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好医生,股票代码:1833.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平安好医生开盘价报57.30港元,较发行价上涨4.6%,总市值超过600亿港元。此前公告显示,平安好医生每股发行价为54.80港元,共发行1.6亿股,计划融资85.64亿港元(约合11亿美元),是今年截至目前港股最大规模的IPO。
招股书显示,平安好医生此次拟将募集资金净额40%用于业务拓展;30%用于投资、收购境内公司及与境内公司的战略合作以及海外拓展计划;20%用于信息基础设施及人工智能助力及其它技术的发展;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或将开启互联网医疗新时代
平安集团拆分旗下子公司上市是今年全球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的大事,而平安好医生则打响了第一炮。
2018年1月底,平安好医生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公司在技术研发、用户获取、营收数据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挑战也随之首次公开披露。
根据招股书,在IPO前,平安好医生共进行了两轮融资,2016年4月底,完成A轮融资5亿美元,彼时整体估值为30亿美元;2017年12月Pre-IPO轮融资,软银旗下的SoftBank Vision Fund按照投后54亿美元整体估值投资了4亿美元。两次融资均创下互联网医疗领域的记录,也使得平安好医生成为中国互联网医疗领域最大的“独角兽”。
在公开招股阶段,平安好医生引入了七名全球顶级的基石投资者,分别为美国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基金(BlackRock)、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加拿大退休金计划投资委员会、美国资本集团、马来西亚政府战略投资基金、正大光明控股有限公司、瑞士再保险。并且,平安好医生获超额认购654倍,冻结资金超3768亿港元,位列港股新股“冻资王”排行榜第十一位。
分析人士指出,平安好医生此次IPO之所以能够获得各方的认可,与其作为“医疗界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密切相关,而且作为全球AI医疗科技第一股,其上市或将开启互联网医疗新的时代。
持续发力AI技术构建“护城河”
以平均月活跃用户和日均在线问诊量计,平安好医生目前是全国最大规模的互联网医疗平台。2018年春节,平安好医生的注册用户数突破了2亿大关,平均月活跃用户超过3000万名,日均问诊量近40万次。
从财务数据来看,虽然仍在亏损,在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平安好医生分别实现收入2.79亿元、6.02亿元和18.68亿元,营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平安好医生按业务线划分为家庭医生服务、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及健康互动,2017年四大板块的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13.0%、35.0%、48.0%、4.0%。
“重资产”模式和人工智能(AI)成为平安好医生能够快速领先同行的两大抓手。
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平安好医生建立了一个由近千名医疗人员组成的人工智能辅助的自有医疗团队。平安好医生已成立具有覆盖全国的医疗服务提供商网络,覆盖约3,100家医院(包括逾1000 家三甲医院)以及约1100家健康检查中心、500家牙科诊所及7500家药店。
在AI技术运用上,平安好医生已探索出“智能问诊”(AI医生)、“人脸识别”、“现代华佗”、“智能读片”、“声纹识别”等多项产品和功能。此前在药交会亮相的“一分钟诊所”更是实现了线下智能药柜+AI医生在线问诊的结合。借助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平安好医生全职医生的问诊效率能够实现10倍甚至50倍的提升。
平安好医生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王涛谈及公司投资亮点时指出,“公司目前已经围绕平安好医生平台打造了一个线上、线下闭环的生态圈,其投资亮点主要有:在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中处于绝对的市场领先地位;独特的一站式服务;自有医疗团队及创新技术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超卓体验;满足用户全部医疗健康需求;拥有多元化的收入来源;拥有强大专业的人才团队;平安集团的强大股东支持。”
4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李克强总理要求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在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完善支撑体系的同时加强医疗行业监管与医疗数据安全保障。业内预计,针对传统医疗痛点,互联网医疗将开辟出一片新的蓝海。
【记者】严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