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套妹福音!广州医生研发出全球首款球面牙齿矫正托槽

南方+ 记者

牙齿矫正如今成为很多爱美人士的选择,但传统牙齿矫正托槽常致口腔溃疡,必须经历一个痛苦的“磨合期”,让不少箍牙者心有余悸。好消息是,广州一位医生耗时6年,研发出一款球面牙齿矫正托槽,可以让牙齿矫正不再痛苦。

北京时间5月6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吉利医生的欧欧医疗研发团队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牙齿矫正新型球托发布会,向世界首次展示球形托槽OBrace。

据介绍,这款球形托槽将所有装置内置,解决牙齿矫正领域数十个前沿精密制造工程难题,属完全国内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新品。有美国正畸生物力学专家认为,创造新的正畸生物力学模式,会改变固定矫治器的历史。据悉,这一产品预计最快今年六月份可实现量产。

吉利医生在美国发布会上展示研发成果。

每年近300万正畸者“美丽的痛”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近300万正畸需求患者,95%以上的患者都在使用钢丝缠在金属托槽上的传统矫正器。这样的矫正器,虽然可对牙齿进行矫正,但因为绝大部分为方形,且表面结构不够光滑,带来划伤嘴唇粘膜、容易脱落等问题,给牙齿矫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戴牙套的人, 医生基本都会告诉他们,前两个星期出现口腔溃疡是正常的,原因在于这是传统托槽的固有缺陷,医生也没有办法解决。”团队负责人吉利医生说。

传统牙齿矫正器是方形托槽。

据介绍,无论是传统的结扎托槽还是自锁托槽,因其表面结构的复杂性,会有各种沟槽、孔裂隙夹片,而患者每天唇齿会有上万次的活动,这会让患者唇齿感受都非常不舒服;此外,还难于清洁,容易藏污纳垢,对牙龈健康也非常不好;当然,吃东西的时候也容易挂塞食物。

此外,托槽的脱落,是让医生和患者都倍感麻烦的事情。牙齿每天上万次的咀嚼,矫正托槽会和食物有上万次的碰撞。据介绍,在这种反复的碰撞受力中,传统的托槽很容易脱落。 

吉利医生指出,“在临床中,几乎每一个病人在两年的矫正周期基本上都有一到两次的托槽脱落,如果患者吃硬的食物不注意,还会有更多。”

创新球形托槽 最小螺纹0.001毫米

如何才能解决传统牙齿矫正器的“痛点”?

将牙齿矫正器破矩为圆,有其特别的优势。吉利表示,因为咀嚼、说话、吞咽等动作,正畸托槽每天要和嘴唇颊部的粘膜磨损上万次,要抵御上万次来自各个方向的受力,要不易脱落,还要不易残留菌斑和食物,还要容易清洁等等,这些需求都指向唯一的托槽外形设计方向,那就是球面。“钢盔设计成弧形,材料的硬度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圆孤面能在碰到子弹等打击时分散力量。这就是为什么在理论上球面托槽能减少托槽脱落20倍概率的原因。”

球形更适用于矫正器托槽,这是业内共识,但为什么长时间没有相关产品问世?吉利告诉记者,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字:难。

这不仅涉及矫正器的设计,还需要精密的工程学配合。

一个2毫米的球形托槽,由上千个结构点组合而成,内有点线角面孔沟裂槽突等。为了追求表面完整无痕,实现盖板开合弹性相关的表面所有结构全部内置到托槽内部,这在工业上面要挑战无数的精密制造极限。“在整个球面托槽系统中,螺纹只有0.001毫米。”

吉利医生在美国发布会上展示自己的发明。

吉利介绍,仅修改球面托槽工程设计图,就达到一万八千多次。为解决精密模具制造问题,团队联系了1076家制造企业,实地考察省内外123家精密制造企业,其中还不乏苹果、华为和三星等公司的顶级供应商。历经六年多时间的研制,才成功让这款球形托槽问世,这也是全球唯一一款球面自锁矫正器。

与方形托槽不同,球面托槽几乎不会再对嘴唇粘膜产生划伤,也不会再出现挂住食物的情况,清洁起来也十分容易。而独创的两种微小螺钉创造的止锁牵引系统,更是开启了一个牙齿正畸的全新时代。吉利表示,这标志着托槽进入了机械时代,医生可以在矫正的过程当中更好的控制牙齿的移动,能有更多的治疗方案加以选择。

全球正畸生物力学领域公认权威大师、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牙学院正畸科主任Ravindra Nanda教授表示,球托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系统,创造了一个新的正畸生物力学模式,改变了固定矫治器的历史。直丝弓矫治器系统发明人Dr. Andrews教授则表示,球托矫正系统给正畸医学带来了革新和变化。

据悉,该球形托槽目前已经申请和获批中国、美国、PCT专利60余项。预计到今年下半年就将实现量产。

【记者】严慧芳

编辑 严慧芳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