前外科的病人手术后都是床上躺上几天甚至一个星期,不排气还不给喝水,更不说吃东西了。而该中心则提倡让病人尽早吃,尽早下床活动,为术后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指导及活动方案。还设置50米体能运动区,不是做直肠低位手术的患者术后第一天在这个运动区活动,这样有评估、有计划、有专业指导的康复锻炼,从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记者】向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