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麓又有一个集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地方志馆和城市建设档案馆于一体的大型公共建筑落成。其中,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用艺术与科技记录广州成长,带您穿越广州2000多年历史,感受广州“城市之光”。规划展览中心究竟有哪些令人震撼、难得一见、美妙有趣之处呢?27日,记者率先探营,一睹展馆风采。
据悉,目前该展览中心已经正式向公众开放。
院士操刀设计广州文化新地标
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位于白云新城核心区,与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隔路相望,是广州又一大型标志性公共建筑。该展馆由2010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之父何镜堂院士操刀设计,展馆既现代、又体现了岭南特色,并与白云山美景融为一体。规划展览中心是规划与国土综合展示、城市文化展示平台,兼具科普、政民互动、学术交流、城市综合信息查询、规划公示等功能,被认为是广州市的文化新地标。
说起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广州市国土规划委负责人感触颇深,他表示:“广州作为中国的南大门,需要的不是传统的规划展览馆,而是展示广州城市之光的重要场所;一个集展示、互动、交流的场所;成为跨界聚合,展示城市文化、城市软实力的场所。未来这里不仅是规划师、建筑师,还是艺术家、工匠大师们聚会、交流之处;不仅有规划、建筑的展览,还会有雕塑、城市创意等多种展出。”
馆内主要展厅包括广州概况、城市历史、名城规划、广州全域沙盘、总体规划、交通市政、重点发展地区、城市科学、城区规划等,立体而生动地展示了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的脉络与足迹。一位参观过该馆的博物馆界人士告诉记者:“对于一个不了解广州的外地游客来说,来这里参观一次肯定比读几本关于广州的书收获更大;对于广州本地人来说,来这里参观一次就会明白,过去没有完全读懂这座城市的美。”
看点一:混凝土也透光 展现广州两千年发展地图
走进展览中心的大门就是开阔、大气的序厅,序厅正中,精彩纷呈的影片《生长的天际线》在LED屏幕上缓缓播映,广州城市天际线的变迁画面与城市道路肌理图案联动,在灰色的大型“透光混凝土墙”上交相辉映,让观众在光影交错的视觉震憾中品味千年广州的发展历程。
原来混凝土也能透光!
市国土规划委负责人表示,与一般展馆使用大型LED屏不同,展览中心使用“透光混凝土墙”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透光混凝土墙”上依次展示出秦汉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建国后、改革开放后以及直到今天的广州城市地图,与LED屏上播放的影片同步。
市国土规划委负责人告诉记者:“用这种透光混凝土墙的好处是,造价不高、维护方便。整个展馆的建设和装修过程中都坚持不用高档装修材料的原则,但却要体现格调、朴实、协调、开放、节能、自然,馆内很多地方都是利用自然采光,在节能的同时,也给身在其中的参观者以舒适的体验。”
看点二:4D影院观看千年羊城历史 多种手法构建建筑模型
看完序厅接下来是设备先进、环境舒适的4D影院,为观众营造出逼真的“沉浸式”观影效果。
当影厅完全黑下来后,记得系上安全带,好好体验一番高清三维数字影片《千年羊城》——这部10分钟左右的影片将广州城建史上的各个重大事件串联起来,让观影者透过虚幻的映象跨越千年,寻找羊城印记,感受广州的前世今生。
了解广州的城市历史,可从“千年古道”模型开始。栩栩如生、古香古色的古代城市模型,精细复原了天字码头至北京路这一“千年古道”的城市肌理,让布政使司、广州府、西湖书院、广州府学宫等已消失的历史地标重现眼前,让观众领略秀美的岭南古城风貌,感受古城历史的辉煌。
