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深圳市纪委监委机关的青年干部们共聚一堂,以读书交流会的形式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青年节。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孟昭文,市纪委常委、秘书长、市监委委员刘原枫,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彭建安出席会议,与青年干部一起,共叙读书之乐,畅谈美好青春。
◎深圳市纪委监委举办“五四”青年读书会
8位来自市纪委监委不同“战线”的“纪律君”们结合自己阅读过的书籍,联系纪检监察工作实际,谈到了个人的心得体会,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组织部江定龙:
做一个讲政治、有梦想、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今天要分享的是叶曙明所著的《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学者余世存在长篇序言中写到:“五四仍属于当代,仍属于我们。五四是我们的。在百年中国数代年轻人的运动中,在革命、改革、改良、动乱、乱动、造反的社会状态里,只有五四是青春的,是酣畅淋漓的,是激荡的,是纯洁的。”
五四运动虽然已经离我们快一个世纪,但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依旧长存国人心中,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重要精神支柱。
今天既是缅怀过去,更是展望未来,我们80、90后这一代的年轻人成长在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年代,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距离目标越近越需要我们青年人加倍努力。在这里我有几点体会和大家共勉:
做一个讲政治的青年人。纪检监察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把讲政治放在首位,站在政治的高度想问题、做事情,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来约束自己。
做一个有梦想的青年人。青年最大的资本就是敢于做梦、勇于试错。梦想不能只停留在嘴上,更应该行动于脚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唯有实干方能成就梦想。对于我们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就是要把纪检监察梦同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做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创造人生的辉煌。
做一个敢担当的青年人。我们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作为新时代的纪检干部,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监察法赋予的职责,敢于担当、敢于斗争,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纪检监察干部的神圣使命,向党和人民交出更加精彩的履职答卷。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作为讲政治、有梦想、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以昂扬的精神、奋进的姿态,接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棒,为创造一个更加青春、活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宣传部颜惊蕾: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家国罹难,国人困顿,自己身在异国飘零……在这种背景下,梁启超写下了这篇激情澎湃的《少年中国说》。
我一直非常好奇,是什么让他的文字,这么有力量。是天赋异禀?是教育卓著?还是时代赋予了他?后来,读了他的《饮冰室文集》,才知道,是因为他有一颗满载家国的心,这颗心给他无尽的力量,让他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旁观者,而是以一种建功必须有我的精神,去担当和破解时代的困局。
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几乎将当时提出来可以挽救中国的道路,都尝试了一遍。他像一个在黑暗中寻找出口的战士,又像无头苍蝇一样,只要有人稍微指一点方向,他就毫不惜力往前冲,30年没有放弃。
每次读到这些,我都忍不住把自己代入到他的困境当中,若是我在那样一个时代,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怎么办?我是否还能像他那样,无所畏惧,满怀热情地一次又一次尝试?回到现实,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下,个人的力量其实非常微弱,能做到像梁启超那样的成就和影响力,实在少之又少。但是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依然可以在时代的洪流中,保守一份初心,坚定自己的位置,保持前行的力量。
党风政风监督室王松:
讲好扶贫领域的中国故事
《乡村国是》用最鲜活感人的事例展现了各级党委政府、驻村干部、企业家、致富能手等各方面力量在扶贫领域上演的“中国好故事”。我也是带着如何做好工作、如何发现问题的目的去读了这本书。下面我想从两个点来分享:
