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东莞历经400年的大家族祠堂,仍散发独特文化魅力

南方+ 记者 卢真伟2018-04-21 08:58

你是否听说过作为麻涌新八景之一的古祠蕉雨。古祠蕉雨里所说的祠就是指莫氏祠堂。莫氏祠堂位于新基村八宅坊,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 年),历史上经过多次修缮。莫氏祠堂保存了消失已久的一祠四墅形制,是东莞市规模较大的祠堂之一,同时是东莞市最大的家族式祠堂,这里更是研究岭南地区祠堂建筑史和新基发展史的重要实物例证。

2006 年底,莫氏祠堂在东莞市文物部门指导下完成了维修,现在,这里已经从家族式祠堂延伸变为“村史展览馆”“麻涌镇中小学德育基地”和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莫氏祠堂的文化也对当地许多村民有着潜移默化的优良影响,65岁的新基村民敏叔告诉笔者,他对村里的“孝”文化引以为傲。

至今仍广为传颂的《莫氏家训》置于莫氏祠堂中,要求村民传承信义谦和、立身行己、恭敬勤俭、以德胜人的优良传统。《莫氏家训》里面提到“凡有气血者,莫不知亲之所当敬也”;“忆昔荀季和家教有法,八子扬名;孟母庭训有方,一儿亚圣”;“为子弟者,即望以修”等,也处处彰显着孝德文化。

相传“岭南八大才子”之一莫宣卿才孝两全,于公元851年高中状元,其子孙后代遍布各地,新基莫氏即为其后人。当年他考取殿试第一的《兴国论》无处不透露着其孝义之心,至今成为《莫氏家训》,悬挂于莫氏祠堂内,训育着一代又一代子孙后人。

文明氛围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新基村民,新基先后涌现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莫许芳、萧初安,东莞好人罗启贤等大批道德模范,用实际行动践行孝德风尚。

祠堂对岸,有一片蕉林,伫立在莫氏大祠堂门口,眺望河涌对岸一片片蕉林,春雨点点,让人自然想到古诗名句“芭蕉宜雨不宜晴”和广东名曲《雨打芭蕉》,更让人联想起周恩来当年为麻涌香蕉颁发的奖状。

凉棚里,蕉林下,祠堂中……这些麻涌人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成为了旅游沿线的亮眼景点。莫氏祠堂作为东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经过修葺完善后,这里聚集起村史展览、粤曲演唱等文化元素,同时还兼具老人活动中心、流动图书室等多种功能,成为麻涌美丽乡村建设的亮点和全域旅游的重要景点。

【记者】卢真伟 

【实习生】李亮东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