踏进“千年古道”模型展厅之前,别忘了注意下脚下的“珠江岸线”,从展馆内精心划出各个不同时代珠江岸线中可以看到,原来千年之前的珠江是如何宽阔。
值得关注的是,展厅里有着众多的广州标志性建筑模型,制作手法也多种多样。
有的采用传统方式以手工制作而成——例如,中山纪念堂1:50的模型可谓栩栩如生,旁边还有纪念堂内部建筑结构的剖面模型;有的用积木拼接而成,其中就包括了规划展览中心自身的模型;还有的是通过3D打印出现的模型。
看点三:VR抓鸟蛋 驾驶有轨电车 互动游戏中理解城市规划
展厅内也有孩子们的好去处——城市科学小小规划师园地。
综合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手势追踪识别及交互等领先技术独家开发,广州塔、大剧院、中山纪念堂、陈家祠等羊城标志建筑悉数真实再现。体验者通过简便的手势交互,即可规划心目中的理想广州。
记者亲自体验了一款克服恐高症的VR游戏,带上VR眼镜,手拿操作手柄,站上一条L形通道。眼前显示自己身处摩天大楼之巅的一根独木桥,独木桥另一端是满满一篮鸟蛋,需要走近鸟窝将鸟蛋一颗颗放回身后的鸟窝。伴随着地面剧烈的摇晃,记者颤颤巍巍挪动步伐来到鸟蛋前,试图将鸟蛋一颗颗捡起,不料手滑,记者连同鸟蛋一齐跌入深渊……直到摘下眼镜的那一刻,记者死死抓着护栏的手还没有松开。
“下一站,广州塔站”,伴随着语音播报,电子屏幕显示列车缓缓驶入站台。只见工作人员按下开门按钮,屏幕左侧会显示乘客下车的影像。启动时,只需按下关门按钮,并向前轻轻推动操控杆,列车就按照既定的轨道运行起来。有趣的是,在行驶过程中,还要注意减速、避让从两侧草丛中跳出的小兔子。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游戏完全还原了广州市有轨电车的运行状态,到站还有自动充电功能。让市民、特别是儿童,在趣味的驾驶体验中更好地理解电车的规划设计,从不同视角观看城市景色。
此外,展厅还特别设置了广州2050年的6D体验。30多年后的广州究竟是什么样呢?来规划展览中心看看吧。
看点四:打造广州版的“清明上河图”
广州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展馆中的“清中期广州港与广州府城图”动态长卷颇具特色,以数字化手段再现十九世纪广州珠江两岸的繁华盛景,动态演绎珠江两岸来往的人物、船舶、建筑风格、城市风景,感受广州作为两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以及当时广州城市的繁华,打造广州版的“清明上河图”。
想了解现代的广州,气势宏大的广州全域沙盘一定要看,让你在山脉、水脉之中,纵览7434平方公里全域广州,零距离感受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格局。全新打造的“广州:枢纽型网络城市”规划宣传片也震撼登场,配合专业灯光音响设计,与全域沙盘同步联动,共同描绘广州市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的雄伟蓝图。
在展览中心,市民还可以了解广州总体规划的编制沿革。从解放初期的都市计划到2016年国务院最新批复的总体规划,介绍建国后广州市16版总体规划方案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配合不同年代的广州航空影像资料,展现规划引领城市阔步向前的发展历程。
看点五:40米“一江两岸三带”精细模型 珠江美景纤毫毕现
地铁是怎么挖的?盾构机究竟是什么样?在展览中心都能了解。市政工程管线是城市“看不见的生命线”,展厅内利用场景模型与电容式传感播放控制技术结合的方式,科幻再现由给水、污水、电力、通信、燃气等各种市政管线组成的地下综合管廊场景,向观众展示城市是如何维护正常运作的。
全长约40米的“一江两岸三带”精细模型也非常吸引眼球,纤毫毕现地塑造出珠江新城、琶洲地区、白鹅潭、长堤等城市精华区域,以三个十公里精品珠江为纽带展现广州城市最繁华、最靓丽的现代国际化都市风貌。
【记者】刘怀宇 黄舒旻 李丹
【摄影】记者 肖雄 实习生 帅昌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