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顺跨海大桥档案
姓名:调顺跨海大桥
等级:一级公路
全长:9.313公里
特大桥长度:4.809公里
建设总工期:预计36个月
总投资:22.3亿元
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
坡头龙头山塘村,“龙抬头”的地方。
从地下80多米的岩层里“长”出来的桥墩四根一排,顶天立地。地面以上22米高的桥墩顶部,工人正在进行盖梁作业。未来,这些柱、梁,将擎起调顺跨海大桥这条巨龙,将天堑变成通途,改写湾区交通格局,为湛江振兴提供更坚实的交通保障。
23日下午,湛江日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报道组,深入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调顺跨海大桥项目经理部,走进海东、海西施工现场,与“建桥国家队”的专家、工匠面对面座谈,感受湛江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实践路上的交通脉动。
与港珠澳大桥“师出同门”
走进调顺跨海大桥东岸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数十米高的旋挖钻机、运载混凝土的搅拌车……人们在马达的轰鸣声中,不难听到“巨龙的胎动”。
打造这条巨龙的是被誉为“建桥国家队”的中铁大桥局集团。这支因修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而起家的功勋央企,是中国唯一一家集桥梁科学研究、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机械制造四位于一体的大型工程公司。
中铁大桥局是港珠澳大桥的重要建设单位之一。组建湛江调顺跨海大桥项目经理部时,就有专家、技术人员来自原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队伍。虽然调顺跨海大桥的投资体量、长度、技术难度等方面不及港珠澳大桥,但也称得上“师出同门”。
2017年,中铁大桥局以PPP模式参与调顺跨海大桥建设而与湛江“结缘”。调顺跨海大桥也因此成为该局在中国修建的位置最南的一座大桥。
作为湛江海湾上的第二座跨海大桥,这座桥是湛江道路网规划中的主骨架之一,将有效连接遂溪、赤坎、坡头,缓解海湾大桥交通压力,加强湛江湾各功能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等。
工匠精神打造海桥精品
“这是一座兼具颜值与实力的跨海大桥。”中铁大桥局集团调顺跨海大桥项目经理部党工委副书记郭琦琳表示,中铁大桥局将秉承工匠精神,以60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当前先进可靠的技术,将调顺跨海大桥打造成海桥精品。
调顺跨海大桥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戴军翔表示,当前,设计方正在组织对设计方案作进一步的优化。他透露,调顺跨海大桥将建成双塔斜拉桥,索塔设计具有中国特色,桥身及索塔均设计为红色,与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的“中国结”造型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吸收了旧金山地标金门大桥的审美元素。
调顺跨海大桥的设计建设团队中,不乏80后、90后身影。虽然年轻,但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在港珠澳大桥等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中经历了锻炼打磨,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
“我们将保质保量将调顺跨海大桥建成湛江新地标,实现对湛江市委市政府和湛江人民的承诺。”调顺跨海大桥质检部部长罗凯表示。调顺跨海大桥施工地质复杂,需在海上及水上修建大量栈桥、码头及施工平台,用钢吊箱、钢板桩围堰等施工承台,中铁大桥局专门调派了一批技术骨干参与大桥施工建设。
目前,东西两岸均已展开施工,其中钻孔桩完成57根,立柱10根,盖梁2个底模安装完成,108#墩承台准备绑扎钢筋;项目部、东西岸生产生活区均已投入使用。栈桥累计搭设西岸760米,东岸48米,便道累计完成1.8公里硬化。
打造湛江腾飞的新跑道
作为跨越湾区的海上战略通道、湛江较早采取PPP模式的重点项目,调顺跨海大桥从去年12月首根钻孔桩开钻以来,建设进展备受老百姓关注。
据介绍,调顺跨海大桥路线起点位于毗邻城区的遂溪文车村以南,对接325国道改线段,一路往东,在电厂北码头以北跨越海域,向东在龙头镇山塘村与海东大道相交。
对于湛江来说,这是一条伸向机场的起飞跑道——通过海东大道与汕湛高速公路连通,可经在建的汕湛高速公路吴川支线与新的湛江国际机场实现无缝对接。也就是说,桥、路相继建成后,人们可以从市区经由调顺跨海大桥便捷抵达新机场。
目前,项目建设方正在协调沿线单位抓紧完成红线交地工作。“4到9月为多雨多风季节,对施工会有一定的影响,我们正在协调各方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力争早日进入桥梁主体施工阶段。”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地企共同努力,抓紧交地,尽快进入无障碍施工状态,早日建好大桥,早日造福湛江人民。
大兴交通基础设施,是湛江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更大贡献的必要保障。当前,湛江市正在奋力实施“四大抓手”“五大产业发展计划”,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作为,为广东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出湛江贡献。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如调顺跨海大桥等一批陆海空重大项目相继实施。湛江作为中国大陆极南之地交通不便的标签,将随着高铁、海桥、机场陆续建成,而成为历史。“调顺跨海大桥们”,正在成为湛江振兴新的见证。
湛江日报社总编辑黄康生,副总编辑潘英豪、刘世忠、韩海冰,副社长方水旺和要闻中心、采访中心、民生中心、视觉产业中心、专刊中心、全媒发布中心、全媒体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湛江日报记者 郭丹 通讯员 段泽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