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畑勋和宫崎骏是如何走向分野的

南都周刊
+ 订阅

宫崎骏左和高畑勋右

宫崎骏曾动情地说过:“在我的梦里,主人公总是高畑先生。”

文 | 卷卷毛

转载自:破词儿

(ID:pocier)

高畑勋去世了,很多人才由此开始认识和了解他。

高畑勋比宫崎骏大上几岁,算得上是后者的伯乐、导师、合作伙伴和朋友。但他的名字,又常常隐藏在耀眼的宫崎骏后面,不在媒体前抛头露面,对荣誉和赞赏从来都是不争不抢,淡然处之。

但如果要讨论在日本动画史上的位置,高畑勋又是绝对不逊于宫崎骏的存在。两人从最开始在东映的合作起家,到后来的吉卜力,理念和风格却愈走向分野。彼此相左,却又共生共存。

01.   吉卜力前的无间合作期

高畑勋东大法文系毕业,以导演助理的职位进入东映动画时,是1959年,正雄心勃勃的24岁。

但直到65年,他才终于得到机会,执导自己的第一部动画电影。

也就是某种意义上,改变了日本动画的《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

《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海报

那时候,宫崎骏才进社两年,在讲究论资排辈的日本业界,高畑勋却力排众议,一手提携了了不得的新人宫崎骏。

他让宫崎骏担任电影的背景设计及原画,这是两人合作的最开始。

年轻时的宫崎骏和高畑勋

日后,高畑勋在吉卜力拍《百变狸猫》,傲娇又情不自禁地将东映时代的自己和宫崎代入到狸猫中:冷静的正吉像极了自己,而激进的权太是宫崎。

《百变狸猫》中冷静的正吉和激进的权太

是的,年轻时候的两人都是热衷于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的左派青年。政治上的共同追求,和动画美学上的共同追求(对法国动画的推崇),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都深受法国动画大师保罗·古里莫,和诗人、编剧雅克·普莱维尔的影响。

这两人合作的《通烟囱工人与牧羊女》(后来完成版的《国王与小鸟》)是对高畑勋来说最重要的启蒙。

《国王与小鸟》海报

高畑甚至从这时开始,就确立了自己以后终其一生追求的现实主义动画风格。

至于宫崎,他主要是从中学到了动画电影对社会和文化层面更深刻的追求。

而别具一格的《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也成了展现两人动画追求的第一部作品。

就像《通烟囱工人与牧羊女》以童话描写,来暗喻自由反抗强权的主题;

《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也一反日本动画之前的低幼风格,充满着对战争、劳工运动等复杂问题的探索。

《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成为日本动画从儿童向到成人的一个转折点

宫崎骏后来曾评价说:“《太阳王子》绝对是改变大众观感的作品。因为,阿扑(高畑勋)透过这部作品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动画具有深刻描绘人类内心的力量。”

当然,这也成了后来宫崎在动画中孜孜追求的一件事情。

在这之后,两人先后离开东映,进入了亲密无间的「世界名作剧场」时的合作期。

世界名作剧场,指的是从75年开始在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动画系列,通常改编自世界儿童文学名作。

而这个系列成名的起点就是高畑勋导演的《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其实就是海蒂和爷爷的故事。

《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海报

宫崎在里面就负责场景设计和画面构成。两人的合作一直延续到后来的《三千里寻母记》、《红发姑娘安妮》等经典的世界名作系列。高畑在这些作品里面已经开始实践自己的写实风格:

奔赴欧洲实地取景,研究当地文化和历史,详细描绘日常生活细节,以客观视角描写,不煽情、不评判。甚至像《红发姑娘安妮》里,他用了10分钟的时间,来表现现实生活中10分钟的泡茶时间。

《红发姑娘安妮》写实的人物塑造和背景描写

世界名作剧场之后,高畑开始思考制作以日本为舞台的作品;而宫崎骏,此时也开始了独立执导自己的作品。

79年,宫崎首次执导的《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获得成功,接受电视采访时,他动情地说:“对我而言,如果去掉了和阿扑(高畑勋)的关系,就没法谈动画。”

