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挛缩、紧张是影响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一大困扰。日前,由宝安人民医院(集团)一院副院长、骨科中心主任潘晓华教授与深圳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神经康复专家、美国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访问学者周克英教授联手,深圳第一例利用化学去神经法“破题”治疗痉挛型脑瘫症,有望为众多脑瘫儿童及其家庭带去福祉。
患儿是一名来自宝安区儿童福利院的12岁女孩,因罹患脑瘫自幼被家人遗弃,长期卧床,两年前在宝安人民医院(集团)一院经过微创手术给予多组下肢肌群的松解、重组及程序性康复训练逐渐能够坐起来和站立了,但是随着骨骼的发育生长,下肢肌肉张力增高、痉挛逐渐严重,以致令她不仅在训练时感到非常痛苦,而且康复效果越来越差,目前走路呈足尖着地,步态呈剪刀状,分腿十分困难。
根据她的病情,医生认为她具有化学去神经法辅助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手术适应证。手术耗时仅20多分钟。患儿术后次日,肌张力即显著降低,肌肉痉挛缓解,双下肢活动度明显加大,对进一步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都有很大帮助。
据了解,早产、难产、窒息、黄疸是目前导致小儿脑瘫的主要原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小儿脑瘫的致残是永久性的,而且重残儿大都生活不能自理,为个人、家庭、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痉挛型脑瘫在各类脑瘫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大。
化学去神经(chemodenervation)是采用苯酚、肉毒素或其他药物个性化阻滞特异性神经纤维或神经突触兴奋传导,从而产生较持久的肌肉松驰作用。使用化学去神经法配合其它手段治疗痉挛型脑瘫,在美国已较为普遍。
据周克英教授介绍,仅美国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每天就有五六名痉挛型脑瘫儿童接受该治疗。他说,化学去神经法辅助治疗脑瘫的效果非常确切,如果技术掌握好,副作用很少。但治疗需要每6个月进行一次,轻症治疗2-3次即可。在临床治疗中,目前可将化学去神经法作为严重姿势异常手术前的辅助治疗或手术后的补充治疗,同时配合运用其他系统康复训练手段,以取得最终的理想效果。
【撰文】穆玉洁
【通讯员】胡莉 吴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