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拉大手,你听说过吗?英德横石塘梅子寨组就有这样一道奇特的风景......

清远三农
+ 订阅

在英德市横石塘镇梅子寨组

有一道奇特的景观

那就是每逢周六

该组的篮球场或者村里的街巷

总会看到一群小孩和一位老党员的身影

他们在干什么呢?

梅子寨组卫生保洁小分队

小手拉大手,共建共享文明乡风

梅子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后,他们就自发地组织起保洁员队伍,不计报酬,负责清扫村里的巷道和篮球场等公共场所。“小孩子都能做到,我们大人(保洁意识)也要跟上啊,不能拖后腿啊。”村里一位老人这样说。在“抓好下一代,教育上一代,感化老一代”的保洁管理思维下,村民们慢慢摒弃了乱丢乱扔、乱堆乱放的陋习,养成了自觉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生活习惯,村风民风家风悄然发生改变,村庄环境整治的成效已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渗透延伸。

村里的小朋友自发打扫村公共卫生

2016年以前,梅子寨村只是一个很简陋的村组,并没有像她的名字“梅子寨”那么充满诗意。在道路两边,横七竖八的危旧房、污水横流、街巷垃圾、杂草丛生等随处可见,村民也没有休闲娱乐场所。

梅子寨建设中

▲梅子寨旧貌

▼梅子寨新貌

2017年,梅子寨有了自己的篮球场并配套了看台,有了完善的文化室(党员活动室),村道完善了,巷道干净了,村内实现了雨污分流,机耕路也修起来了,视野宽广了,整体环境变舒服了,乡风文明也逐步建设起来了。今年春节期间,一位前来探亲的客人来到梅子寨,看到村容村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完全不敢想象这是他之前常来探亲的梅子寨,还以为走错了地方。

▲梅子寨旧貌

▼梅子寨新貌

修整2公里机耕路

统一思想,说干就干

有省委组织部的帮扶、有横石塘镇党委、政府的支持,龙华村各村小组都在积极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但采取什么模式创建,怎样才能效益最大化,让各方都满意?省委组织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认真研究,并征求村小组理事会和村民意见后,一致认为梅子寨采取“村小组自主筹工筹劳建设”模式建设更符合实际。打定主意后,村中理事会利用村内团结的传统,并借助村中有威望老党员、老人以及乡贤的号召力,在村里组织召开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会,动员村民筹工筹劳,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当中。梅子寨组仅仅开了3次会议就统一了村民的思想。

有了统一的思想,村民说干就干,根据规划编制,村内党员、村长、理事会成员和部分村民率先带头无偿清理规划区内自家种植的竹子。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其他村民也逐步加入到清除规划区内地上附着物的队伍当中。据统计,在建设过程中村民无偿清理了10亩竹子。

驻村干部与村民交流工作

村长带头清理垃圾

村民自发修排灌渠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梅子寨组的大变身充分阐释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精神。建设之初,除了省委组织部和政府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启动资金外,该村外出乡贤带头垫付了50多万元开展村内建设工作。整个梅子寨组的美丽乡村建设均采用村民筹工筹劳的方式,没有一点发包的成分。无论是拆除泥砖房还是建设篮球场,理事会均组织村中从事建筑行业的村民参与,其中包括4名贫困户家庭成员。这种做法,不仅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又保证了工程质量,还提高了参与村民、贫困户的劳动收入。

贫困户参与新农村建设

整合资源,发展经济

村子变美了,村民的思想观念也改变了,村民们开始“不知足了”。“如何将土地整合利用好,乘势而上,成了我们村当前的头等大事”“反正是穷,不变也是穷,变了可能会富”等思想逐渐成为村民的普遍共识。该村利用外出乡贤的广阔视野和人脉资源,邀请了专家到村里来实地考察发展符合村中实际的经济项目,以图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梅子寨一定会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且充满诗意的美丽宜居乡村。

村民自主安装篮球架

村民在新建篮球场比赛

来源:英德发布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