02.吉卜力时的合作和分野

两人的不同,其实也是从第一次合作就开始展现了出来。宫崎在自传里谈到两人第一次合作时,这么写道:“原本一年就应该完成的作品,拖了一次,又拖一次,再拖一次。等到影片完成后,我都已经结婚生子,大儿子都过完一岁生日了。”

高畑的拖延病,简直是让宫崎这种“暴君急性子”最不能忍的一点。直到13年的纪录片《梦与狂想的王国》采访里,宫崎每天念起高畑,都是时而说他有才华,时而怨他不上进。

躺着的是高畑,宫崎说叫不起来高畑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更多的不同,是宫崎独立执导后,两人风格日渐显现出来的不同追求。

从最终促成吉卜力成立的《风之谷》开始,其实两人关系就已经开始微妙的“不和”了。宫崎同意制作《风之谷》的条件就是一定要高畑作制片人,但高畑这种谨慎的人说什么都不同意。

《风之谷》剧照

据说一次酒会上,宫崎喝多了就开始哭,还丢下一句:“我啊,我把自己所有青春都奉献给了高畑勋,竟然得不到他的任何回报。”听闻此话的铃木敏夫赶紧跑去找高畑,最后好说歹说才让高畑担下此活。

铁三角,中间是铃木敏夫

当然,高畑当制片人是绝对尽职尽责的,只是,后来的采访中,他也仍然豪不客气地批评《风之谷》说:“从制作人的角度可以给100分,但从朋友的角度只能给30分,因为‘从未来的角度反映现代社会’宫崎骏做得并不好。”

气得宫崎把采访的杂志撕了个碎。

高畑的顽固,是对作品写实的艺术追求,不仅仅是背景与细节的考究式复原。在他看来,宫崎从《风之谷》开始,加入了太多的幻想元素,离现实社会也就越来越远了。这也成了两人的分歧点。

宫崎的作品,不论是《风之谷》、《天空之城》,还是《幽灵公主》、《哈尔的移动城堡》等等,都是塑造一个奇幻世界。

《天空之城》中漂浮在空中的城市

《幽灵公主》中的世界

这个世界有着史诗般的寓言神话,广袤辽阔的宏大场面,好莱坞式的戏剧结构,鲜明普适的角色性格。反观高畑,《萤火虫之墓》、《岁月的童话》,和《我的邻居山田君》都是讲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多高潮迭起的故事,有些日常甚至显得平凡、琐碎,画面朴实、细节完美,又极具文学或散文气息。

《萤火虫之墓》中的世界

《岁月的童话》中的乡村生活

即使是有着幻想元素的《百变狸猫》和《辉夜姬物语》,也是和宫崎风格完全不同的现实主义作品。他在现实风格上执拗,而且也从不重复自己,每一部新作都是对动画艺术性的一次崭新探索。

高畑勋自言“想打破常规呢”

这样有些顽固的高畑,的确也是让宫崎又爱又恨。

高畑拍真人纪录片《柳川运河的故事》,很快就烧完了《风之谷》赚的钱,宫崎就开始制作《天空之城》给高畑赚钱用;

《柳川运河的故事》是高畑拍的唯一一部真人纪录片

高畑制作《萤火虫之墓》因为严重超期,使得最初上映的是没完成版本,成了一个没人敢用的导演。也是宫崎提出企划,让高畑重新开始制作《岁月的童话》。

另一面,高畑的《萤火虫之墓》和宫崎的《龙猫》同期上映,《辉夜姬物语》和《起风了》同期上映——又有那么点两种风格同台较劲打擂台的竞争意味。而想想吉卜力中和高畑风格接近的《听见涛声》、《侧耳倾听》,监督们也是一个离开,一个早逝的结局。

《听见涛声》和《侧耳倾听》海报

不知道算不算得上是宫崎“独裁统治”下的一种肃杀。反正,高畑在《我的邻居山田君》票房失利后,时隔多年才开始制作下一部《辉夜姬物语》。

就像高畑多次批评吉卜力“失去了尝试新事物的兴趣和勇气”;宫崎又批评高畑:“他性格有缺陷”、“他制作一部动画长片的过程是彻底的灾难”。

“我们有争执,但我们是伙伴”

不过,宫崎又曾动情地说过:“在我的梦里,主人公总是高畑先生。”

“我们有争执,但我们是伙伴。”

▲ 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