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光明媚的广州,到处繁花似锦,欢乐连绵。3月25日,“欢乐跑中国10公里锦标赛”广州站比赛正式鸣枪开跑,近5000名跑者从广州塔“小蛮腰”出发踏上欢乐旅程。然而,为保障这次运动的安全进行,在欢乐的背后有着一群不一样的人在努力付出,他们就是承担医疗保障的广州市卫生系统的医疗团队。医务人员严阵以待,保障着每位选手和观众的生命安全。
且看比赛现场,竞争激烈万分,由于是短程10公里,选手们都尽力向前跑。快到终点了,一个中年男性选手突然速度变慢,步伐蹒跚,他坚持着冲过终点,但随后双腿发软,欲倒地。在旁工作人员马上将其扶起,广医二院急诊科的林绍鹏医生看到后,马上带着急救团队,冲到患者身旁,检查后发现患者神志不清,大汗淋漓,心率快,血氧饱和度低,立刻给患者吸氧,开放静脉通道,快速补液。联系120后马上送至保障医院广医二院急诊科。
20余分钟后突发事件再次出现。一年青男性选手离终点30米处突然面朝下倒地,神志不清。广医一院急诊科的曹赞锋医生看到后,马上指挥医疗小组,像箭一样冲到患者身旁,快速对患者进行评估,发现患者昏迷抽动,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这位选手是心跳骤停!!!曹赞锋医生马上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随后志愿者将AED送到,立刻除颤,再心肺复苏!3分钟后,患者在曹赞锋医生团队的抢救下逃过了死神的魔掌,恢复了呼吸、心跳!神志也慢慢转清。曹赞锋医生马上处理患者伤口,在监护下送广医二院急诊科。
广医二院医务科、急诊科在赛前已严阵以待,急诊科学科带头人陈晓辉教授、急诊科林珮仪、刘国斌主任已布置好抢救准备。接到送患者电话后,急诊抢救人员马上到位,抢救设备、药物准备就绪!患者到达抢救室,陈晓辉教授马上查看患者,同时指挥抢救——开通绿色通道、心电监护、备除颤仪、高流量吸氧、开放静脉通道、抽血送检、联系CT室、B超室检查、通知口腔科医生处理伤口、联系心内科、神经内科医生会诊!一条条抢救医嘱有条不紊的发出,而急诊科急救团队像钟表的齿轮一样,准确地执行着抢救医嘱,病情很快得到稳定。
但由于患者检查的心脏酶学明显升高,病情还有可能变化,所以将两位患者收入急诊监护室进一步监护治疗。前后1小时,在广大医务人员、志愿者通力合作的救治下患者终于稳定下来了,后经过EICU医护人员精心治疗现均已康复出院。
欢乐跑虽欢乐,但离不开背后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为参赛选手提供的强有力、全方位的生命保障与呵护!
这两例抢救成功的原因在于— —
现场救治的两个医疗团队,及时判断,及时救治,使患者的重要器官保证了有效的供血、供氧,避免进一步恶化,为后续的治疗创造了条件!
特别曹医生及时的心肺复苏,给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重获新生的机会!而志愿者立刻提供的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及时除颤,也是对猝死强有力的治疗手段!
当患者突发心跳骤停,最有效的治疗是第一目击者马上做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让停止心跳的患者血管里的血运行起来,保证患者重要器官的供血、供氧,从而有机会让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
另外,心跳骤停的患者,有80%的患者心脏首先呈室颤的状态(心脏在颤动,不会收缩、舒张地跳动),这时,最有效的治疗是电除颤,假如及时用AED或除颤仪电除颤,很有机会让患者恢复自主心跳!而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已在一些公共场所配置。
当AED还没到达时,第一目击者所要做的是马上做心肺复苏并叫人来帮忙,毕竟,突发心跳骤停的患者大多在医院外,能马上做心肺复苏的通常是普通市民,所以心肺复苏、AED的使用普及任重道远!
专
家
建
议
在这欢乐的运动中,医疗专家提醒跑者们:运动、长跑虽欢乐,但要量力而行!毕竟在运动的过程中,有运动性猝死的风险!即由运动和潜在的心脏病共同引起的致死性心律失常所致。
专家建议— —
参加运动或比赛前进行严格体格检查,识别运动猝死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运动试验等检查手段。
参加任何跑步比赛都要有长期稳定的训练,以及循序渐进的跑量。赛前若身体不适,比如感冒发烧要以安全为上放弃比赛。
在比赛过程中应合理分配全程体力,切忌因兴奋而在出发和冲刺时过猛。比赛时多注意脉搏或心率,若异常变快或者迅速下降,一定要放慢速度。若出现胸闷、心悸、头脑发晕、出冷汗、虚汗时,这是心脏不适,应停止跑步。向附近的医务人员求助。第四,比赛结束后应小步慢跑逐步停止,不要突然停止,然后进行全身放松活动,消除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