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由南方法治报新媒体工作室&红牡蛎工作室联合出品
五月繁花怒放季,青春闪光正当时。在广东公安队伍里,有这样一批热血民警,他们正青春,充满活力,他们有干劲,勇往直前。他们中,有交通安全的“守护神”,用奉献大爱铸就平安与忠诚;有一直在路上,与高智商嫌疑人斗智斗勇的“名侦探柯南”……虽分工不同,但他们却有着同样坚毅的使命感和维护社会稳定、守护一方平安的责任感。
今天,正值五四青年节,让我们来听听几位青年民警讲述不同寻常的从警故事与职业感悟,看看他们不一样的青春新警色。
郭冠男
广东省公安厅经侦局2017年新警,1990年生,汕头人,“红牡蛎工作室”三名主创人员之一,粉丝都喜欢亲切地称他为“郭导”。
他最近的小有名气源于“红牡蛎工作室”4月18日发布的一条微视频——珠海市公安局警训支队的宣传片《你不用善于微笑》,郭冠男出品。这条片子一发出来就被全国各地警方账号、警察自媒体热转, 破了一个又一个的十万加。有粉丝在评论里说:“230万民警都支持你。”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我们采访了郭冠男。
记者:你为什么要当警察?
郭冠男: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感觉自己对警察这份职业的理解是随着成长越来越深的。报考警校的时候,是因为从小就喜欢枪、有警察情节,觉得警察抓坏人、打击犯罪特别帅。读警校在一线基层派出所实习的时候,因为干的活儿特别繁琐,经常处理矛盾纠纷、调解的,曾经一度怀疑过当警察到底是不是自己向往的样子。但是当时有个带我的师父,特别嫉恶如仇,特别有激情,每天都要出去抓犯罪分子,一抓就到凌晨三四点了,当时特别累,对基层警察更多的是一种同情和心酸。而当自己真正成为省公安厅新警的时候,在机关工作,害怕那些去到基层工作的同学嘲笑自己说体会不到基层疾苦,害怕自己不够脚踏实地,所以决定多去倾听,多去理解。总之自己对警察的理解就是从激情澎湃到脚踏实地吧。
记者:选择这份职业,你觉得自己能做些什么?
郭冠男:我对警察这个职业有很大的体谅,我想为基层发声,想帮基层做点事情。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我口出狂言,但我有想法,也一定会去做,我很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新时代,是需要新声音的,需要我们年轻人发声,用自己的新作为、新力量去铸造这个新时代。
我之所以回到了广东,是因为觉得广东是个开放、进取、的地方,对现在警务的理解很透彻,能够包容新思潮,是个可以实现我热血的地方。而且广东警察办事硬气,你看广东出动3000警力海陆空全围堵清剿陆丰制毒村,就看到了广东警方的对打击犯罪的决心。
所以我觉得“广东不一样”,就像“我不一样”一样,我希望自己从新警开始,脚踏实地在业务方面为基层民警做点事情,哪怕是提高一点办案效率,都能帮到更多的群众。
陈逸秋
广东省公安厅新闻中心民警,1994年生,2016年入警。
为什么当警察?
