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整形?小心变“危整形”!在河源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技术活”!

河源日报
+ 订阅

在这个社会越来越重视外表的同时

整容行业也在迅速的发展中

微整形更是比比皆是

数量不断增加时,质量却往往得不到保证

许多人只顾着变美

可微整形的水到底有多深你知道吗?

2017年11月,爱美的李女士经过多番考虑和美容店老板的反复推介,最终决定在市区某美容店里进行双眼皮成形术(割双眼皮)。

但是,在术后

李女士对容貌提升的期待与欣喜

很快就被打破了

起初她以为眼部的红肿属于正常现象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伤口不但没有好转

反而开始严重发炎

李女士这才去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

经医生检查,李女士的伤口化脓严重,清理完创口的脓液后,已经能明显看得见皮下的肌肉组织。“我现在后悔死了,真不应该相信街边的美容店,你看我眼睑上留下的疤痕,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李女士这样对记者说道。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李仁芳告诉记者,仅市人民医院眼科,每个月都会有如同李女士一样因美容不慎前来就诊的患者。

如今,各式各样的美容整形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爱美人士青睐,但即使是文眉、文眼线、文美瞳线、文唇这些看似安全的文绣项目,也可能会导致危险。

近日,杭州一女士就因为文眼线,而导致眼睛怕光、流泪、有异物感、睁不开。

近年来,我市美容整形机构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整形美容市场的乱象横生。连日来,记者通过暗访美容机构,采访医院、律师、相关监管部门,调查了解我市整形美容市场的现状。

一起来看

许多美容机构有微整形项目

走在河源的大街小巷,可以发现,美容院、化妆店、美甲店、养生养发馆、祛痘祛斑机构等美容机构的数量不在少数。在他们贴出的广告中,记者发现,大部分美容机构均提供文绣服务,经过咨询,其中部分美容机构还声称可提供割双眼皮、注射玻尿酸的服务。根据市工商局源城分局统计,仅在源城区范围内,美容类机构(含美发)就有685家。

在市区长安路上,记者粗略统计就有近10家美容机构。在一家门面狭小的美甲化妆店里,记者见到店里只有店老板一人,同时她也是该店的技术操作者,自称可提供美甲、美妆、文绣等服务。在记者追问其资质时,该店老板反问记者为什么问这些,然后急忙把记者赶了出来。

而在长安路另一家相距不远的美容店里,开设了面部护理、塑形塑体、文绣、注射玻尿酸等项目。这家店是近日新开的,据店员介绍,还未取得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而此时店内已经有不少客户在体验美容项目了。记者以要文眼线为由,询问店员其手术人员的专业资质问题,店员明确提出,人员均是自行培训的,并没有社会上认可的相关培训证书。

美容行业高收益致乱象丛生

据我市美容行业的一位业内人士刘先生透露,由于生活美容和微整形的低成本和高收益,因此,近年来河源的美容店数量快速增长,其中一大部分是为了追逐暴利而进入美容行业的,这些美容机构良莠不齐,其资质、设施和人员水准,连他这样的业内人士都感到十分担忧。

刘先生说,目前河源美容机构的乱象除了价格以外,

更严重的是缺乏监管和行业规范

而带来的违法经营和安全问题。

有些美容店会向顾客推介割双眼皮、打玻尿酸等微整形项目,但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微整形项目属于医疗美容,在获得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的同时,还需要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相关的员工也应有相对应的医师资质。

“尤其是我们常见的文眉、文眼线和文唇文绣一类的美容项目,存在很多问题,多数美容店的文绣师都是通过师傅带徒弟或者一些私人小型培训班学习的文绣技术,几乎都是交完钱,学习一周就可以结业上岗了。许多人都只是学了一些皮毛而已,很难谈得上专业,加上行业没有统一的资格认证,资格证书多是培训机构自行颁发的,并不具有什么权威性,只是当作安抚消费者的一个噱头而已。”刘先生说。

同时刘先生还提到,目前很多美容店都是通过熟人介绍,或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传播信息,一般比较隐蔽,监管上存在很大的难度,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乱象。“河源美容行业的业态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不但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对我这样一个从业者来说,也会担忧继续生存的问题。”刘先生担忧地说,希望有关部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行业也应加强自律,共同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加大整形美容市场监管

据市卫计局医政科负责人介绍,美容分为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生活美容包括皮肤护理、化妆修饰、形象设计和美体等服务项目。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侵入性的医学技术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

记者了解到,医疗美容是一种医学诊疗行为,使用器械刺入皮肤或导致破皮的都算医疗美容,比如注射玻尿酸、文眉、祛痣、丰唇等等。

医学美容对机构、人员、服务行为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整形美容机构必须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施术者应具备《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和《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书》,并具备整形美容临床专业经验。而据卫计局记录,我市目前仅有一家经卫生部门发证经营的医学整形美容医疗机构,其他的均属于生活美容机构,生活美容机构需获得工商部门发的营业执照和卫生部门发的卫生许可证。也就是说,从法律上来讲,生活美容机构不能经营包括割双眼皮、文绣、注射玻尿酸等医疗美容项目。

市工商局源城分局兴源工商所所长陈秋龙介绍,今年3月以来,工商所针对美容行业遭投诉较多的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行动,至今已经查处了5家辖区内美容机构他说:“无证无照的比较少,多是格式合同违法和虚假宣传的,我们查处的5家里,有3家是涉及霸王条款的,2家涉及夸大宣传。”

据陈秋龙介绍,在日常检查中,若发现有无证照的或超出经营范围营业的,将责令其整改,并抄送卫生部门,对其中条件达不到相关要求的,将依法取缔。违反合同法的,若有违法所得,则罚处3万元以下罚款;若无违法所得的,则处1万元以下罚款。进行虚假宣传,违反广告法的,将处广告费用5倍的罚款;广告费用明显偏低,或者费用无法核查的,则处20万元至100万元罚款。

美容选择应谨慎,保留证据好维权 

小清是一名单眼皮女孩,为了美丽,她决定去做双眼皮手术,“我是在深圳做的,因为感觉那边的医院更专业。其实不管是哪里的机构,都不能说百分百放心的,对于脸上动刀的,还是要谨慎,所以我对比了多家机构,最后还跟确定的医院签订了合同。”

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李仁芳提醒市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市民在选择生活美容甚至是医疗美容时,一定要注意美容机构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

尤其是不能盲目在一些生活美容机构进行医疗美容,因为这些生活美容机构无论是环境卫生、人员资质和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都难以达到手术标准,如果手术操作不当,或者是出现突发情况,很可能会出现美容变毁容甚至是危及生命安全等情况。术后如果出现不适症状,也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律师毛丹则提醒市民,如果市民在医疗美容没有达到合同约定的效果,就可以认为对市民造成了损害。如果是正规医疗机构,手术失败已经符合医疗事故构成条件,应按医疗事故处理;如果是无资质机构,发生不良后果则不属于医疗事故,而是属于侵权案件。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市民都有权要求美容机构进行赔偿,如果美容机构拒不赔偿,消费者可提起诉讼。

来源/河源晚报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