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架飞机、第一台电风扇——众多的第一,那是韶关工业曾经的辉煌

韶关新闻网
+ 订阅

你可曾知道

中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

第一台电风扇、第一台洗衣机

广东第一台台式电脑

都是在韶关诞生的

甚至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使用的铀材料

绝大部分是在韶关开采并冶炼

·······

韶关

工业基础雄厚工业成果丰硕

曾被国务院确定为“华南重工业基地”

有过仅次于广州的辉煌工业史

可以说,韶关孕育了丰厚的工业文明

1934年,陈济棠在韶关创办飞机制造厂,自行设计生产“复兴号”飞机就从飞机制造厂的简易机场,现在的中山公园,飞上蓝天并升空参战,这是中国生产的第一架也是第一批成制式的飞机,制造厂还装配了40余架“霍克三式”战斗机,它成了当时全国主要的飞机制造厂之一,也是韶关现代工业最早的标识。

中山公园前身,韶关公园,是曾经的飞机制造厂。

飞机制造厂。华辰影像

1949年10月韶关解放,韶关政府按国家政策没收了富国煤矿、南岭煤矿、红岭钨矿、石人嶂钨矿等官僚资本企业,这就是韶关工业最初的家底,就是韶关步入当代史时的家底。

石人嶂钨矿。图片来源网络

1953-1958,韶关制定了扩大工业生产的计划,五年间先后新建大小厂矿企业63个,迁并、扩建和改造旧企业100多个,南岭煤矿、瑶岭钨矿等最早的一批央企、省企就是在那时建立的。韶关工业史上第一次出现重工业比重大于轻工业比重。

1958年,韶关被国务院确定为“华南重工业基地”,广州、上海、北京、沈阳、武汉等地的企业迅速聚集韶关,华南地勘局、广东矿冶局、七0五、九三七等地质勘探单位陆续进驻韶关,凡口铅锌矿、曲仁煤矿等一批矿山迅速崛起。

七O五地质队国务院嘉奖令

211矿区现场“会诊”

部分龙头企业被誉为“十大企业”,冠以“华南”之名。

二线的还有韶关电机厂等25家全民所有制企业也迅速建起。

韶关市轴承厂

东南轴承厂

韶钢炼钢车间

至1962年,韶关工业企业发展到1156家,大、中型企业多数集中在市区和近郊,工业产值第一次占据工农业总产值的主导地位。

1958年,冶金工业部决定建设韶关钢铁公司,从祖国四面八方赶来的建设者,通过人拉肩扛,日夜连轴,在一片野兽出没的荒芜土地上,开始了艰苦的钢铁创业。1966年8月22日,韶钢炼出第一炉钢水,这炉火红耀眼的钢水标志着韶关钢铁厂正式诞生。

韶关钢铁厂 

韶关钢铁厂

第3座炉容为305M³的高炉落成, 

并于1992年1月10日炼出第一炉铁水。 

曾经驰骋于南粤大地的61车队,是韶关最常见“现代生活”招牌,无论客运货运,都直接关联起了韶关人的日常生活,以至于61车队的建制划归韶关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后,这个招牌仍然以“61车队”分公司的形式延续。

值得一提的是,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然而,至今仍有很多人不知道,这颗原子弹所使用的铀材料,70%是在粤北一个勘探开采并冶炼的。

741矿生活区一隅

当时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实现“我们也要搞一点原子弹”的愿望,经国家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刘少奇亲自批准成立了神秘的国务院第三办公室,简称“三办”。地质队员们从1958开始,历经多年艰辛,仅凭着一本译自苏联出版的《铀矿普查与勘探》,在深山野岭安营扎寨,找矿三件宝是地质锤、指南针和放大镜,随身三件宝是“凉水背包破草帽”、住草棚点油灯听虎啸,地质队终于在翁源一个叫下庄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大型花岗岩型富铀矿区,并且建起了我国第一个简法炼铀厂。在短短1年时间里,他们在现在看来“根本无法工作”的危险环境下,利用“根本不可能生产”的简陋设备,以死伤好几个同志的代价,向国防工业办公室上缴了15公斤制造原子弹所必需的重铀酸铵材料。

741矿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核原料,受到军委通令嘉奖

在由原七〇五、七〇六地质队合并现广东省地质局地质三大队(七〇六地质队原址)办公大院里,有一间平房,里面摆放着一张古老的木床,一部老式电话机,一盏台灯,那是上世纪80年代时任地矿部副部长温家宝视察该队时住过的房子。第三地质队从建国初期就开始了粤北地区的勘探足迹,他们的勘探走出了凡口铅锌矿、大宝山多金属矿、英德西牛大型黄铁矿的宏大开采。

温家宝在七〇五地质大队211矿区考察

凡口矿原选矿厂外景

凡口矿井下凿岩台车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作为广东省曾经的重工业城市

可以说

韶关走进当代史的阶段就是一部工业史

那是岁月里沉淀出来的韶关的底色

也是现在韶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底气

作者:荣笑雨  韶关日报记者 汪露蓉

编辑:廖卓敏

责编:曹智辉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