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午后,中山小榄镇龙山公园里花团锦簇,弥漫着淡淡芬芳。面积不大的菊园五彩斑斓,荣华北路一侧的大门敞开着,吸引了不少行人驻足赏花。年近六旬的麦炽英,将一小盒铁丝挂在胸前,手中攥着一把花艺剪刀,在一盆盆大立菊间来回穿梭,细心地打理着每一根枝条。
潜心钻研菊艺近40年,麦炽英不仅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评为“中国菊艺大师”,还成为了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榄菊花会代表性传承人。“传统的菊艺需要延续,但更要不断推陈出新,退休后的我还要和行家们一起继续研究。”麦炽英说。
学艺:几乎每天以花场为家
南海之滨,菊城小榄。自南宋时期与菊结缘开始,小榄人种菊、赏菊、吟菊、画菊之风便日渐兴盛。1979年,受种菊的父亲影响,年仅20岁的麦炽英,在小榄镇人民公园当起了一名苗圃工,正式入行种菊。虽然工资不高,但麦炽英打心里喜欢这份工作,几乎每天以花场为家。
入行之初,麦炽英的工作主要是灌水施肥、修修剪剪等。拜师后,从最基础的品种筛选、基质选用、花期控制,到需要精湛技艺的摘心培蕾、大立菊种植与裱扎,麦炽英一项项地用心学,菊艺也随之日积月累。“时间久了,只要看一眼叶子,就能分辨清楚是哪一种菊花。”
成就:大立菊屡破世界纪录
小榄菊花会是当地的一项大型民间习俗,按照岭南传统特色裱扎成半球形的特大立菊,是小榄菊花会中最具特色的品种。
近年来,麦炽英在传承前辈艺菊技术的同时,在研究栽培和种植大立菊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2004年11月,麦炽英与小榄菊花会的另一位传承人麦标池一起栽培裱扎了一盆45圈、6211朵菊花的大立菊王,被列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2007年11月,在第九届中国菊花展览会上,他与麦标池一起栽培裱扎的一株开出547朵花、分属513个不同品种的嫁接大立菊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传承:不断研究种菊新技术
为了将大立菊的栽培技术传承下去,麦炽英一直坚持以小榄菊花促进会和政府花场为基地,向下一代传授大立菊的栽培和裱扎技术。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麦炽英同麦标池一起走进小榄校园,向当地中小学生讲授菊花的历史文化、栽培知识,策划举办小学生菊花展览,鼓励和引导小榄的青少年了解菊花文化。
2008年3月,麦炽英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榄菊花会代表性传承人。与当年师从麦守义不同,数十年来麦炽英都没有正式收徒。“现在没有这么多讲究了,我只是种菊时间长一点、经验多一些,只要是愿意跟我在一起工作的人,我都会教他们种菊的技术。”麦炽英说。
在麦炽英看来,如今大家种出来的花,效果相差不大,但是嫁接技术仍有些不同,需要深入地进行研究,把菊花造型做得更好。“种菊技术是不断进步的,我也是一直在学习和尝新,一些传统的种植技术需要得到延续和发展。”麦炽英说。
来源|南方日报
文图|郭冬冬 雷海泉 叶志文
编辑|黄叙浩
校对|曹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