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惠州一直有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梦。此前,惠州出台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推动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4月10日,随着亿纬锂能软包三元电池工厂的投产,惠州离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梦又近了一步。
为新能源乘用车配高性能动力电池
走进公司的生产车间,几个硕大的金属罐体正在进行物料称重等作业,周围空无一人。技术人员解释,这是自动化的车间,物料进入这个环节之后不再暴露于人工面前,后面几乎全部是自动化操作。从B1到B2、B3区偌大的厂房里,仅有约100名工人,自动化程度在95%以上。
这便是亿纬锂能软包三元电池的生产车间。什么是软包三元电池?从外型和外包装材料来划分,三元电池可以做成圆柱、方型和软包等种类。对全球新能源汽车厂商的整车技术路线开发而言,适配软包电池的车型是最多的,尤其是在乘用车领域受到车厂的青睐。因为软包三元电池具有单体比能量高、一致性好、安全性能高无爆炸风险、循环寿命长、设计灵活等特点。
亿纬锂能董事长、总裁刘金成认为,高可靠性的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生命,未来软包电池服务的对象就是新能源乘用车,它将服务广大的普通消费者。
业内统计,2017年软包三元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32.05%,市场占有率正在加速提高。然而,目前最受关注的高质量且适用于乘用车的软包三元电池,有能力生产的企业凤毛麟角。
因此,此次亿纬锂能软包三元电池工厂投产引起了业内的关注。当天,惠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建斌,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许刚,以及部分供应商、银行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出席了投产仪式。
将和国际一线车企合作
亿纬锂能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袁中直介绍,此次投产的产能为1.5GWH,将有4种产品型号,针对高端乘用车市场。在生产过程中,将使用全进口高端设备进行全自动化生产。并使用MES系统,即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以保证每个电芯的从原材料进厂到后面的生产过程的信息都可追溯。
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投产夯实了公司在方形铁锂、圆柱三元、软包三元等全系动力电池产品的生产能力,已全面覆盖新能源专用车、商用车、乘用车等领域,标志着该公司成为国内少数几家具备动力电池全面解决方案的电池生产企业之一。目前,亿纬锂能与南京金龙、宇通客车、吉利、众泰、御捷、长安等车企均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并将与国际一线车企品牌合作。
亿纬锂能的秘密:研发和创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亿纬锂能凭借在锂电池领域领先的技术,频频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此前,该公司推出了多辆增程式电动巴士,不断研发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动力电池技术。2016年,公司启动了“小松计划”,即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先进的动力电池。
亿纬锂能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该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为29.82亿元,同比增长27.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3亿元,同比增长60.18%。主营业务是锂原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
营收的大增以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连续布局,得益于亿纬锂能强大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近日,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公布了2017-2018年(第24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拟认定名单,总共有122个中心或分中心入列,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也在其中。按照《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这意味着该公司在行业中具有显著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近期还获得了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一等奖,获奖项目是“锂离子电池电容器SPC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刘金成介绍,这是这个行业里面惟一的奖项,在过去的十年,公司得了两个大奖,可谓十年磨一剑,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增强公司的体质。他说的另一个大奖是指“方形高容量锂/亚硫酰氯电池”项目,曾获得200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除此以外,该公司还有3 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中国专利优秀奖”。
2016年6月,在亿纬锂能成立15周年晚会上,刘金成坦白地告诉近千名员工和嘉宾,是创新把该公司引上了一条康庄大道。今年初,在仲恺高新区“创新创业新锐”的颁奖活动上,刘金成以一个创业老兵的身份提醒大家,创新之路无止境,不努力是不行的,因为有很多创新的新锐在追赶。
【记者】刘光明宝
【摄影】梁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