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管”到“县管”,打破教师“铁饭碗”!韶关还是教育部试点

韶关新闻网
+ 订阅

今天上午,全省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现场交流活动在韶关学院举行,活动分享了“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中的一些典型做法,全面部署了全省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

交流活动现场。汪露蓉 摄

2017年6月

我市被教育部批准为

第二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

“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国家级示范区

为全省“县管校聘”的改革

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韶关是全省唯一一个试点地级市

韶关是全省唯一一个试点地级市

韶关是全省唯一一个试点地级市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县管校聘”到底是啥?

韶关市“县管校聘”近一年来

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取得了哪些成效?

“县管”:即县(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职能分工,根据相关部门核定的编制和岗位总数,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公开招聘、调配交流等管理职能

“校聘”:要求学校根据需求科学设置岗位,组织教师公开竞聘,依法与教师签订合同,负责教师的使用和日常管理。

还是不懂???

大白话就是:教师职业,一直都是大家印象中的“铁饭碗”,“县管校聘” 就是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实行“县管校聘”管理重大改革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将不会再有一辈子都在某学校工作。

从“校管”到“县管”,一字之差,却差别明显。“县管校聘”改革的缘由是为了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北江中学老师在为韶关市第十五中学学生上课。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17年韶关市公开招聘教师825人,比2016年多招录119人。

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参与交流轮岗校长132人、教师2020人,教师交流比例达7.2%。

全市现有省市级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共174人,特级教师59人,省、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338人。

全市核准中小学(中职、幼儿园)专业技术岗位30416个,岗位聘用基本得到落实。

全市市直中小学教师月平均工资8557元,略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8265元。

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从500元提高到人均每月1000元。

全市共有12040名山区教师受益。

可以说,我市自实施“县管校聘”改革近一年来,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编制编制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岗位聘用基本得到落实,教师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只进不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师合法权益得到提升。

韶关市第一中学教学区。

为破解“县管校聘”改革难题

我市这样做

出台六个文件,为改革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关于推进全市基础教育学校公办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意见(试行)》

《关于“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中岗位设置管理和人员流动的实施意见》

《韶关市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推进韶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局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工作方案》

《关于韶关市基础教育学校公办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编制管理的实施意见》

《韶关市中小学校教师退出教学岗位的实施办法(试行)》

建立七项机制,破解“县管校聘”改革难题

一是建立教师编制核定机制,实行“县管编制总量,学校按岗配备”。

编制部门编制总量核定后,由教育部门统筹使用,因校制宜,合理调剂,实施实名制系统管理,打开了制约教师流动的关键闸口。

二是建立教师岗位管理机制,实行“县管岗位结构,学校按岗定员”。

人社部门确定岗位等级分布,核定岗位总量。教育部门按照学校办学规模、教职工编制、师资结构和岗位标准,将岗位具体分配到各学校,根据教师交流轮岗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岗位数量,破解了教师交流轮岗时岗位变动的壁垒,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空间。

三是建立教师岗位聘用机制,实行“县管人员身份,学校合理聘用”。

全面落实编制内教职员聘用合同管理,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校办学自主权,更好地发挥校务委员会、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的重要作用。

四是建立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实行“县管全局统筹,学校择优选派”。

采取多种交流轮岗形式,逐步达到学校之间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和骨干教师比例大致相当,实现县域内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交流任教经历纳入教师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的考核范畴。

五是建立教师补充机制,实行“县管统一招聘,学校按岗聘用”。

按照韶关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建立完善聘用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的“绿色通道”。

六是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实行“县管体系标准,学校考评执行”。

对“三级竞聘”都没有被聘用的教师,进行待岗培训,培训后仍然不能适应教师岗位要求的,进行转岗。转岗后还不能胜任岗位的,其人事关系转到当地人才服务市场,另行就业或退岗;不符合教师资格标准要求的人员依法调整出教师队伍。

七是建立教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实行“县管权益保障,学校公开竞聘”。

落实工资保险待遇,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广东北江中学。

县管校聘

南雄、浈江试点,先行先试

2017年,我市确定了南雄市、浈江区为“县管校聘”改革试点,各县(市、区)逐步启动有关工作。

浈江:2018年2月5日,率先出台《全区基础教育学校公办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调整了初中90名编制到小学,解决了小学编制不足的问题;建立校长竞聘机制,率先取消风采实验学校的行政级别,通过公开竞岗的方式,选出了新任校长;开展教师竞岗改革,学校聘岗教师占学校岗位总数的80%,剩下的20%由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调配;强化交流轮岗,浈江区共有255名教师在交流轮岗。

南雄:3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完善《南雄市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实施办法》,将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与教师交流有机结合,2017年教师交流258人,教师交流比例达6.4%,引入竞争机制竞聘上岗。

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新校园。张智远 摄

“县管校聘”的难点在“校聘”

改革中的“校聘”,就是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按岗聘用、竞争择优、强化考核的新机制,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用人自主权,通过多轮竞聘和组织调剂,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去年,我市将市四中、市七中、市十中、韶师附小整合成风采实验学校, 浈江区教育局首次通过公开竞岗的方式,选出了新任校长,为我市的“县管校聘”改革迈出了第一步。

浈江区教育局局长 吕德基

去掉行政化后,校长的待遇比之前可能更高

去掉行政化后教育局方便管理,调配校长、副校长、老师不用通过组织部,为下一步全面去行政化打下基础。去掉行政化后,实行职级制改革后,校长的待遇比之前可能更高。“县管校聘”的改革更加促进了优质资源的均衡,优质师资的均衡,促进教育公平,让广大农村孩子一样享受到城市孩子的公平的教育。

对于“县管校聘”,省教育厅、其他教育局长,学校校长有话要说:

省教育厅副厅长 王创

珠三角不要到粤东西北地区挖教育人才,各市区也不准到县、乡镇挖人才

韶关作为县管校聘的试点,全方位的工作都是扎实有效的,为全省各地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不管是体制机制,政策的出台,还有配套政策,是全方位的,成体系的制度设计,可以在全省进行推广,所以前期的试点是成功的,可以推广的。

市教育局局长 张立江

将开展“县管校聘”改革的首次岗位竞聘

我市的“县管校聘”改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接下来我们按照岗位竞聘方案开展“县管校聘”改革的首次岗位竞聘,教育局与学校教职员重新签订聘用合同,学校与教职员签订岗位的聘用合同,对三级竞聘都没有被聘用的教职员,由教育局按照中小学教师推出教学岗位的实施办法来进行待岗培训和转岗。

南雄市坪田中学校长 叶树胜

“县管校聘”很好的解决了优秀教师的流动性问题,盘活了教师队伍的整盘棋

办学条件,硬件设施的教育均衡比较容易做到,但最关键的师资力量的均衡却很难达到。坪田中学作为山区学校,优秀老师难引进,优秀人才难留下,“县管校聘”很好的解决了优秀教师的流动性问题,盘活了教师队伍的整盘棋,使得教育均衡发展得以在乡村学校落地。这不管对于农村学校的老师还是市级学校的老师,交流机制对教育教学、业务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帮助。

近一年来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管校聘”工作,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大力支持,形成合力。希望“县管校聘”能在解决体制机制等改革中闯出一条新路来,为全省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努力成为粤东西北地区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示范市。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