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四月,江南探春,东莞与宜兴因文创结缘

南方+ 记者

近日,为期5天的“禅茶四月探江南”文化体验之旅圆满结束。本次活动是由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文化与艺术产业创新中心、东莞佐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和宜兴又见了艺术会馆主办的江南文创考察交流活动,旨在促进东莞与江南艺术文化交流,增进对江南文化包括紫砂文化、艺术文化及其周边文化产业发展了解,感受江南在文化产业的创新路径及文化概念转化的丰硕成果,为东莞的文化创新发展开启新的视野和合作机遇。

探访紫泥公社,深入了解紫砂艺术

此次活动行程之一是参观位于宜兴的中国陶瓷博物馆、紫泥公社,熟知宜兴千年陶都历史和世界文明茶文化衍生品——紫砂壶艺术工艺及其发展历程。

在观赏中国陶瓷博物馆期间,讲解人员深入介绍陶都悠久的历史文物,让在场宾客对陶都文化的前世今生有了更全面系统的了解。此行还参观了藏有紫砂国大师罕见名器三百多件的紫砂顶级收藏馆——道方会馆以及以“紫砂创客”闻名的“紫泥公社”。

为了深入了解紫砂艺术工艺,团队一行来到“紫泥公社”近距离体验、学习和了解紫砂创作过程。“紫泥公社”是中国紫砂体验文化的开创者,其负责人赵炎为宾客们讲解了20年来的民间创新坚守,在紫砂产品设计创新及紫砂产业发展革新方面作出的突出的贡献。

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宜兴,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壶的原产地。宜兴紫砂风格各异,技艺精湛,紫砂工艺以其古朴、典雅,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蜚声海内外,被世人所推崇。其造型设计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从造型艺术角度而言,紫砂工艺的地位当在一切陶瓷工艺之上。

作为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一种民族传统工艺和文化遗产,紫砂壶融入了中国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将中国文化艺术具体地呈现给大众。

体验千年非遗丝绸织艺

在此次文化之旅中,吴罗非遗传承人李海龙带领着团队,结合当地素材因地制宜,仅用2天时间创意实现了60个“见花·罗门”。

“吴罗”是传承数千年丝绸织艺的国粹及重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绞经结构的顶级丝绸面料,以“薄、软、轻、透”著称。“见花·罗门”作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自然相结合,融入宜兴人文特色,打造具有江南特色、非遗和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的视觉化艺术形式,向远道而来的文旅人士展示国粹吴罗、宜兴风貌以及大地艺术的理念。

“见花·罗门”依乾元茶山独特地势而行,从鱼贯的翠竹门顶随风飘罗,宛如腾龙飞跃又似云峰叠起,自然与艺术交织的景观让人屏息赞叹。

“见花·罗门”作品灵感来源于“包裹艺术家”、“大地艺术家”克里斯多夫妇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著名的作品《门》,而与《门》相比,“见花·罗门”更独具东方神韵,拔地而生的新竹与穿越古今的富贵花罗在幽幽茶园小径中绽放,带有东方哲意思考:观古、观今、观众生。

借此机会,宾客们一同随行到吴罗艺术馆实地体验吴罗的织艺,欣赏用吴罗匠心编织而成的新中式服饰、扇子等作品,吴罗传承人李海龙以他多年的经验和研究为宾客们解读吴罗的历史、地位、织艺和未来发展方向等,重建了宾客们对吴罗的认识。

参加江南匠人大师文化沙龙

此次江南之行邀请了多位江南匠人大师进行文创艺术文化交流,除了宜兴道方会馆馆长蒋小平、吴罗传承人李海龙,还有来自紫砂艺术界的大师。

其中最为精彩的是中国美术学院画家李桐与屠文祥的个人画展分享活动,当天,在又见了(宜兴)城市艺术会馆进行了一场个人画展暨艺术收藏分享活动,为春日的宜兴更添一抹雅致的色彩。

李桐对于自身艺术创作的发端、发迹、发展进行了详细讲述,在介绍过程中感受到他对艺术创作笃思慎行的持续实践。据介绍,他在水墨人物画有着独领风骚的造诣,笔墨之下画出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人画与壁画、复古与革新的碰撞交融。他深钻敦煌和永乐宫的壁画以及佛教的石窟造像, 形成独具个性的艺术思维和风格。

屠文祥在沙龙上也介绍了自身对于艺术收藏近30年的经验与感悟,他提到:“艺术收藏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一种追求生活品质的美好愿望的体现”。他认为,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让艺术和文化深入人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互动。

又见了会馆馆长吴沫提出:“’又见了’要成为城市艺术发展新地标的寄望,打造艺术全产业链平台,更期待各方艺术宾朋可以常常在这里’见艺,见心,见友’”。交流结束之时,东莞团队嘉宾热情邀请李桐前往东莞,增进江南与岭南两大传统文化属地的文化与艺术交流。

“此次江南之行打通了东莞和江南在文创艺术文化交流和合作,为岭南和江南在国际文化融合、全球艺术衍生、艺术产业发展、文创IP输出等领域的合作发展埋下了伏笔,期待未来两地举办更多的精彩互动交流。”东莞团队领队说道。

【通讯员】陈思云 刘丽琼

编辑 谢嘉玮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