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节到来前夕
河职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党校
再次来到刘尔崧故居及纪念馆
和大家共同追忆
这位青年革命运动先驱的光荣事迹
革命先烈
刘尔崧
刘尔崧,1899年11月出生于紫金县,牺牲时年仅28岁,他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是中共东江地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中共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与阮啸仙、黄居仁并称 “东江三杰”。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两次点名提到刘尔崧,充分肯定了刘尔崧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斗争中的历史功勋。
01
书香门第走出的青年革命运动先驱
▲刘尔崧主编的《广东工人之路》
在刘尔崧故居内,挂有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的展板。据介绍,刘尔崧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均为清代贡生,是紫金县城有名的书香之家。
1918年,在“工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下,刘尔崧以优异成绩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下称“甲工”)机械科。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担任“甲工”读书学生会主席的刘尔崧与阮啸仙等人热血澎湃,发动同学到校外发表演说,号召大家响应这场伟大的运动。5月30日,刘尔崧、阮啸仙发动广州大中学生3万多人,举行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大游行。同时动员赖炎光回到紫金县城,与刘琴西等人一起成立紫金青年联合会,组织紫金县内各乡镇青年学生查禁日货。
由于在学生运动中表现突出,在1919年6月成立的广东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上,刘尔崧被推选为主要负责人之一,继续领导广州的学生运动。刘尔崧、阮啸仙、周其鉴与张善铭被誉为“红色甲工”“四大金刚”。
02
中共最早一批党员之一
▲刘尔崧向团中央报告广东青年团组织情况手迹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20岁的刘尔崧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于是,他开始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此时,刘尔崧带着马克思的著作和《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从广州回到紫金县城,向青年们宣传中国只有走反帝反封建和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才能救国救民的革命思想。
1920年11月,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刘尔崧成为第一批团员。不久,刘尔崧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
1923年8月,中国共产党紫金县小组成立,隶属中共广州地委领导,刘尔崧是直接联系人。中共紫金县小组作为刘尔崧领导创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基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的最早一批基层党组织之一,此后有力地推动了中共龙川县、河源县党团组织建立。
03
为纪念革命先辈
紫金设立“尔崧中学”
▲尔崧中学
中共一大召开后,刘尔崧受中共委派,主要从事发动和领导工人运动的工作,对党组织力量在广州乃至广东地区的壮大作出了杰出贡献。
1922年冬,他到顺德县城大良镇开展工人运动,取得了胜利,发动工人改组顺德工会,实行委员制。改组后的顺德县总工会,成为党领导下的广东最早的工会组织。
1924年5月,刘尔崧主持召开了广州工人代表大会,成立了广州工代会,并作为统一领导广州工人运动的总机关。7月,刘尔崧受中共广东区委派遣,领导沙面9000左右工人大罢工取得了胜利,成为“二·七”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工人运动由低潮转向高潮的一个标志。
1927年4月15日,刘尔崧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武装逮捕。19日,被杀害于珠江白鹅潭,时年28岁。
紫金人民为了纪念刘尔崧,在1986年建立了刘尔崧纪念馆,他的铜像就静静地安放在馆内大厅里,推门即见。曾与刘尔崧一起工作的聂荣臻元帅为其题写了馆名。
在纪念馆的山脚下,是以刘尔崧名字命名的“尔崧中学”。不远处,紫金县革命烈士陵园里,高高的纪念碑在青松翠柏中显得肃穆庄严。
来源/河源日报
记者/王亚娇 郝晓楠 肖斌 冯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