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入地美化贫困村

潮州发布
+ 订阅

  一直以来,农村“三线”乱拉乱搭,“蜘蛛网”般的线缆纵横交错,严重影响农村风貌,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针对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全市 45 个省定贫困村深入开展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整治行动。根据整治创建项目推进情况,我市选取潮安区归湖镇狮峰村、文祠镇赤水村,以及饶平县樟溪镇英粉村、浮滨镇黄正村作为先行点。

  统筹协调 压实各方责任

  近日,记者走访了潮安区归湖镇狮峰村,看到村道的电视、通信线总体上沿着电力线的杆柱、铁单布线行走,电力线在上方,电视、通信线在下方,线路布设有序。

  据了解,在开展“三线”改造整治期间,市、县(区)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贫困村开展专项调研,统筹协调有关部门,研究“三线”整治工作,加快“三线”整治,并纳入市委、市政府督办事项,定期督促跟进。电力、电信和广电等部门按照相关职责,主动作为,积极筹措资金,落实项目,组织人力,切实开展整治工作。

  “为加快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我镇成立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协调各部门之间关系,对‘三线’架设进行改造。”归湖镇副镇长范长杰说,通过架空线路梳理、杆路合并拆除等手段,实现弱电、强电线缆规范有序。

  严照标准 大力推进整改

  广东电网潮安供电局计划建设部门主任陈贤满介绍,农村低压电网主要存在“三线”交叉、穿大街过小巷、蜘蛛网的问题,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村民没有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乱拉乱搭,容易造成第三方人员触电。“我们按照‘能力充足、指标良好、整洁美观’的要求,专项制定了《潮州市省定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方案》。针对电线穿大街过小巷的问题,我们做到表箱到户,缩短表后线、减少私拉乱接、减少蜘蛛网。”陈贤满说,除按照标准工艺施工,规范用电的秩序,减少安全隐患外,还在电气设备上加设宣传栏,美化了村内景观。

  “在弱电电线铺设时,电视、通信线做到‘同一侧、同高度、同走向’,数线捆齐后再继续走线,尽量减少跨街次数特别是长距离斜跨街的次数,做到线路整齐有序,安全美观。”移动相关负责人说。

  三线改造整治工作,既要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技术规程,也要群众的配合和支持。“为保障线路安全,改善视觉效果,我们将‘三线’管护纳入村规民约,禁止未经批准在电线杆上悬挂、张贴广告,禁止在电线上晒被子、衣服等行为。”狮峰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统伟说。

  专项整治行动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不仅提高了道路安全性和通行能力,更提升了区域整体电压的稳定。“之前有的电线很乱,有的低垂接近路面,很危险。现在电线搭高,我们有了安全感,村民们都非常高兴。”狮峰村村民蔡维深说。“整治后电线也粗了,家庭用电也不用担心会跳闸了。”村民李培明阿伯说。

  “三线”入地 美化乡村面貌

  随后,记者来到饶平县樟溪镇英粉村,在进入村口处时,看到一番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目前电视、通信线已铺设完毕,电力线缆的地下铺设正在加速推进。”英粉村第一书记吴锡钿向记者介绍,原先田里的电线杆林立,电线杂乱,三线入地后会结束以往空中线路"蜘蛛网"的状态,美化乡村面貌。

  “我们广泛发动群众,支持“三线”改造整治,有关村民都按要求无偿腾出场地,清理障碍物,给予配合和支持。”吴锡钿说,因为通过前期‘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已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这次推进比较顺利。

  “三线入地”工程完工后,原本挂在天上的线路将不复存在,将大大提升农村形象,获得了村民的好评。“将曾经横跨空中的电缆线均移位至地下管道,路变宽阔了,出入也方便了。”村民余泽锋说。

  目前,这4个贫困村共投入资金约797万元,改造电力线路约24.5千米、通信线路约8.4千米、广电线路约5.16千米,并改造“三线”设备一批。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能实现从地面到空中的环境美化,打造了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升级版。接下来,各有关部门将全力抓好“三线”改造整治,分期分批推进,力争在2018年底前完成贫困村“三线”改造整治工作。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