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的春天,累累硕果压弯了枇杷树的枝桠。走近观察,会发现枇杷果的颜色、大小均有差别。守护果园的“农人”说,这座拥有近百株枇杷树的果园荟萃了国内外30多个品种。这里便是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下简称“果树所”)的枇杷种质资源圃。
广东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为各类水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质条件,全省水果种类和产业规模均居全国前列。水果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更离不开具有专业素养的科研人才对优良新品种的积极选育和推广应用。相比一般大田作物,对果树特别是木本果的研究耗时更长,更为艰辛。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不畏重重困难,耐得住寂寞,披荆斩棘,寻找良种;经得起风雨,扎根田园,试验良法。他们就是果树所的科研专家们。
果树所创立至今,科研产出不断实现新突破,科研成果转化率逐年攀升。尤其在服务“三农”领域方面,果树所育成的香蕉、柑橘等岭南特色果树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岭南特色水果科研与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日前,记者走进果树所,聆听专家们讲述一个好品种诞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从筚路蓝缕到蓬勃发展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成立于1963年,是广东省专门从事研究果树的科研机构。那一年,刚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的李丰年与两个同事成为果树所第一批科研工作者。经过他们一年的努力奋斗,果树所初具雏形。李丰年笑称,那时的果树所交通不便,曾被调侃为“农科院的西伯利亚”,出入只能借道华南师范大学的后门,“扛着两个香蕉头,至少步行40分钟才能到研究基地”。创业之初的艰辛,如今付诸一笑,果树工作者身上的坚毅和乐观精神,得以代代相传。当前,果树所已从当初的3名科研人员壮大至89人。
广东有着丰富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品种资源,全省共有1200多种水果品类。上世纪六十年代,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四大水果的战略,为广东果树产业繁荣提供契机。全省多地造林种果,其中以柑橘占比最大,柑橘、香蕉、荔枝产量在全国遥遥领先。
改革开放之初,梅州、高州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大力发展以木本水果为龙头的“三高”农业。高州在荒山、荒丘上大量种植荔枝、龙眼,种植面积逐步发展到130多万亩,千山万丘变成一个个“绿色银行”;梅州建成金柚、龙眼等生产基地共280个,面积70多万亩。两地通过种植果树,让农民走上了富裕路。
跋山涉水觅良种 百倍耐心寻良法
“丰富品种类型、淘汰旧品种、发展新品种是果树所的职责。”果树所原所长彭成绩研究员说,果树所的工作主要围绕着水果的应用基本研究开展。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是育种的前提,果树所在此方面成绩斐然。仅“十二五”期间,所里引进收集的香蕉、荔枝、柑橘和优稀水果资源达760多份,全所果树种质保存总数达到2200多份,成为国内保存热带、亚热带果树种质资源数量最多、品种最全的科研单位。其中,依托本单位建立的“国家香蕉荔枝资源圃”,收集保存香蕉种质400多份,是我国香蕉资源最齐全的地方。不仅如此,果树所保存荔枝种质资源近400份,是全世界荔枝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收集种质资源的过程十分艰苦,听起来就像一桩桩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可这一切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早就习以为常。“有次,在山上发现一个好的柑橘材料,需要钻过一片树丛才能取到。我刚拨开树枝,就看到一条竹叶青蛇盘在头顶。”柑橘育种研究室主任钟云博士说,研究人员调研时经常会遭遇猛兽毒虫,“这就需要我们时刻保持一颗冷静、淡然的心。”
耐心和冷静是野外调研的必备素质,更是杂交育种工作需葆有的修养。例如芽变选种,“一般先经过3年的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好的品系,扩大种植3年中间型试验;之后推广至大田进行区试,接受更多的大自然考验;最后扩大试验面积——整个流程下来,顺利的话需要8年。”彭成绩介绍道。
“科研成果最终为了造福一方百姓”
红心火龙果、黄心猕猴桃……近年来,市面上常会出现新型水果品种,让消费者体验新鲜的背后,一个新品种从研究到推广应用,平均需22年甚至更长时间,几乎就是一代人的青春。
据了解,过去5年,果树所育成并通过品种审定(或登记)广东特色果树新品种24个。2017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果树新品种5个,入选省主导品种4个,其中“高产、优质、矮化、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选育与应用”获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
在历次全国省级科研单位测评中,果树所均在全国百强研究所的前列,仅次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下属的果树研究所。