关于精准识贫。甘肃陇西县精准办主任这样介绍自己的经验:“信息采集涉及到住房、收入、饮水、贷款等11个方面,这样下来,光一户就要填写11张表,这些工作基本上都是在乡镇一级完成的。”
这里我读到了一丝疑惑,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了这些问题,一些基层干部忙于填写各类表格,加班加点,甚至没有时间进村入户调研办实事。还有一些表格需要贫困群众亲自填报,有很多术语,农民也弄不清楚。这类问题我们必须要注意纠正,精准识贫、精准扶贫要坚持,也要讲究科学、方法、效率。
关于怎么去扶的问题。渭源县的元古堆村,从2012年至2015年的3年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在种植、养殖方面全面发力,还建了个塑料纺织袋厂。但是都存在一个问题,销路没有打开,订单远远不够。
推进产业扶贫,各级政府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但有的地方发展扶贫产业,只顾产量,不顾销路,没有远景规划,造成丰产不丰收。
其实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精准扶贫,打好脱贫攻坚战,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如何在输血式扶贫中确保公平公正,如何因地制宜地造血式扶贫,在造血过程中如何避免坐在办公室拍脑袋,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
第三纪检监察室张洧铭:
格局——见识、胸怀、责任
现在经常会讲做人要有大格局,那什么是格局?我们年轻人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结合之前看的《郭瑞祥说司马懿》一书,我个人觉得格局就是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以及把控,是知行合一的有机体,它主要包括几个要素:
见识。30岁的司马懿经荀彧推荐出仕,担任曹操丞相府的文学掾。司马懿的高起点与其擅长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博古通今有治世之材有关,见识决定了高度,根基不稳,站的高只会跌的惨。
作为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我们对党纪、法律的知识储备越牢固、更新越与时俱进,我们才会有立身之本,才会站的直行的远。我作为一名从检察院转隶过来的年轻人,在党章、党规等方面的知识还很欠缺,需要更加侧重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面。
胸怀。三国中司马懿和诸葛亮的西部对决,是两位顶级人物之间的较量,而两次对决,胜负其实并不明显,但结局我们都知道,是以诸葛亮去世画上了句号,对决中也显现出了司马懿胸怀大度、包羞忍辱而不移其志的性格特征。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也一样,会遇到种种逆境,会接触到各种各样负面的东西,要学会控制情绪,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胸怀,修为自己的境界。看看我们身边优秀的榜样,他们在谈话时做到 “和而不荡、严而不残、宽而不驰”,让谈话对象能够真诚的认错悔罪,发自内心的接受惩处,就是胸怀修为的一种体现。
责任。司马懿一生殚精竭虑,南征北战、平定辽东,辅佐曹氏三代,其身上也体现了一种“匡扶汉室”、“知恩图报”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纪检监察人,我们的肩上承担起了纪检监察的责任,无利己之欲、无害人之心,工作中我们才能敢于亮剑,敢于同违纪、违法的现象做斗争。
第四纪检监察室黄柏林:
遇到困难时,要迎难而上,乘风破浪
《晚熟时代》这一书通过10个真实心理咨询案例,分析80、90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情感独立迟缓、逃避社会责任”的晚熟问题,对“青年晚熟”这一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认知角度,和青年在“晚熟困境”中的自我治愈办法。
结合作者观点,我自己也进行思考认为: 80、90后的“不成熟”并非主动逃避的结果,而是一种被动选择的无奈。80、90后步入社会时间,正好是一个追求“物质成功”时代,年轻人一离开象牙塔进入社会,马上就遇到所谓“中年危机”,忍受着房子、车子、收入、婚姻对于生活幸福感的无情剥夺。成为“成功人士”的愿望和刚步入社会微薄薪水、脆弱人脉资源相形见绌,压力和能力不匹配让青年难以独立,无可奈何地成为了“晚熟”的一代。
自从调入纪检监察机关以来,我一直都在案件部门担任辅谈的角色,跟着很多前辈去谈话,看到、学会了很多东西。感染我的除了他们高超的审讯水平以外,就是他们身上那种成熟稳重气质,和面对困难时那种抗压能力,这正是我自己身上所欠缺的,也是《晚熟时代》书中所说的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这种气场是我们做好工作必不可少,也需要我们不断修炼,才能获得。
我想和大家分享书中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当困境来临时,不要怕,只要拿起浆开始划,不管朝哪个方向,都能到达新的陆地。希望大家以后遇到困难时候,都能迎难而上,乘风破浪。
第五纪检监察室周靖宇:
坚定信念,摆脱稀缺心态的困扰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一书是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联合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这本书通过研究指出,当人处于稀缺状态时,就会产生稀缺心态。
