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川·地①|他们在映秀开的饭馆,习近平也曾做客

南方探针
+ 订阅

拾·川·地①


在映秀,街头巷尾、餐馆民房插满国旗,镇上,一排排沿岷江河畔而建的三层小洋楼整齐排列,主干道东莞大道两旁开起了不少餐馆、民宿。  

重建后的汶川县水磨镇,别具韵味的古街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

作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震源地,十年前,地震把昔日秀美繁华的映秀几乎夷为平地。重建完成后,映秀转向发展旅游,不少居民用援建房屋做起了旅游经营,镇上陆续开起了几十家民宿、餐馆,当地居民不再像从前一样外出务工挣钱,大多留在本地做起了小生意。  

重建后的汶川县水磨镇,别具韵味的古街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

5月刚到,南方+全媒体记者就看到,每天临近午饭点,就是博爱新村饭店老板杨云刚和妻子最忙碌的时候。小店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而“幸福酥肉”、“带劲豆花”则是店里最火爆的招牌菜。  

原来今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映秀考察时,曾受杨云刚的邀请,在店里愉快地参与了炸酥肉和磨豆花,随后,杨云刚便以此命名了“幸福酥肉”、“带劲豆花”两道菜。“我们每天要炸40多斤酥肉,卖上百碗豆花”。  

如今的日子,是杨云刚从来没想过的。地震时,杨云刚家里的房屋垮了,所幸家人平安无事。援建的新房竣工后,一家人搬回了映秀镇,随后,夫妇俩用一楼门面开起了饭店,杨云刚说,饭店取名博爱,就是“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大家的恩情”。  

在映秀,迈入新生活的不只杨云刚一家人。在镇上的东莞大道两旁,分布着大量的餐馆、旅社、商铺,如今,“户户有商铺、家家搞旅游”已成为小镇特色。  

位于震中的映秀镇在地震中被严重损毁。如今漩口中学地震遗址旁,已建造起一排排坚固整齐的房屋。

十年间,在汶川的各个地方,“重生”故事不计其数。在映秀镇西南方向,从前烟囱耸立、空气污浊的工业重镇水磨如今山清水秀、游人如织;在海拔1970米的雁门乡萝卜寨,自驾游车辆如长龙般地来回穿梭在山谷间……  

近年来,依托交通、生态环境等优势,汶川县深入实施全域旅游,以康养游为代表的旅游业逐渐兴起。2017年,汶川县全年接待游客600.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0254亿元,老百姓更是借助重建发展的时机,唱响了旅游致富经。  

“大家看中的是水磨的环境,这里依山傍水,是避暑休闲度假的好地方”。殷建是水磨镇彭家沟农庄的负责人,地震前,他在镇上经营一家采砂场,从2010年开始,看着镇上人气越来越旺,殷建开始瞄准了旅游业。  

重建后的汶川县水磨镇,别具韵味的古街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

2015年,殷建和几个合伙人投资建设了农庄,农庄除了普通住房,还有几间山间木屋,每到节假日基本是爆满。今年,殷建盘算着对农庄继续扩建,推出更高端的山顶木屋、户外拓展培训、露营等项目。殷建说,和他一样,大家都看好水磨的旅游发展,好多人都把自家房屋改成了农家客栈。  

截至目前,汶川先后打造了包括映秀地震遗址、三江生态风景旅游区、水磨古镇在内的1个5A级汶川特别旅游区,包括绵虒、威州、龙溪在内的4个4A级旅游区和包括克枯、雁门等10余个集休闲、餐饮、观赏为一体的旅游村庄,农家休闲屋、旅游精品线路也得到大规模开发。  

原来种粮食的,现在改种樱桃  

这场举世罕见的地震,震感从映秀一直向北延伸到全国各地。在地震中,全县房屋大量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624亿元。  

“这里离震中只有2.3公里,办公楼基本都没有了,生产也中断了”。阿坝铝厂副厂长王庆烜是厂里的老员工,他说,阿坝铝厂是汶川乃至阿坝州工业中最大的制造企业,在地震中损失惨重。  

和阿坝铝厂一样,汶川一共有276户工矿企业在地震中受灾。地震前,汶川的工业产值占整个阿坝州70%以上,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县,地震使汶川工业遭受毁灭性打击,直接经济损失达139.1亿元。  

2008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安排广东省对口援建汶川。经过75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重建任务全面完成。  

科学重建为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振兴打下坚实基础,重建完成后,后续如何发展振兴,实现产业“造血”,是当时汶川面临的艰巨任务。很快,这一难题就摆在了时任汶川县委副书记的张通荣面前。  

