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生3D造“佛手”,为公益接上“科技+”

佛山大课堂
+ 订阅

“大学生就像社会的小齿轮,力量不是很大,但只要我们把力量用在对的地方,可以为这个整体作出一点点贡献。”4月25日,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佛科院”)创业谷内的“佛手”项目发布会现场,项目负责人仇梓枫如是说。 

“佛手”项目是2018创益合伙人计划的通过终审项目之一,主要是为肢体残疾人士量身定制高性能、低成本的体验式3D打印功能性外骨骼的公益性项目,实施时间为一年,从科技层面跟残疾人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得到主办方青睐。 

以“小齿轮”推动“大公益” 

“佛山目前具有实用性的义肢较少,总体上残疾人对使用辅助性器具的意识也比较薄弱,我们应该可以在这个方面为他们做一点事情。”仇梓枫说。 

“佛手”项目负责人仇梓枫现场作项目介绍。 南方+记者 王雅铄 摄

2017年10月底,近百个申请2018创益合伙人计划的项目进行了入围资格终审,最后28个项目顺利通过终审。佛科院为残疾人运用3D技术打印义肢的“佛手”项目正是其中之一,共获得项目资助资金10万元。 

仇梓枫的团队一共有16人,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他们通过前期调查了市面上其他义肢,包括机械义肢和装饰性义肢,发现其市面价格都在1000-4000元不等。 

和市面相比,他们的3D打印外骨骼除了有绝对的价格优势,还使用绿色环保材质,以人体功能学原理设计外形,具有日常提拿物品的功能,在实用性方面也有保证。 

“大学生就像社会的小齿轮,齿轮的力量不是很大,但是只要我们把力量用在对的地方,还是可以为这个整体作出一点点贡献的。”仇梓枫和团队成员表示,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帮助更多的肢体残疾人士走出心理阴影,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在发布会上,佛科院经济管理与法学院党委书记刘军对项目表示肯定,他表示,该项目体现学生的慈爱之心、慈悲之怀和慈善之举,“公益之举的意义在于回馈社会”,他勉励大家要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不以善小而不为,善有而善成。

科技+慈善服务肢体残疾人士 

自2016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实施,慈善内容除了传统扶贫济困、救孤救灾等慈善内容之外,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环保等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也纳入其中。 

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项目?据佛山市慈善会项目发展部部长李立介绍,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佛手”项目从科技层面跟残疾人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是比较好的尝试。另一方面,整个团队是高校老师和学生组成,有利于通过产学研结合,让学校跟社会有机连接。 

根据2018创益合伙人计划进程,今年1月起项目已经正式开始实施,实施时间为期一年,主办方与第三方执行机构将全程跟进项目的实施。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团委书记邓晓海表示,目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团队数量占全校学生的50%,今年计划发展到全校学生的80%。 

“公益‘佛手’项目是我们众多优秀项目之一,满足了同学们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美好愿望。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把我们志愿者项目跟各个专业结合,使项目做的越来越好。”邓晓海说。 

【记者】王雅铄 

编辑 朱苏娇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