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尺是粤赣两省的交通重镇。千百年来,在交通贸易、邮政转换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八尺镇境内,至今保存着两条古驿道,它既是通往江西“盐上米下”的经济交换之路,又是红色政权传播要道。
日前,记者从八尺镇进士公园出发,沿着绿道行走3公里,便来到角坑村八尺.梅州岃古驿道的起点,按照指示牌往前走一小段,有一座由三块石条并排组成的百年古桥,桥下流水湍湍,仿佛在细细诉说着当年的岁月。
八尺镇党委副书记 钟佛招:这条古驿道是我们八尺梅州岃古驿道的入口,全长两公里,我们这条路是一条红色之路,是29年的时候朱德(率领的)红四军经过的这条路,也是盐米古道。
沿着石阶小路,漫步在这一溪山水间,感受着这片古老土地的岁月沧桑,依稀闻听到经过的路人在石板路上叩击出的清脆脚步声。继续往前走,一条宽约1米的石阶小路呈现在眼前,拾阶而上,整整有88个台阶,这就到了88碫。
八尺镇党委副书记 钟佛招:这里有一个十分好的传说。“88个碫,碫碫脚下一缸银。”
继续蜿蜒而上,便来到了两省交界的梅州岃茶亭,布满了岁月痕迹的宽厚墙体,隐约可以看见尚存有当时的标语,提醒着它曾有过的历史沧桑。据介绍,该茶亭是来往路人歇脚、避雨之所,有200多年的历史。
在抗战时期,这条古道为驻在江西留车的红军运送了许多被控制禁止的物资。八尺的韩垂统、韩垂腾经常为江西红军在广东采购盐、火柴、电筒、电池、纸、墨、布匹等红军紧缺物资。20世纪70年代以前,江西上、下磜、石背等村的群众交售给国家的公余粮,先储在上磜村的几个炮台里,然后发动群众用肩挑经此古驿道运至八尺粮仓收购。
八尺镇宣传委员 张文让:现在我们站的这个地方叫做梅州岃,就是广东和江西两省的交界点。这两边都有古驿道,盐米古道。29年11月份红四军曾经在这里经过,进入平远开展红色革命斗争,所以这条路又是红军路。沿着这条路走进去就是角山嶂。绿道过去那边有个雪峰庵的地下交通站,原来27、28年的时候开展革命(活动)前期,有个地下交通员发展党员和党支部。
八尺的两条古驿道之间有绿道相连,我们循着先人的足迹,来到八尺镇的老街。只见两边的吊脚楼有些残破,门庭上仍然可以看到精致的雕饰,一柱一梁上都篆刻着那些无法忘却的故事和记忆。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重要的集市,上百个商铺、旅馆、饭店沿街而建,来来往往的人们在这里中转、交易,十分繁华。
八尺村 村民:以前是八尺圩场,老街在这里,以前挑担弄石灰这些都在这里,这里是石灰店之类的,以前全是石阶路,铺上去的。
据悉, 1929年6月3日,平远县革命委员会主席陈学生、模范赤卫队参谋易儒锋和河八区委书记张辅高以及十多名赤卫队员在该村老圩文祠八尺区农会开会时,遭到当地反动武装有预谋的袭击,陈学生等九人牺牲,张辅高受伤被捕于第二天被枪杀。这就是历史上悲惨的八尺事件。如今,英雄逝去,留给我们的是无限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