“地震造成县域内基本农田、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和基础设施严重损毁,原有的产业体系受到致命打击,产业发展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张通荣说,在重建之时,汶川多地已不适合再发展原有产业,产业结构亟需调整。  

以此为契机,汶川对工业布局进行重新调整,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先进产能等多项措施,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调整水磨、漩口和桃关工业园区布局,将大多高耗能、污染大的工业硅、电石企业全部外迁建设。  

与此同时,当地还引导老百姓从原来的传统产业转移到现代服务业,“比如原来他是种植粮食,后来我们引导他们种植一些高产值的比如樱桃,我们要让老百姓看到希望。”张通荣说。  

汶川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何毅,全程亲历见证了当年的灾后产业重建。“大家没日没夜地加班,争分夺秒地做调查,定规划。”何毅说,也是从那时起,汶川拉开了全面转型大幕,引导电石、冶炼等传统产业向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型工业转型,将高耗能生产企业向高载能、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  

震后的汶川,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生产的同时,转型的效果开始逐渐显现。2010年,全县190户受灾企业复产,11家企业入驻漩口新型工业集中区,工业增加值大幅增长。  

仅“十二五”期间,汶川就淘汰生产落后工艺3户,淘汰落后设备5户,共获得奖励资金1022.29万元。目前,汶川县工业园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去年总产值达到83.24亿元。  

从2008年到2017年,汶川县地区生产总值由14.74亿元增加到57.57亿元,年均增长15.3%。“耗能少了,附加值更高了,企业发展也更快了。”何毅说。  

“汶川三宝”支撑全县老百姓约七成收入  

走进汶川县神州锆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堂展厅,各式各样的陈列饰品玲琅满目:羌族特色的项链,熊猫样式的耳环……2013年,神州锆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漩口新型生态工业园区,公司着力打造的产品,将锆首饰与阿坝州内独特藏、羌族文化元素以及熊猫生态保护元素相融合,受到市场好评。  

“我们看中的是这里的区位优势,离成都近,而且水资源丰富,投资环境好”。汶川县神州锆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郑超聪表示,今年,神州锆业公司计划投资7500元进行二期项目建设,二期项目建成后,将为汶川新增产值8980万元,新增100余个就业岗位。  

如今的汶川县城,距省会成都市仅100余公里,可通过都汶高速直接抵达。基础设施脱胎换骨后,伴随而来的是产业发展的华丽转身。  

“这里解决了170多户群众就业,每年向周边群众收购价值100多万元的茶叶原料。”2014年,从雅安来到映秀的蒋维明在镇上开了一家“茶祥子”——游人到这里,可以坐下来喝碗当地茶,感受西路边茶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在蒋维明的推动下,映秀古茶成功入选为“一带一路”海上丝路推介的茶品牌。  

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考察时,走进了蒋维明经营的“茶祥子”制茶坊,察看传统黑茶制茶工序,体验酥油茶制作流程。听说店里的茶远销“一带一路”沿线,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他们精益求精、创造名牌,为“一带一路”建设多作贡献。  

近年来,汶川利用南北资源优势,充分发展南林北果产业,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致富路。数据显示,甜樱桃、脆李子和香杏子这“汶川三宝”,去年一年产值就达到5亿元左右,支撑了全县老百姓70%左右的收入。

雁门镇萝卜寨上,樱桃花绽放,当地农民依靠种植樱桃为主业。

在汶川北部片区高半山上,漫山的樱桃已挂满枝头,再过不久,这一当地百姓的“致富果”,将通过各类电商平台从汶川发往全国各地……  

“这几年,汶川甜樱桃的品牌逐渐打响”。家住克枯镇克枯乡的黎师傅今年60岁,是当地的种植大户。黎师傅说,如今克枯乡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樱桃之乡”,村里的农户除了种樱桃,还发展起来了体验式旅游,“每逢周末都有不少从成都和重庆来的游客”。  

黎师傅说,近年来,政府搭台,引导果农“触网”,为了拓宽销售渠道,他这两年也开始试水电商,将自家的樱桃通过网络销售,没想到带来不少收入。今年,黎师傅还和几个当地的大户成立了合作社,打算继续扩大规模,盘算着今年把生意再上一个台阶。  

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是党和全国人民给了汶川人民重生的力量,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把汶川的感恩之情转化为汶川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加速器,加快推进‘康养经济’布局落实落地。”张通荣说。  

【记者】曹嫒嫒 李业珅 汶川报道  

【摄影】张由琼 万稳龙  

【校对】符如瑜

编辑 唐嘉欣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