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南沙 伶仃洋中扬帆 蕉门河上划艇

咩事
+ 订阅

对候鸟来说,天空和翅膀都是“老天赏饭吃”,天生就有。

对生活在南沙的人们来说,水就是“天”,船就是“翅膀”,扬帆踏浪,划桨竞舟,或是安静地在水面练习瑜伽。人与水相处之时,犹如空中翱翔的飞鸟:

自由,柔韧,充满张力。

13条外水,302条内河,240公里岸线,22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西江、北江、东江在南沙汇集,然后奔向海洋。

在海洋怀抱生活的人们,每天就这样自由地感受海的博大和宽广。

来自太平洋的温暖季风鼓起帆布,洁白的珐伊26帆船从南沙游艇会码头出发,向滨海公园航行,咸淡水分界线随着海浪漂移。以鼓励勇者、有“航海运动的珠穆朗玛峰”之称的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年初已在45000海里的比赛过程中穿过南沙。

纵横交错的河涌,勾连起城市与自然,村落与新城,皮划艇犹如畅游其中的海豚,自由而灵活,将艇上的人们带入一处处美丽风景。周末时光,租上一只皮划艇载着孩子感受水的柔软和力量。

夕阳西下,将“瑜伽垫”放入河流间,把身心交给大自然,当你连着艇,当艇连着水,天、水、人就是最梦寐的安宁时刻。

用尽力气去流汗,

任意东西去飘荡,

静默沉思去释放。

当你与水相遇,运动的时刻也那么诗意。

在广州的南沙。

环球帆船赛:全球最勇敢水手来南沙竞技

高冬阳期盼良久的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已在今年2月初来过广州,彼时,郭晶晶和霍启刚登上不同船队比赛“一较高下”更成为新闻热点。由于南沙是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停靠站,高冬阳觉得,这场比赛会让越来越多人知道“原来南沙也有帆船运动”。

去年年底,参加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水手们从西班牙的阿利坎特启航,往南大洋海域航行,继而驶向香港,今年二月初,停靠广州南沙举办港内赛和停靠站活动,继而航向新西兰,将在今年下半年抵达荷兰海牙结束赛事。

皮肤黝黑,肌肉结实,马尾甩甩,笑声爽朗,一眼扫去,一米七八的身高,不用自我介绍,旁人能马上感觉到这名女生是个运动员。7年前,高冬阳从广东省省队退役后,来到了南沙游艇会,成为这里唯一一名帆船教练。

在南沙游艇会对开海域,青少年们正在练习帆船。

“比较少人知道我们游艇会还有帆船这个项目。”她说,即便在广东,帆船运动开展得也比较晚。

“1996年的时候,香港人李丽珊拿到帆板奥运冠军,让人们认识了帆船帆板运动”。1997年广东省组建帆船队,“那时只有几个老选手,所以要扩招一批新的运动员”。只有15岁的高冬阳因为身材高挑被选中,随后开始了在广东省汕尾红海湾帆船队集训的运动员生涯。

2005年全运会后,高冬阳退役、结婚、生娃。直到7年前孩子开始上幼儿园,南沙游艇会向她抛出橄榄枝。

高冬阳说,南沙是个很适合练习帆船运动的地方,水够深,有风,相比汕尾红海湾,南沙对出水域的浪并不大,很适合初学者。

青少年们正在学驾帆船。

最近,高冬阳刚刚培训完第一批ASA帆船驾驶证学员(American Sailing Association,美国帆船联合会,全球帆船航海的领导组织,专门从事与帆船航海相关的科技和船艺的教学及认证)。

“现在还没什么人知道在广州也可以学驾驶帆船”,她说,经过5天培训,学员就可以考取ASA帆船驾驶证,这个证是国际通用的。所有学费大约8000元。

高冬阳还是青少年帆船培训的教练,“平时再调皮的小孩,来到这里都会乖乖听话,因为他们对帆船运动实在太好奇了”。

孩子们在伶仃洋上扬帆。

“如果不参加培训,普通市民188元就可以体验90分钟的风浪帆”,高冬阳笑说,其实帆船离人们很近,航海梦也并非遥不可及,在南沙就能实现。

去年7月底,南沙游艇会举行了第一届广州南沙国际帆船节,而在那之前,很少人知道,在广州,原来普通市民也有机会体验帆船运动。

手背朝天,拇指朝向自己,高冬阳拉动缭绳调整船帆的位置和角度,四名孩子跟在她身旁。

阳光炽烈地照着南沙湾,四五艘珐伊26帆停靠在码头边。

蕉门河皮划艇:周末带着“小情人”去探险

2016年9月6日下午,建设中的南沙新区蕉门河中心区区块。

木浆在水中划下,扬起,再划下,眼前的蕉门河不断输送着两岸的风光,水草、高楼、芦苇荡。

西面是大山乸,东面是黄山鲁,北面是小虎沥和狮子洋,南面是蕉门水道,被大海环绕,又被高山拥抱,横亘其中的这条6.26公里南北走向的蕉门河得到了自然最多的宠爱,在蕉门河上划艇,该有多惬意。

