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学生最喜欢读哪些书?有学霸一年借了1121本书!

上学了
+ 订阅

今天是4月23日,一年一度的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不少学校公布了图书馆里的大数据,用数据,挖掘出了一大批爱读书的老师同学,还有一系列热门图书。

学霸一年借多少本书?

上学君看到,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今天都先后公布了“读书大数据”,其中借书排行本最引人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2017年度借阅量为298279册次,平均借书量为6.82本,但有的学霸们借了100+,绝大多数同学的借阅数依然在2-3本之间。

其中,一名叫胡健楠的法学院男生,去年借了268本书,在本硕博学生、教职工中都排名第一!

华南师范大学的官微还贴出了这位学霸的照片,没错就是他了↓↓

“一个人读书的时候,会觉得眼前这本书是我的朋友,或是师长,偶尔也会认为它是我的精神恋人。”胡健楠说,对于在图书馆的看书时光,他总是倍感珍惜。

而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2017共借出65564册次书,但学校人数不多人均借书量达到了11.5册次。其中,化学系的一位老师全年借书232本,第二名是一位15级的同学,借出了172本!

而最令上学君目瞪口呆的是,华南农业大学这两天公布了2017年度读者之星“悦读之星”,竟然有一名15级公共管理学院的胡领同学,一年借了1121本书!

哪些书最受欢迎?

华南师范大学公布的数据显示,《平凡的世界》、《明朝那些事儿》、《深夜食堂》、《理想国》、《毛泽东选集》位居纸质图书借阅数量前五名,而《前言文化纪事》、《世界简史》、《中国近代体育史》、《国外理事教育透视》、《道德学习论》则排名电子图书前五。与在纸质书上的经典属性不同,华师人在电子书的阅读上,比较偏重工具书和历史书籍。

纸质书借阅TOP10

电子书借阅TOP10

在南方科技大学,分专业类和人文社科类书籍进行了排名,果然是理工科学校!

这些书有你喜欢的吗?

——————我是彩蛋分割线——————

如果你想当个读书榜上有名的“书虫”,今天,国家图书馆发布了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

获奖图书由全国81家图书馆担任联合评审单位,8家媒体评审参与图书推荐和初评环节,14位知名学者进行终评工作,最终共评选出获奖图书9种,推荐图书51种。

9种获奖图书

社科类

《中国传统文化百部经典》(1-10种)

袁行霈主编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点评:首批共包括十部典籍,分别为《周易》《尚书》《诗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管子》《孙子兵法》《史记》。作为阶段成果,对上述经典解读的十部著作凝结着众多学者的心血,反映出他们在诠释古代经典、解读传统文化方面的最新努力。

《哲学起步》

邓晓芒著 | 商务印书馆

点评:在中国哲学界,邓晓芒是一位学术功底扎实而且有独立思想的学者。在几十年的学院生涯中,他孜孜不倦地从事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康德和黑格尔哲学的翻译、研究和教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本书是在作者讲学的基础上整理成书的,保留了课堂教学的现场感,表述通俗生动,善于用日常语言讲解深奥的哲学道理。

《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

韩昇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点评:与众多谈及家训的图书不同,作者更多地表达了其对当前教育的深入思考与忧虑。他“从中国古代历史中选取了众多生动的故事,揭示家训背后的道理”,“选取了当今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盲点,以及在快节奏的功利社会需要特别加强的地方,这些都属于做人和家教最基本的方面,并尽量展开来深入讲解,结合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希望把其中的要义真谛说透彻”。

《学以为己:传统中国的教育》

李弘祺著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点评:中国书院教育的理想是“为己之学”或“自得”。这种观念从孔子始,以后支配中国读书人的理想将近三千年。经朱熹的提倡,它变成更为广泛的信念。这一理想受到科举制度的强烈冲击,至明之后,逐步转变成为“以天下为己任”的一部分。

“自得”乃是一种自由的境界,是一种精神上的解放。因而读书的乐趣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没有责任感的快乐。这一命题与哲学上“自由与责任”的命题有相似之处。

科普类

《中国三十大发明》

华觉明,冯立昇主编 | 大象出版社

点评:中国除了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与指南针这四大发明之外,还有粟作,稻作,蚕桑丝织,汉字,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筹算,青铜冶铸术,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运河与船闸,犁与耧,水轮,髹饰,中医诊疗术,瓷器,中式木结构建筑技术,中式烹调术,系驾法和马镫,茶的栽培和制备,圆仪、浑仪到简仪,水密舱壁,深井钻探技术,精细耕作的生态农艺,珠算,曲蘖发酵,火箭与火铳,青蒿素和杂交水稻。

虽然这些发明仍不能代表中国发明的全貌,却也涵盖了农业、水利、冶金、武器、弹药、仪器、工艺、纺织、天文、地理、医学、数学、语言、文字等多个领域,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极大影响。

《我们人类的基因:全人类的历史与未来》

[英]亚当•卢瑟福著;严匡正,庄晨晨译 | 中信出版社

点评:一本讲述了DNA发现之后科学家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实践与应用的书。它以时间为轴,从最古老的距今3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与我们今天的关联讲起,一直到论述我们未来的进化之路是否还在继续;这是一本以遗传学的视角重新书写人类发展历史的书,刷新我们很多的既有认知。

似乎我们已经把基因作为一把万能钥匙,可以开启诸如性格、寿命、疾病等所有问题之门的时候,基因是不是就等同了命运呢?作者并没有更深入地阐释,然而我们相信基因绝非“一键定音”,环境、社会以及文化与基因永远会是相互作用的。

《地球之美:一部看得见的地球简史》

[法]帕特里克•德韦弗著;[法]让-弗朗索瓦•布翁克里斯蒂亚尼绘;秦淑娟、张琦译 | 新星出版社

点评:这是一部由法国地质学会主席帕特里克•德韦弗撰写、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专家让•弗朗索瓦•布翁克里斯蒂亚尼摄影配图的2017年度重磅之作,全书400页的篇幅,一页文字搭配一页高清彩图,记录了200个改写地球命运的时刻,呈现了46亿年漫长的地球史。这是一本关于地球的“百科全书”。

少儿类

《太空日记:景海鹏、陈冬太空全纪实》

刘思扬主编 景海鹏等编著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点评:这是一本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非要一气呵成读完的好书,为读者全面揭秘了中国神舟飞船和天宫空间实验室的情况,描述了航天员在飞船上遇到的特殊环境,介绍了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里面做的一些空间实验,还为读者推出了中国最权威的幕后航天人的故事。

《给孩子讲量子力学》

李淼 著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点评:作者尽力避免了直接引用定理与公式,也没有深奥的理论话语或者演算过程的罗列与呈现,而是用图文交互的版式,漫谈及聊天式的文字表述,照片叠加漫画风格的插图,再以物理学家的故事穿插其中,让读者对量子力学的方方面面都有所认知和体会,还特别关联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包括时尚文化热点。

李淼教授认为,科学饱含真正的美,但只有经过训练的人才能欣赏到。科普就是用公众可以接受的办法尽量把这种美介绍给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人。

51种推荐图书

今天上学君想

早点下班,回家读书

综合自晚安华师、南方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青年报

值班编辑 / 姚瑶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