“作为一家省级科研单位,有责任有义务造福一方百姓,只有产业兴旺才可以实现乡村振兴,果树所这些年的努力给广大果农带来了不少实实在在的收益。”果树所所长曾继吾说,自果树所成立以来,果农、相关企业和部门管理人员常常上门求取果树良种和良法,只要有可能,果树所的专家都会热心地“倾囊相助”。
果树所科研人员指导多地建立县级“柑橘无病毒苗繁育体系”,推广以无毒(大)苗为核心的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通过集成前期研发的抗病品种、轮作等技术,有效遏制了香蕉枯萎病的蔓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此外,在广东果树产区,科研人员还通过办专题讲座、田间技术指导、派发资料、参加科技集市、网络讲堂等多种形式,就荔枝、龙眼、香蕉、柑桔、黄皮、沙田柚等果树进行技术讲座、现场指导、咨询服务,指导果农解决生产难题。
香蕉——使人身体快乐的水果
你知道吗?香蕉是一种运动水果,能给我们提供能量和特殊的氨基酸物质,香蕉内含丰富的钾元素、抗性淀粉和膳食纤维,一支香蕉可提供一个人1.5小时的能量。
香蕉枯萎病有香蕉“不治之症”之称,果树所香蕉遗传育种研究室近年攻坚克难,育成中抗枯萎病的“中蕉6号”、高抗枯萎病的“中蕉4号”、田间表现不感枯萎病的“中蕉9号”等。省农科院副院长、国家现代香蕉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功能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易干军研究员说,育成这些品种,为我国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阶段性地解决了香蕉枯萎病这一国际难题,已在全国较大规模推广。
2015年,农业部批准建立了农科院首个国家级香蕉育种研究平台“国家香蕉改良中心广州分中心”,广东省科技厅批准建立广东省香蕉遗传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围绕香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评价、常规育种、分子育种、种苗繁育和新品种示范推广等内容,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为我国香蕉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柑橘——因科技而腾飞
柑橘汁多味甜,春季花香扑鼻,秋季金果满树。广东人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摆放柑橘,预示来年吉祥如意。
黄龙病被称为柑橘“癌症”,无数科研专家为寻求破解之道而殚精竭虑。易干军调研时发现,在广东柑橘主产地,如佛冈、德庆等,不少果农以前靠柑橘致富,现在因黄龙病返贫。
可喜的是,果树所研究员钟广炎的“金点子”——通过“柑橘无病容器大苗繁育与种植技术”来抵御黄龙病,取得了很大进展。“大苗栽培可比普通栽培提前两年收益,对抗黄龙病很有效。”
柑橘无病容器大苗培育技术日趋成熟,依托建立在该所的“农业部华南地区果树脱毒中心”的仪器和设备,目前已建立了较完善的柑橘无病苗繁育体系,包括母本圃、采穗圃、苗木繁育圃等,栽培试验表明,种植柑橘无病容器大苗第二年亩产1.5吨、第三年亩产2.5吨,为黄龙病疫区的柑橘生产创出了新路。不仅如此,果树所首次采用超低温处理进行茎尖脱毒,和传统技术相比,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脱毒效率,可以说“果树因科技而飞翔”。
百果园——小水果、大世界
除了四大水果之外,岭南还盛产火龙果、番石榴、枇杷……在果树所,还有一群人专注种类繁多的优稀小水果,为这些“百果”挥洒汗水和青春。
例如针对黄皮的研究,过去十年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过程。截至目前果树所保存了200多份黄皮种质资源,并被农业部认定为黄皮种质资源圃。
广东的荔枝种植面积占全国70%以上,然而好品种产量低、“大小年”现象严重。果树所积极创新,把用在柑橘等果树上的技术移至荔枝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有效的荔枝控梢、促花、保果技术,为广东荔枝产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果树所研究员潘建平,至今仍记得她与同事从福建引种选育枇杷的往事。枇杷曾是稀罕物,但在果树所的努力下,如今每年五一前就有新鲜的枇杷上市。
记者观察
去年,退休多年的研究员彭成绩出版了他的新书《南方果树病虫害原色图鉴》。彭成绩虽已退居二线,但他却未闲下来,写书是他对柑橘事业贡献的延续。彭成绩在主持柑橘选育工作期间,选育出包括紫金春甜橘、明柳甜橘、粤英甜橘、粤丰蕉柑、粤优椪柑5个柑橘品种,均通过广东省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广东种植柑橘的条件是全国最好的,没有严重的霜冻,有效积温较高,种出的柑橘品质好。种植柑橘是一项见效快、产量高、收益好的产业,值得进一步发展。”从彭成绩寄予柑橘事业的厚望中,或许能一窥果树人坚守初心的所在。
对果树人而言,科技创新是手段,而成果切实转化到农户,真正服务于“三农”才是目的。常年来,他们依靠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将心血一代代传承,为的就是农民口中的一个“好”字。
对于上门求教的果农和企业,他们不厌其烦地讲授,无偿拿出自己的成果,甚至走到他们的田间地头亲自指导。在果树所,你能深深感受到,每个人都很普通,但他们却把每件普通的事情都做到了最好,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
策 划:陈 永 何秀古
胡念飞 钟小雄
统 筹:喻淑琴 邹文平
采 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魏伯航 李小兰
实习生 孙康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