“能在离广州城区一小时车程范围内,找到一个玩皮划艇的好地方,当然高兴。”晨曦,一个热爱户外运动尤其是水上运动的广州人。龙船、桨板、皮划艇,他爱在周末选择亲水。

几年前,女儿诞生,周末带着“小情人”去户外成为晨曦新的生活方式。对于孩子来说,运动环境的干净卫生特别重要。“很早之前就想带女儿去玩皮划艇,但只有从化的水质令人放心”,他说,2016年4月前后,朋友告诉他,南沙的蕉门水道也可以玩皮划艇。“这里的水质不错,水流也不急,带女儿过来很合适。”

南沙境内有302条河涌,但目前每天都通过控制水闸和泵站来调节河涌景观水位的,只有蕉门水道。此前政府已投入2亿元对蕉门水道一带的泵站、水闸等工程以及一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进行整治。

“这里的水路有很多分叉,除了常规的6公里体验区域,还可以划进支流,带着女儿去‘探险’。”坐地铁就能到达目的地,和女儿一起边划艇边欣赏南沙的城市风光,晨曦觉得很满足。

“下水咯!”2017年8月15日上午11点,欢呼声中,一群孩子拿着船桨从草地走向浮台,五颜六色的皮划艇正静静等待出发。蕉门水道两岸低矮的树丛和蓝天白云一起倒映在流水潺潺的河面上。“两只手要握紧船桨哦,千万别掉水里了。”晨曦的女儿穿上小救生衣,戴上小草帽准备出发。

2017年8月15日,南沙蕉门水道岸边,参加体验皮划艇的市民在练习划桨。

这是南沙皮划艇基地在暑假举办的一次公开课,孩子们第一次体验这项水上运动。划艇的姿势不太对,但看到爸妈在身边,便安心地兴奋叫嚷着,拨动着木桨徐徐往前。

浆板瑜伽:与水对话的舞者

夏末初秋的一天,印度瑜伽教练迪帕第一次尝试桨板瑜伽。

这名印度人11年前来广州开始教瑜伽,从市区到郊区,如今在南沙经营着一个瑜伽课堂。平时都在室内上课,这天,为了让学员体验桨板瑜伽,他将课堂搬到了蕉门河畔。

“当瑜伽与阳光、海水和新鲜空气相结合时,桨板瑜伽可以让练习者获得更多大自然赋予的益处。”迪帕的搭档说,桨板瑜伽正在欧美风行,在国内却刚起步,南沙是广州第一个水上瑜伽训练场。 “现在我们的课程已经开始,学员从20岁到50岁都有。”她说,在桨板上练习,人处在一个不平稳的平台上,挑战难度增加了,能更好地训练到核心肌群稳定性。

2017年8月15日,南沙蕉门水道岸边,瑜伽教练迪帕在上瑜伽课。

中午时分,河岸草地旁铺满了整齐的瑜伽垫,下犬式、婴儿式……迪帕用带着印度口音的普通话边示范边指导学员如何放松身心,摆正姿势。那只是个热身,接下来他要将这些动作搬上桨板。

“其实,难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桨板有个中心区域,只要稍微学习,就能在那里掌握平衡,然后做瑜伽动作。”另一个教练说。

2017年8月15日,南沙蕉门水道,市民和迪帕一起在河道中做起水上瑜伽。

刚开始,瑜伽垫上的迪帕有些颤颤巍巍,做起基础动作,适应了水流和桨板的晃动节奏之后,他渐入佳境,找到平衡点,开始大胆放松地做起难度动作,他的左腿屈膝盘坐,右腿绷直抬高,腰挺直,双手握着右脚脚尖。

“感受着微风和水流,平衡过后,更能感受到自己的身心与自然融在一起。”迪帕说。

统筹:南都记者 张艳芬 梁建忠 张志韬

主笔:南都记者 张艳芬

采写:南都记者 叶孜文 李春花 赵安然 任先博

摄影:南都记者 张志韬 谭庆驹 马强 黎湛均

视频:陈成效 实习生王凯

实习生:周靖婷 李美燕 林晓宁 洪嘉琳 金南汐

编辑:李湘莹

编辑:李湘莹

本文版权归南方都市报社所有,且为未见报内容。欢迎转发分享给朋友。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需获得转载授权,请联系南方都市报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