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一句歌词,唱出多少都市人的心声。奔忙于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的你是否有想过在有限时间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呢?五一去哪玩?视觉频道带你去广州的诗与远方。
△被群山云雾围绕着的莲麻村。
▶︎世外田园
莲麻村距广州市区约135公里,是广州市最北行政村,也是流溪河北源头之一,属于重要的水源保护区。这里北临韶关新丰,东临惠州龙门。全村以农、林业为主,山林面积达5万多亩。莲麻村的地势较高,最高海拔约为700米,早晚温差较大。也是一个避暑胜地,与广州市区的温差可达7℃左右。村子很少污染,风景清新秀丽,犹如世外田园。
△静谧的深山小村落。
△古朴的莲麻村民居。
△四门环绕稻田的青瓦白墙客家老屋。
△田野中乡间小屋。
△村民在一座被荒弃了的老拱桥上堆田耕种。
△莲麻村的晚霞。
▶︎光裕第
在莲麻村,最古老、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当属“光裕第”了。从山上俯视客家围,光裕第宏伟壮观,两边房屋一字排开,中房间布局为通廊结构,整座围屋布局严谨,造型独特,装饰讲究。走进光裕第,围屋内巷间隔适中,粉刷过的白墙隐约透露着岁月的痕迹,拱形门房结构清晰可见。内屋墙面斑驳,墙上壁画隐约可见,底下还有些肆意生长着的青苔,难掩岁月痕迹。
△四横围屋“光裕第”静谧地置于山林间。
△顶层望去,“光裕第”建筑形式很对称规整。
△“光裕第”外景。
△玩耍的孩子们朝“光裕第”围龙屋门前跑来。
▶︎古风围屋
在莲麻村,像光裕第这样的古风围屋还有不少。比如初开第、元康第等等,这些就是当地传统的客家方形围龙屋,有一围、两围,甚至三围。由于粤北新丰的客家围都是四角楼特色,所以莲麻的客家围直接受其影响,多以四角楼形式存在,俗称为“四门归厅”式结构。全村建筑,处处都透着古色古风。
△村民在黄墙老屋前纳凉。
△老屋黄墙前挂满了各种自制农具。
△高低错落的围屋里是一个庭院,庭院一侧一村民在用人力水泵把井里的水抽出来。
△客家老围屋屋顶嵌有特别图案的木制装饰。
△围屋青瓦上长满了青苔。
△老围屋的门前贴着一个醒目的福字贴。
▶︎原生态农耕
原生态山水及农耕文化是莲麻村的一大特色。清澈湍急的哗啦溪流,沙沙摇晃的幽幽竹林,雨后清新的泥土腥味,远处耕种的锄头阿叔。漫步乡道间,突然一大片三华李树映入眼帘,若是三四月份,你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李花,洁白无瑕的李花层层叠叠,让人仿若置身白雪世界。
△高空俯视错落有致的田野。
△稻田上耕种的锄头阿叔。
△村民们的耕种方式都还是比较原生态的。
△一名村民在耕种着小块田野,旁边静静地躺着一只土狗。
走累了可以闲坐在乡村庭院,品吕田头酒,与村民聊天,享田园风光。在这里可以品尝到极具吕田特色的石磨豆腐、自制凉粉、生晒腊肉腊肠、吕田大肉、农家大芥菜、焖山坑螺、柴火米饭等原生态无污染绿色食品。
△一名村民扛着刚采完的鲜笋和锄头回家。
△刚摘下来新鲜的秋葵。
△村里一家手工榨油作坊,村民正把蒸熟了的花生碎捆成饼状,放入身后的树桩中进行人力压榨出花生油。
△村民正盛装着刚人力压榨出来的花生油,一旁是压榨干了的碎花生饼。
▶︎闲适生活
孟浩然在《过故人庄》里写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和其它村一样,仍在莲麻村居住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因为远离城市纷扰,他们的生活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闲适自在,与世无争。
△围屋中间有一口水井,村里的孩子在用人力水泵把水抽出来。
△村民在自家的门前喂养走地鸡,身后的瓜藤爬满了整个屋子的外墙。
△黄墙老屋前坐着一位老村民。
△九十多岁的老村民坐在自家黄墙老屋前抽烟,一旁是自己的菜园。
▶︎莲麻村怎么去?
目前从广州市区暂无公交去往莲麻村,建议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驾前往。
自驾路线:京珠高速—大广高速“地派”收费站出(全程约150公里,耗时2小时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