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广东省唯一,东莞教育搞了什么大事情?

教育莞家
+ 订阅

就在刚刚,为期三天的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在北京顺利闭幕。此次东莞作为广东唯一的地市级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以“东莞慧教育·莞式慕课构建教育新生态”为主题面向全国展示了东莞通过 “互联网+教育” 在促进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三年让96.1万随迁子女“上好学”

莞式慕课分为双师教学、在线名师课堂、远程同步课堂、翻转课堂为四种形式,汇集教研领域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一线教研活动资源,通过网络平台跨区域互动,利用微博、微信等工具开展在线问答和讨论,推动线上线下教研融合,提升参与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促进资源短缺地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2015年,东莞正式启动慕课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慕课工程通过慕课平台,将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渠道向薄弱学校推送,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有效提升东莞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对优化教育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截至2018年4月,东莞已汇聚建设完成覆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多个教材版本的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81.4万个,电子期刊、多种版权的电子图书超4千种,专业慕课课程135门,下载次数达到83万多次,惠及东莞 1661所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148万在校学生,促进4.7万基础教育阶段的民办教师的专业提升,帮助1171所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让 96.1万非东莞户籍学生最大化的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用好教学资源,构建新教育生态

“只有通过有效的、常态化的应用,才能进一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才能在应用过程中收集教学大数据,进而促进个性化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教育信息化要以应用为导向。”东莞市教育局局长梁凤鸣说。

莞式慕课所倡导的资源建设是指大资源的建设,其内涵包括系列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化资源的建设,及以教师与学生为主体的人力资源建设与发展。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王健认为,东莞目前开展“莞式慕课”教学改革,就是发挥信息化快速有效的优势,通过全市统筹,开展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不仅分享优质资源用于教学中,而且通过这些名校名师的资源来培训教师,这是一种对提升教师专业水平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

莞式慕课借助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得过去传统的教研活动可以穿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打造更有广度、力度、深度及效度O2O式的教研活动,提高广大一线教师尤其是中低收费民办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实现让优质的教育大资源全覆盖到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受到最适合的教育,让师生在思考、交互、交融、实践的过程中共同创造、共同生长,即共创生。在师生共创生的过程中让学校、家庭、社会都尽可能的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从而构建东莞教育的新生态。

2017年,东莞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教学资源应用平台上线,东莞市教育局推出东莞“慧教育”智慧课堂(翻转课堂)试点应用启动会等一系列。在这个过程中,一大批民办学校保持高度的敏锐性,抓住教育信息化的“东风”,参与到东莞慕课中来。

此次展览过程中,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来到东莞展位,听取东莞代表团的汇报后,他肯定了东莞教育信息化改革成效。王创在《中国改革报》记者现场采访时说,“莞式慕课”是广东的莞式慕课,要保持改革的定力,按照这个正确的方向做下去。

【记者】王慧 

【通讯员】王征

编辑 薛屏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