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中化农业MAP如何直击农业痛点助推中国农业现代化?

农财宝典
+ 订阅

2017年末的一天,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镇的村民聚集到了一起,将3700余亩耕地托付给中化农业,建立起江汉平原首个“MAP示范农场”,从此过上“种地不下地,离地不失地”的好日子。这并不是个例,“MAP模式”已在全国服务近百万亩耕地。

MAP模式的兴起并非偶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只有用现代农业的手段才能推动中国农业的进步。

“现代农业服务”既是中国农业和亿万农民的诉求,更是这个新时代赋予中化农业这支农业“国家队”和“主力军”的使命和责任。

而MAP模式,这个由中化农业提出的现代农业新概念,就是探索中国“现代农业服务”的先行者。

瞄准农业痛点,MAP落子“科技”

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化集团”)成立于1950年,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也是最早入围全球500强的中国企业之一。农业是中化集团的核心主业之一,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业投入品(种、肥、药)和农业服务一体化运营的中央企业,中化集团已深耕田间六十余载。为加快探索农业业务板块未来发展之路,2016年底,中化集团成立农业事业部(下简称“中化农业”),负责集团农业业务整体运营管理。

传承中化集团心系农民、服务农业的历史传统,中化农业在长期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对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现状、发展难点和诉求有着深刻的体认。土地过度分散,先进技术缺失,先进农机应用水平较低,种植效益难以提升,低端同质化农产品销售难而高品质农产品稳定供应难……对于农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中化农业首席战略官罗文胜认为可以归结到两点上,即农业种植效率和农产品品质,而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就是科技。

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业投入品和现代农业服务一体化运营的中央企业,中化农业以“科技创造美好农业”为使命提出全新MAP发展战略。

MAP(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即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以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和“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把地种好”为突破口,以集成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和智慧农业为手段,以农产品品质和种植效率提升为核心,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涵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现代农业综合解决方案,通过全方位农业种植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综合价值提升和种植者效益提高的目的。

在吉林省双辽,以关键环节技术改良为依托,玉米种植农药减施20%,产量提升5%,病害损失减少8%,当地土地托管进一步连片;

在黑龙江五常,通过种植环节技术优化和有效把控,确保品质均一、安全可靠的优质原粮订单供应,优质优价,显著提升五常稻花香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的收益;

在海南乐东,以先进农业设施及科学植保指导为基础,助力海南芒果品质改良、鲜果储存期延长,同时配套助销服务,推动优势产区可持续发展……

科技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中化农业MAP正以燎原之势帮助农户共享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红利”。湖北枝江百里洲镇的村民胡新兰就是受益者之一。她将家中两亩土地全部托管出去:“以前出门打工怕荒了地,现在有人全程帮我种地,又可以安心出门打工了。”

线下线上结合,让农民受益现代农业

农业看似简单,但从种子到筷子,短则数月,长则经年,中间环节面临各种因素,复杂程度一点不亚于工业。中化农业的解决之道是打造线下线上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服务平台。

中化农业MAP战略线下的具体实施途径为“MAP技术服务中心”+“MAP示范农场/示范园”。

“MAP技术服务中心”为种植者提供品种规划、测土配肥、植保、农机、检测、培训、智慧农业服务和粮食烘干仓储及销售、农业金融服务和农用柴油供应等“7+3”服务,多要素的服务和有机融合,后台是“国家-省级-县级”三级应用技术体系的支持,可因地制宜、因作物制宜,为种植者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优化。

“MAP示范农场/示范园”既是一块试验田,也是一个示范窗口,最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在这里集成,在这里向广大农户展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对于MAP这种新的农业经营模式,没有实实在在看到真实案例,农民往往难以相信。”罗文胜说,MAP示范农场/示范园实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能够带动更多普通农户加入到现代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中来。

农业生产是“露天工厂”,农业种植的风险点多且难以控制,以往只能“靠天吃饭”。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中化农业依托在全国的MAP技术服务中心和大量示范农场,打造一个智慧农业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农户实现精益管理,推动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精准化和智能化。

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技术服务,中化农业MAP实现了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覆盖,并可通过技术的标准化推动农产品生产的科学化和品质化,促进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进而提升我国农业整体竞争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满足农户生产经营的多方面需求,中化农业MAP坚持开放、合作、共创、共享的理念,充分发挥央企的资源整合能力,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的平台。中粮、中储粮、五粮液、双胞胎、凯斯纽荷兰、马斯奇奥、雷沃……随着一个个重量级“伙伴”的加入,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中化农业生态圈正在形成。

服务百万亩耕地,模式仍在不断升级

从2015年开始试点,到2017年正式提出,中化农业MAP模式在全国范围内以“稳妥试点、快速复制”的原则进行扩张。从第一个MAP技术服务中心落户安徽到数十个技术服务中心遍布全国主要农业区,截至目前,中化农业累计为近百万亩耕地提供了现代农业综合解决方案。MAP模式的落地,也为试点地区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提供极具价值的尝试和范本。

从三江平原的万顷水稻到江汉平原的千亩马铃薯,从天涯海角的芒果登陆中粮我买网到天府之国的酒粮走进五粮液,中化农业MAP模式有效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种植效益,得到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的广泛欢迎,也得到试点地区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枝江市委书记刘丰雷评价说,中化农业MAP模式致力于现代农业全程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跳”。

中化农业MAP模式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在发达国家有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以美国为例,伴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加阳公司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化、一体化农业技术服务,有效推动了先进的农业科技快速得到实际应用和发展。

中化农业MAP,目前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线上服务平台需要技术和数据的积累,需要更大范围的社会合作;因涉及作物多、地域广,中化MAP模式需要建立起完备的技术人才队伍,以及筛选全国范围内各区域的合作伙伴;在土地流转土地集中连片过程中,需要各地政府的支持,加快流转效率。相信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探索,中化农业MAP模式就像一个雪球,将越滚越大,越滚越快。

乡村振兴战略,中化农业MAP同频共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国家整体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要用现代农业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来推动中国农业的进步。

“中化农业的MAP战略作为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探索,也是聚焦中国农业现代进程,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创新实践。”罗文胜表示,中化农业希冀通过MAP战略的落地,为我国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和乡村全面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据悉,中化农业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未来3-5年,建设500座MAP技术服务中心,打造1500个示范农场(示范园),覆盖3000万亩耕地,服务300万种植者。在这个小目标里,流露出中化农业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引领者”的担当和自信,更体现出其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勇于创新和自我蜕变。

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和亿万农民的百年梦想,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传播者、资源组织者和效率提升者,众多农业企业勇立潮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动能中最具活力的动能。

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中化农业的MAP模式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落实“三农”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助力打造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产品,以科技力量实现美好农业,确实值得拭目以待!█

编辑 李伟文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