虽然家里大舅、小舅都是警察,但我的理想职业实际上是新闻媒体行业,对于警察的印象也大都来自于港片,那种持枪酷酷的形象。2016年省公安厅新闻中心招收民警,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参考,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加入警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我这人是这样的,自己选择的路,不管怎样都会坚定地走下去。
从警故事
2017年1月,我刚刚穿上警服不久便参与到了广东公安2016飓风成果展的会务筹备中,当时觉得这场成果展可以用“宏伟”二字来形容,那些实物和缴获的物品整整齐齐堆放在那里,非常震撼,这些都是广东警方用血汗打拼下来的江山。
不久后,我被分配到广州市越秀区矿泉派出所进行基层实习,在这里,我主要从事便衣禁毒工作。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次深夜抓捕毒贩,蹲守了3个小时直到深夜,毒贩终于露面完成交易,就在我们警方准备截停毒贩所乘坐车辆进行抓捕时,狡猾的毒贩见势不妙,弃车而逃,深夜的广州街头上演了一场你追我逃的抓捕大戏。虽然在警队培训的时候有学过擒拿术之类的,但到了真实的抓捕现场还是很紧张刺激的,毕竟谁也不知道毒贩手上有什么武器,下一秒是不是危险就会降临在你的身上。
结束实习后我回到了厅新闻中心工作,机关和基层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模式让我感触良多,“在机关你要一直坐在电脑前,对着电脑工作,而在基层派出所你是不停地跑来跑去,完全没时间坐下来。”
触动很深的一件事情
回到机关工作不久,去年12月我接到噩耗,在矿泉派出所实习时带我的师父因病去世,“虽然我在新闻中心能看到各地牺牲民警的信息,但都是通稿,没那么多感触,但是当你身边认识的人离去的时候,那种心情真的很复杂。”
再翻看当初和师父的聊天记录,最后一条是去年9月份“我来厅里参加活动,你在不在?”遗憾的是,我当时外出参加培训,无缘与师父再见最后一面。
李芯怡
中山市板芙公安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民警,1994年生,2016年加入警队。
不懂撒娇的女人
“在普通高等院校毕业时,老师都会跟我们说,前程似锦,但警校毕业的那天,老师们却跟我们说一生平安,保重身体。”回忆起2016年离开警校时老师的叮咛,李芯怡现在还是很感慨。
“危险是肯定有的。”从警两年,李芯怡已经数不清经历过多少危险的瞬间。“不久前中山南部片区有一起特大非法传销案件,估计被非法拘禁的人将近两百人。”李芯怡与同事一起到附近的出租屋进行前期踩点。
李芯怡告诉记者,自己女性的身份为工作带来了不少便利:“对于女性,犯罪嫌疑人的警惕性都会相对降低。”那一天,为了避免犯罪嫌疑人的警惕,李芯怡一人到了传销窝点附近踩点。出租屋的楼道很黑,很窄,仅容一人通过。“老实说我当时内心是很害怕的。”即便心里十分恐惧,为了完成任务,这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并没有转身逃出,而是咬咬牙继续往三楼的目标出租屋走去。正因李芯怡和同事的前期侦查十分到位,这群犯罪分子在睡梦中被警方破门而入,三十多人束手就擒。
虽然工作危险,但从小被同为刑警的爷爷耳濡目染,90后的李芯怡十分热爱公安工作,懂得利用女性的特点处理案件:“我经常与男同事佯装情侣去调查,这样通常都能事半功倍。”
刘振生
汕尾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调研科民警,1989年生,2016年入警。
为什么当警察?
我虽然不是警校出身,但一直有个“警察梦”。记得小的时候,从父母的口中听到“警察叔叔”这个词,那时,印象中的警察身着一身庄严警服,警帽上的警徽总是格外耀眼,神圣却又遥不可及。稍大以后,通过电影、电视剧了解到警察是个有血有肉有信仰的群体。看到了警察嫉恶如仇、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英勇和执着,看到了警察风雨无阻、奔赴抢险救灾一线的决绝和担当,看到了警察为保守国家秘密不惜付出生命的崇高和伟大……
从警感悟
工作三年半以来,虽然我所处的岗位并非办案业务部门,没有轰轰烈烈的功绩,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但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前行,亦是一种风景和感悟。
我的第一个“角色”是一名宣传民警。我曾经是《汕尾日报》的一名记者,但还是没有当警察辛苦。在公安宣传工作中,我们常常是闻警而动,无论昼夜,一接到任务便直击各大案件现场一线,通过镜头记录下每一个重要时刻,也见证了一线民警在侦查办案中的艰辛和不易,成功和喜悦。
调任指挥中心调研综合科之后,我一如既往地将满腔激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并在党的十九大安保维稳工作战时表彰中荣获个人三等功。从警是我人生新的起点,也是我面对警徽庄严宣誓并将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策划 贺依茜 熊凤
记者 贺依茜 汪棹桴 潘丽萍
视频制作 李进
海报制作 徐秋燕
审核 熊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