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小湘“牛皮水”贻害10余年终被“连根拔”:发展不能践踏农民环境权益

绿色肇庆
+ 订阅

高要区小湘镇迳口村

遭受“牛皮水”污染多年

今年终于等到了改变

2017年经市政府督查后

市环保局于2017年暂停颁发

涉嫌污染的企业的排污许可证

经过整治

现在,村里的灌溉渠终于没那么黑了!

“牛皮水”贻害十余年

2002年第一家皮革厂在高要区小湘镇迳口村村旁开业,原来清澈的灌溉渠便逐渐变黑,村民形象地称其为“牛皮水”。灌溉渠与皮革厂连通,接口处水色发黑,恶臭难闻。农民对“牛皮水”深恶痛绝,多年来用“牛皮水”灌溉农田,原来肥沃的农田也因此变差。村民表示,执法部门曾经多次查处,但排污企业擅长“打游击”,每次执法队伍一到,便停止生产,待执法队伍离开后又重新排污。

▲农民反映,土质变差,农作物质量受到影响

▲农地旁排渠水体黑臭

这是我市“小散乱污”污染问题的缩影

“小散乱污”一般为重污染,高耗能行业,企业的生产形式落后,多为无牌无证的小作坊,治污设备落后甚至没有治污设施,由于污染大,利润低微,一般藏身于乡郊或者废弃厂房。“小散乱污”不仅对地方没有贡献,更给周边生活的群众造成污染影响。去年我市展开专项执法行动,揪出了一大批类似问题。

▲罗滢皮革厂污泥隔水处理

▲罗滢皮革厂废水收集池

责令停产后仍录得污染物超标

2017年,高要区将所涉的三家企业列入落后产能淘汰企业名单,市环保局依法暂停其排污许可证的颁发。按照要求,三家企业应于2018年1月1日起停止生产。罗滢皮革厂在三家企业中经营时间最长,气味浓烈的染料和鞣制制剂随地摆放,皮革染色的生产设备“转鼓”底部有未干透的水迹,地上和皮革晾晒架上也有明显的生产迹象。污水收集池、污泥压制车间状况破败,毫无现代化生产痕迹。

▲罗滢皮革厂晾晒架上有明显生产痕迹

▲罗滢皮革厂厂区破落不堪,地上污水横流

从2015年至2017年,该厂每年均被处罚,今年1月1日责令其停产后,市环保局在线监测平台仍然连续十多天录得其污染物超标。

皮革行业列入退出计划

我市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打好产业基础,今年将继续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计划,推进陶瓷、印染、电镀、造纸、制革、固体废弃物加工利用(主要指废塑料、废五金、废纸)、冶炼(主要指熔铸)等七大传统低效行业退出和整治提升。从产业角度,上述行业分散发展,形式粗放落后,包括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土地集约化利用效率低,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它们一致都是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以制革为例,我市皮革厂清一色为鞣制阶段的“蓝皮厂”,鞣制阶段主要污染物为无机盐、重金属铬等,其废水具有水量大、污染负荷高、碱度大、色度高、悬浮物含量高等特点。这给环境秩序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污染企业开展“游击战”,环保执法人员“以一敌百”,疲于奔命,效果甚微。

▲兆丰皮革厂综合处理池气味难闻

▲兆丰皮革厂原料堆放区处置不当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集聚化发展,支持守法企业壮大

转型升级方向之一是集聚发展

这是守法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机会

案例

广源皮革厂的负责人杨氏夫妻,2017年年初才从上一个老板处转包这个地方,“原来的老板只简单搭了几个棚,四处漏风,又破又旧。”夫妻俩怀着美 好的愿望,投入数百万元重新建设了办公楼房和通用厂房,并准备申请ISO认证。他们意在长久,十分明白环保需要过关,为此投入100多万元用于环保治理。在被告知皮革行业进入全市淘汰或转型升级名单时,他们寄希望于“搏一搏”,但未料环保部门非常坚持。

工厂未领到排污许可证,意味着无法生产,他们必须撤离。他们的下一站是江西吉安的皮革集聚园区,废水由园区统一管理,统一负责。杨太太认为对于传统生产企业,这或许是一个更合适的方式,“在迳口的污水治理设施花了100多万元,但仍然经常超标,我们既要关心生产又要关心排污是不是达标,心里非常累,以后就没有这个负担了。”杨太太坦言。集聚园区的废水治理标准为20元/吨,杨太太算了一笔账,远远低于其独立投入及独立运营的花费。

工业集聚发展是市委、市政府倡导的方向。譬如电镀,作为汽配行业的产业链条之一,电镀行业有现实的价值。金渡镇平布工业园区是高要区电镀行业最集中的地方,但其清一色为平层瓦房,而且生产设施落后,带来了不同的污染问题。

我市要求高要区对标学习

江门崖门电镀工业园,同样是电镀行业,崖门电镀工业园配 建整齐划一、光线明亮的高层标准厂房,现代化车间细节处理得当,厂房设计考虑到生产过程的酸雾收集问题,在细节上进行配置,而污水则由高校研发的先进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清洁效果让参观者纷纷点赞。集聚管理的效益不仅体现在厂房,还体现在企业成本上——崖门才19元/吨,而平布近50元/吨。

高要区曾组织所属的电镀企业前往崖门参观,他们对于两地强烈的对比印象深刻,“崖门的方式,我们不需要操心这么多,做好生产和管理就是了,不像现在胡子眉毛一把抓。”

据了解,我市将继续推动四会、高要的电镀园区转型升级,在总体减排的基础上,向集聚化方向发展。皮革行业方面,我市共有40余家皮革厂,除上述三家外,其余“领证”企业排污期限只有6个月。

来源:西江日报

绿色肇庆编辑部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