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很多时候我们长期处于工作忙碌的状态,我们并不懒惰,工作计划安排得很满很完美。在这种状态下,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变化产生问题,我们一般会全副身心投入其中,而将一些同样重要但没那么紧急的问题暂时搁置。此时就产生了其他问题爆发的风险,进而耽误更多的时间,进入长期忙碌的恶性循环。
如何摆脱稀缺心态的困扰呢?针对研究结果,本书提了几点建议:
清空自己。在作出短期满足当下迫切需求的时候,要警告自己不要陷入冲动,强迫自己长远考虑,想好快速解决的得失。
给自己创造余闲。工作任务安排不要设置成太满太完美,要预留缓冲空间,给大脑预留带宽。
利用好专注红利,不要将事情拖到最后期限。要多设置警告机制,设立和解决好一个个小目标。
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稀缺心态真不是开玩笑的,稀缺心态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信你问问自己,听到关于薪酬的种种传闻,谁不会在心理暗暗地骂上几句,谁不会在短短的几秒钟内产生负面情绪,其实都是稀缺心态作祟。戏谑可以,但谈笑风生过后,一定整理自己思绪,恢复理智,摒弃稀缺心态。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坚信组织永远不会辜负我们,组织是大家永远坚定的保障,好好干活,做好自己,天天向上。
派驻第二纪检组罗雯:
仰望心中的白月光
今天给大家分享英国作家毛姆以著名画家保罗﹒高更为原型创作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高悬在天空的月亮象征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的理想,而六便士是那个时代英国最小面额的货币,象征俗世最唾手可得的平凡生活。有的人抬头向往月亮,却总要低头去捡地上的六便士;有的人看到满地都是六便士,却义无反顾地追寻月亮。
我们不能没有月亮,它指引我们在黑暗中前行,那是圣洁所在,是灵魂的归宿,但我们也不能终日仰望月亮,追寻遥不可及的虚幻,而忘记了脚下的六便士。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凡人,有人追求功成名就,亦有人安于粗茶淡饭,这两种追求也许截然不同,但可能也并不矛盾,若非要以目标的不同而将人格分个高低贵贱,也许就是我们的傲慢与偏见了。
我很庆幸,我从事了一份月亮与六便士可兼得的工作。今年初,随监察体制改革转隶到市纪委监委,从检察院到纪委监委,我的工作一直是反腐倡廉,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秩序,与我学生时代选择法学专业的理想初衷可以说是很相符的。
面对新的工作和挑战,焦虑是难以避免的,我希望我能将焦虑变为动力,一路工作,一路收获,一路成长。低头看看脚下的六便士,活在当下,关心身边人,也不要忘记仰望天空的白月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前海廉政监督局案件调查处张文添:
筑牢成长根基,树立人生理想
今天和大家分享冯友兰先生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本书从中国哲学的精神和背景铺开,依次论及诸子百家的起源和代表人物、新道家、佛学、新儒家及现代中国哲学,清晰勾勒出两千年来中国哲学发展的脉络。
哲学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深远,哲学思想与社会治理联系紧密。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对理想的社会和社会治理模式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不懈的探索,孔子和孟子期望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治理模式,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世界,达到“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的理想社会;道家提倡无为之治,目的是建立一个顺应自然,和谐发展的理想社会......表现出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对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向往,希望建设人人安居乐业的完美社会的美好愿望。
受制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加上思想家自身理论的局限,这些理想到最后都只是成为历史上曾经追求过的乌托邦。但自上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实现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以厚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作为一名青年纪检监察干部,应当化本领恐慌之难、挑灯夜战之苦为动力,将每一次的挑战当作对自己的锻造,百炼成钢,成为真正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
【相关阅读】
世界读书日,“纪律君”给您推荐几本廉政主题图书
纪检监察干部业余生活都读哪些书?这10位“纪律君”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